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論文

論文2.1W

教學論文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小編收集了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論文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論文【一】

一、基本情況

錄像課來自北京市參加2012年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學業水平測試的區縣和學校。每個區縣隨機抽取一所學校的測試班,每個測試班攝錄一節常態課。全市共錄製10節。見表1。

二、研究結果

本項目的評價是針對10節音樂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從分析的整體結果看,各項評價指標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教學內容的平均值最高,爲8.4分;其餘均爲8.2分。

(一)教學目標

對教學目標的評價分別從3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的教學目標平均值爲8.2分,這表明課堂教學目標比較恰當。3個二級指標的平均值均在8.0以上,且差異不大,表明教學目標在符合課程標準的程度、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可操作的程度三個方面均有良好的體現。其中,在可操作程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值爲8.4分,表明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比較強。例如,“多數學生能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正確完整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庫卡拉查》,能夠準確演唱歌曲中一音多字和弱起節奏的部分”。這樣的表述既有學生應達到程度的具體標準,又有可觀察的行爲動詞,可以在課時結束時進行檢測,可操作性強。但有的課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表述上,存在標準不明確的問題,例如,“豐富學生對國外音樂的認知,培養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體驗並喜愛美洲音樂”。這樣的表述標準不明確,一節課無法承載這樣的責任,既無法達成也無法檢測。

(二)教學內容

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分別從6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內容的平均值爲8.4分,這表明10節課教學內容選擇與確定比較妥當。透過對6個指標的比較,我們發現,沒有科學性錯誤這一指標得分最高,平均值爲9.7分,說明教師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較好。教學內容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這一指標得分最低,平均值爲7.7分,說明教師對教學目標對於其他子系統的指導作用認識不夠充分,致使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爲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明確地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例如,唱歌課《紅河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爲:學習歌曲《紅河谷》,表現歌曲舒展、寬廣的意境,初步瞭解北美洲音樂的風格,從而產生了解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願望。教學內容設計爲:演唱、識讀樂譜、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目標中“初步瞭解北美洲音樂的風格,從而產生了解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願望”的達成,必然要涉及音樂風格和音樂與社會生活兩方面內容,但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這兩方面並未涉及,說明該課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意識不夠強。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分別從4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過程平均值爲8.2分,這表明10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比較合理。教師行爲和學生行爲比例合適、教學方式方法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相適應這兩個指標得分最高,均爲8.4分,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對這兩方面的處理比較妥當。1.教師行爲和學生行爲分析項目組採用S-T評價方法對教師行爲和學生行爲進行了分析。10節課學生行爲佔有率平均值爲56.1%,教師行爲佔有率平均值爲43.9%,這表明教師能夠做到以學生爲主體進行教學,見表4。從課堂教學模式來看,10節課中除1節器樂教學課爲練習型外,其餘9節課均爲混合型,體現了音樂學科實踐性、體驗性的學科特點,見表5。2.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分析在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中,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評價最低,平均值爲7.6分,說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方面的思考還有待加強。例如,唱歌課《茉莉花》(B)的教學時間安排:第一環節聆聽匯入(5分鐘);第二環節學唱歌曲(包括豎笛演奏5分鐘)(21分鐘);第三環節拓展欣賞(11分鐘)這是一節唱歌課,核心內容應爲演唱,相關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應該較爲充分。但課堂實錄中第二環節學唱歌曲的實際時間僅爲16分鐘,占課時的40%;第一環節聆聽匯入和第三環節拓展欣賞的時間卻用了16分鐘,占課時的40%。學唱歌曲時間不充足,致使唱歌學習中的基本目標“唱會”都未能達成,課時結束時學生演唱不但存有音準的問題,而且不能較熟練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夠比較熟練準確演唱歌曲”的教學目標未能達成。(四)教學效果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從4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效果平均值爲8.2分,整體教學效果良好。見圖3。透過對4個二級指標的比較,我們發現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關注程度平均值最高,爲8.7分,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羣體的學習情況,較好地面向全體施教。例如,在唱歌課《茉莉花》(C)教學實錄中,教師不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歌曲的教學,而且分別對男、女生進行了演唱聲音的關注與指導,並適時進行了個體演唱評價反饋與指導。這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全體學生的關注程度較高。但教學目標達成度平均值相對較低,爲7.9分。結合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在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上得分較低,這說明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缺乏對學生情況的全面、有針對性的瞭解和分析,致使教學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易達成,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達成度關注不夠,動態調整教學行爲的能力有待加強。

