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精選3篇)

論文1.86W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精選3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1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樂器進課堂”是深化音樂改革的一大舉措。然而有些教師認爲:樂器進課堂佔用了本來就爲數不多的音樂課時,學生在一節音樂課上要歌唱、要欣賞、要創造,還要學習音樂知識,如果再學習樂器的演奏方法,一節課下來一定什麼都不能掌握。

在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裏,演奏屬於表現的範疇,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而且還能全面提高學生協調能力,識譜能力和合作精神,開拓音樂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沿着樂器的階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樂殿堂。

一、樂器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參與音樂欣賞、音樂表演和音樂創作等實踐活動。小學低年級要求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中高年級則要求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樂記號。但由於每週只有兩節音樂課,再加上使用循環課本,學生平時接觸的樂譜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於是透過樂器演奏提高學生識譜能力的作用就凸現出來。

學生學習五線譜的時間不長,每個音的位置還不是很熟悉,如果讓學生一味的重複認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難唱不準。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口風琴、豎笛等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一小節一小節的進行練習。先認出唱名,然後用樂器幫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準,這樣“一認一吹一唱”,不僅鞏固學生對五線譜的識別能力,而且能把音唱準、唱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樂器教學能輔助學生學習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中低年級歌曲旋律簡單,起伏變化小,樂句相對較少,因此樂器可輔助新歌教學。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鄉》這首歌,一共四個樂句,旋律起伏不大,且節奏相似,便於學生演奏。首先我們藉助柯達伊手勢認識樂譜,找出相同旋律和節奏規律,並請學生拍一拍節奏,第二步聽教師範唱歌譜(只出示歌譜),並用口風琴範奏。教師範奏是最直觀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進行模仿。然後學生分句唱歌普,同時進行“無聲練習”,即嘴唱歌譜,手按唱指法。練習時不可以連貫完整地練習,而應當分樂句進行。猶太人格言說:“學習就是重複”。所以教學時要分樂句,反覆練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演奏第一句最難,而後會越來越容易。其實不是旋律變簡單了,而是學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斷地增強。分樂句練習完成之後再輕聲完整吹奏旋律。教學中我還採用師生對奏接龍的方法進行練習。即老師吹奏1、3句,學生吹奏2、4句,並交換,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於旋律簡單,節奏變化有規律,大部分同學在很短的時間便可以完整地演奏樂曲。透過口風琴的吹奏,學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爲歌曲教學做好了鋪墊,這時再來學唱這首歌便十分簡單了。教師在範唱時,同學們一下子便會發現這首歌曲,就是我們剛纔演奏的旋律,孩子們看着歌詞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透過鋼琴、口風琴、豎笛、長笛、小提琴等不同樂器演奏複雜的旋律,學生利用口風琴演奏簡單重複的旋律,同樣也能達到熟悉旋律輔助新歌教學的目的。

三、樂器教學有利於學生共同發展

一個班級40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樂感很強聽幾遍歌曲就能跟着音樂歌唱,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很快學會歌曲,但也有的樂感較差,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難接受。要實現音樂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的目標,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我們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這時小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對全體學生來說,我們無法降低難度讓學生演唱歌曲,如果編配簡單二聲部學生更難掌握,因爲合唱比齊唱音準更難把握。但是樂器合奏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興趣特長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給以任務。感受力強的同學演奏主旋律或複雜的旋律,同時教師爲那些音樂感受和表現力較弱的同學重新編排簡單的旋律,他們只要指法和節奏正確,就可以與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樂合奏中他們可以感受音樂的魅力和自身的價值,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2

優美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而且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的表現力,儘早建立於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羣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使學生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

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合唱藝術,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課堂合唱教學。從現行使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材中我們不難看出,合唱的欣賞與學習佔了相當高的比例。以蘇少版爲例,二年級上學期開始出現聆聽合唱的欣賞內容,四年級開始少量簡易合唱歌曲的學習,五六年級合唱歌曲的欣賞與演唱比例逐步加大。五年級上學期演唱合唱歌曲3首,欣賞合唱歌曲6首,下學期演唱4首,欣賞4首。六年級演唱合唱歌曲6首,欣賞2首。佔了整個教學內容的一半以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合唱教學在整個音樂教學特別是高年級的課堂音樂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分析

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可能都體會到,合唱教學很難正常開展。我曾參加過兩次教育局組織的農村學校班級音樂課開展情況的檢查。當時感覺到,檢查到的班級歌曲演唱數量、質量都很不錯。可只要檢查合唱歌曲都只唱一個聲部。於是我仔細分析了原因。

學生方面:

1、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

合唱歌曲的學習對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提出較高的要求。而日常教學中,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習慣都是參差不齊的。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就說音準,我曾經在兩個六年級班級做了個測試,1/4的人音準較好,有一半的學生音準不穩定,還有1/4的學生唱歌直接跑調。