三、結論

10節課從4個一級指標評價值來看,差異不大。其中,教學內容平均值爲8.4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平均值爲8.2分。這表明10節課整體教學質量多處於良好水平。從4個一級指標下的所有二級指標來看,差異較大。其中,教學內容下的二級指標“沒有科學性錯誤”的平均值最高,爲9.7分,教學過程下的二級指標“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合適”的平均值最低,爲7.6分。從單一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來看,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二級指標差異性相對較小,教學內容下的二級指標差異性相對較大,其中,“沒有科學性錯誤”的平均值最高,爲9.7分,“圍繞教學目標”的平均值最低,爲7.7分。

(一)優點

1.教學目標確定準確,可操作性強10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較爲準確,基本符合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文字描述標準、有層次,加之可觀察行爲動詞的運用,使得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教學內容核心突出,知識傳授準確無誤教師多能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核心內容,並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科知識技能的認知規律呈現教學內容,同時確保所授知識準確無誤。3.教學方法得當,凸顯學生主體10節課在教師行爲與學生行爲比例方面較爲恰當,突出了學生主體;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能夠較好地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適應;教師注重發揮示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4.資訊技術使用恰當,有效輔助教學不論是哪一種課型,授課教師在教學中都較爲關注現代資訊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適時運用,從而有效輔助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

(二)問題

1.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目標方面有待加強個別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學生情況的分析與瞭解不夠深入、全面,致使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指標的評價值相對較低。2.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個別教師在圍繞教學目標全面、準確地設計教學內容的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方面有待加強,表現爲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3.教學環節時間安排欠妥當由於缺乏圍繞教學目標、圍繞核心內容進行設計的思考,教學中表現出核心內容的環節時間設計較短,相關輔助內容的環節時間設計較長的問題。4.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關注不夠,動態調整教學行爲能力缺乏,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有待提高。5.授課類型選擇過於集中採樣的10節課中,從授課類型看,器樂課1節、欣賞課1節,唱歌課8節,表現爲授課類型過於集中,也折射出日常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爲單一,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培養有待提高。

四、建議

(一)拓展音樂教學領域,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教學領域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每個領域又包含三至四項內容。演唱不是音樂教學中的唯一內容也不是最重要的內容,各區縣小學音樂教研員及教師應認真學習音樂課程標準和北京市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設計系列研究成果,進一步拓展音樂教學領域,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如欣賞教學、器樂教學、創造領域的相關教學等,提高教師對不同領域內容教學的認識及教學設計、實施能力。

(二)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關注目標達成

教學目標設計中,個別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原有能力,同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教學行爲,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相對較低。建議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前,對學生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細緻、準確、有針對性地分析,瞭解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瞭解他們針對每課教學的原有知識技能儲備,使教學目標的確定更趨於合理與實際;同時,提高動態調整教學活動的能力,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

個別教師存在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的問題。建議教師認真學習音樂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學科教學內容;加強作品分析,明確音樂話題和教學話題;同時認真學習北京市小學音樂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法與表述形式,進一步明確每課的核心內容,從而圍繞教學目標更加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

(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目標達成

個別教師的教學環節時間設計欠妥當,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相對不高。建議教師進一步關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時間安排。一方面要確保核心內容的教學時間,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學過程中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透過確實有效的教法、學法,提高時間效益、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作者:程鬱華 郭寶 工作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北京市懷柔區教科研中心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論文【二】

一、悅納音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音樂

“悅納教學”的策略表現在採用“建構式六模組教學法,即:優化情境;自主質疑;指導合作;交流展示;適時引導;悅納提升。結合該策略,對於小學音樂教學,筆者聯繫自己的學習與實踐,提出以下兩個觀點: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悅納知識,啓迪學生的思維

“悅納教學”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境界,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去學習,自由愉悅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去吸納,悅納自我、悅納他人、悅納社會。作家秦文君說“:學習應是帶領人走向豐富、體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麗燦爛的進程。”課堂體驗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學生學習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後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學生不能只學習知識,而是要透過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自身對於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體到音樂學習來說,就是要透過音樂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透過學習音樂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熱愛生活,啓迪思維。如,二年級《十二生肖歌》,我透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生肖開火車遊戲,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進而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慾望,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悅納自己和他人並加以悅納提升

音樂本身充滿着人文的魅力與價值,而這也是驅使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對於音樂教學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滿足學生對於人文魅力與價值的渴望,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用音樂的魅力感染學生,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不斷改善,從而更好地學習。其次,我們的音樂教學滿足了學生“好動”的渴望,小學生處於青少年時期,好動是他們的特點,對此,我們不應該壓抑,而是應該積極調整,主動適應,透過音樂課程的改進,使得課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從而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吸收知識。此外,學生“好勝”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視,要透過對學生的正面評價、表揚、鼓勵,滿足他們的好勝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我在教學二年級音樂《請你唱個歌吧》這一課時,在歌詞創編環節,我問學生們,在春天裏,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鵑,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一起唱歌呢?於是,各種答案出現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黃鸝、小麻雀等。我讓大家分別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這時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處理好聲音,於是我加以引導:“小蜜蜂的嗡嗡聲是不是應該小一點呢?”接下來當有些同學的叫聲模仿的不準確的時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糾正我們,小黃鸝的滴哩哩應該再清脆一點……在我的引導下,分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組表演小黃鸝;有的小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組表演小蜜蜂……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聲、笑聲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學會了,每一個學生臉上的表情也是極富童趣,可愛至極,甚至平時不怎麼開口的同學也開心的唱了起來,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們唱歌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在合作中悅納提升,吸納他人的觀點,將學習所得運用到實踐中,從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二、悅納音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一)悅納學生的個性,同時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

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音樂教學要面向每個學生,考慮整體,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音樂的薰陶,從而使他們受益。此外,考慮整體並不意味着忽視學生的個性,我們還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學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要將整體與個體相結合,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臺。有些家長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例如培養學生鋼琴、電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對於學生的`這些技能,我們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課堂上,可以安排這些學生爲大家表演。使得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發揮,既滿足了整體學習的慾望,又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勝心理。當然,對於一些唱歌方面沒有天賦的學生,我們不應該放棄,要透過個別、細心的輔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二)悅納音樂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

課本是一個宏觀性的內容,具有結構性、整體性等特徵,是教學的基礎。而對於具體的教學活動來說,在重視課程的同時,也要重視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課本以外的資源是無限的。比如,在三年級的西南少數民族歌曲教學中,教材歌曲離學生的生活體驗較遠,如《金孔雀輕輕跳》(傣族)、《鈴鐺舞》(苗族)等,學生較難理解。因此,在進行這個單元教學時,可以透過手機、電腦等現代化工具尋找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再如,蒐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鳳尾竹》《苗嶺的早晨》等等。學生都不由得被那種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所陶醉,彷彿看到了活靈活現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數民族小朋友,還有潑水節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跳起來。

(三)悅納多種教學方式方法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審美的意識與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方法、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靈活、多變,多方式、多方法的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鼓勵大家追求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審美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他們都具有愛唱、愛跳、愛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們的一項生活內容,作爲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適當地採取啓發提問法、體態律動法、自由參與法、分組比較法、現場錄放法、課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們在感到有趣味的過程中學到音樂知識,得到審美教育。

(四)悅納、引導課堂生成

不可否認,音樂本身具有一種自由性,而正是這種自由性使得人們對於音樂能夠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具體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來說,對於學生的回答,在正確答案範圍內的,我們應該表揚。對於學生大膽、個性的回答,我們更應該鼓勵,而不是否定,要透過這些個性、大膽的回答,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捕捉這些回答中的閃光點,利用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從而使得音樂課程充滿活力。在教學二年級《請你唱個歌》一課時,在學會歌曲後,我讓學生將樂曲中的歌詞進行創編,再一起隨着音樂唱歌,開一個森林音樂會。同學們開心熱情地表演了起來,正當我爲學生們的表現高興時,只聽見一位男同學大聲“呱呱”的青蛙叫聲,擾亂了大家的歌聲,十分頑皮,同學們都生氣了,紛紛指責他。我看他小青蛙學得還挺像,於是靈機一動,笑着對同學說:“小鳥們,原來我們的森林音樂會把小青蛙都吸引來了,小青蛙的呱呱叫聲要是輕一點就可以爲我們伴奏啦。你們還請了哪些小動物一起來呢?”同學們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還有小白兔”,有位膽子大點的同學冒出一句“。說得不錯,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爲音樂會添彩的!”我馬上鼓勵道“。還有小鴨子,它的歌聲最美!”又有學生接道,“有小樹葉,它會伴奏!”……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學生的興致上來了,有的爲我們伴奏,還有的爲我們伴舞,結合進原來的樂曲當中。望着興致勃勃的學生們,我覺得教師千萬不能喪失點撥引領的作用,讓錯誤資源的價值發揮得恰到好處,也能把節外生枝變成最佳的教育時機,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謝那位調皮的男同學。在當今教育的新形勢下,作爲教師,我們應不斷完善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創新,努力爲我們的學生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悅納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