2、學生身心發展的原因。

五、六年級學生正是生理、心理髮展比較快的階段。心理變化在音樂課堂主要表現爲,個性較強,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每次欣賞音樂的時候都能有很好的表現。(但音樂學科光說不練是不行的,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也只有透過實踐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水平。)但同時他們自尊心強,易害羞,不太喜歡錶現自己。喜歡唱歌但不是在課堂上。總是怕唱的不好被同學笑話。單聲部歌曲都很難學好,更不要說多聲部的合唱歌曲了。

3、對合唱歌曲的認識不夠深刻。

學生的整體合唱觀念淡薄,缺乏對聲部和諧的感性體驗和合唱成功經驗,興致不高。老師們經常會發現,好不容易教會的兩聲部旋律,一合起來,音響效果很糟糕,聲部間相互攀比,不知道協作,不注意聆聽。老師們也經常發現,二部合唱分工,一聲部學生往往很開心,二聲部則相反,唉聲嘆氣。

老師方面:

事實上,更多的責任來自我們老師。透過瞭解,很多音樂老師在日常的合唱歌曲教學中,自身就怕麻煩,缺乏自信心。教學中沒有更好的辦法,把合唱歌曲簡單的理解成兩個或多個聲部的拼湊。教得機械,學生學的無味。所以就會出現只教一個聲部的現象。作爲老師,要深入瞭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透過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合唱歌曲的興趣和能力。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讓學生不斷體會到合唱的獨特魅力與美感。

以下結合自身實踐,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具體做法。

二、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1、透過對優秀合唱作品的欣賞與分析,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要組織好合唱教學,首先就是要提高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如何提高興趣?就是多聽。透過對優秀合唱作品的欣賞,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提高合唱的聽覺能力。所以老師們千萬不能忽略教材中合唱作品的欣賞。喜歡聽了,覺得美了。等到真正學唱的時候,就不會被困難嚇到了。我的經驗是多對比着聽。、有些合唱歌曲欣賞可以讓學生聽聽獨唱版本的,例:五年級上冊《東方之珠》、《楊柳葉子青》等。有一些本來是要求齊唱的可以安排欣賞合唱版本的,例:六年級上冊《送別》、《櫻花》等,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對比,充分感受合唱這一演唱形式對於表現歌曲形象、表達歌曲情感的巨大優勢和獨特魅力。對於一些優秀的無伴奏合唱歌曲,例:五年級下冊《牧歌》等更加要多聽、多分析,感受其魅力。

2、根據歌曲的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節。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合唱歌曲的具體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節,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歌曲《DoReMi》一課時,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完整版《DoReMi》歌曲的認識與表現以及對歌中各樂段二部合唱的訓練和處理上。我首先是透過與學生談話交流匯入新課,瞭解歌曲的相關背景,讓學生對1234567有一種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然後透過創編旋律,給旋律填詞,給歌曲配二聲部伴唱學習了歌曲的`C、D兩段。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柯爾文手勢指揮學生演唱,使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準。不斷讓學生感受7個音符帶來的神奇魔力。緊接着完整欣賞歌曲讓學生對作品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最後透過歌唱和表演,重溫影片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在表演中充分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3、提高對合唱歌曲的伴奏能力。

其實,以我們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完全能夠勝任小學各階段教材歌曲的伴奏,但關鍵的問題是不夠重視。好的伴奏,本身對學生就是一種審美體驗。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演唱歌曲、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增強了音樂的藝術表現力,是審美教育的有效手段。我覺得,鋼琴(電子琴)伴奏應該成爲音樂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日常教學中,我們的即興伴奏往往過於“即興”。再加上現在多媒體進課堂,我們甚至已經忽略了鋼琴(電子琴)伴奏的功能與作用。如果說給單聲部歌曲伴奏,我們已經習慣了一、四、五級正和絃,那還能湊合。合唱歌曲就不行了,合唱歌曲本身就有和聲行進,如果伴奏過於即興,對於學生把握音準,對於歌曲表現力都會有很大影響。我倒覺得,給合唱歌曲伴奏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它的和聲進行會豐富你的和絃編配,你順着它的和聲走,和絃記錄下來後別忘了研究一下,可以在單聲部歌曲中靈活加以運用,逐漸的,你的伴奏水平就會提高了。我習慣在備課時就將和絃標記寫在歌曲上。在備課的時候,首先對歌曲進行分析,根據歌曲調式及本身的旋律走向確定和聲進行、根據歌曲情緒確定織體音型,在把握住作品風格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技能水平進行編配。歌曲示範演唱時,努力把音樂伴奏與歌唱融合到最佳狀態,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美。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聲音,音樂的情緒以及歌曲的表現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和處理的時候,音樂伴奏可採用無旋律伴奏,並且可以在過渡句、高潮部分進行加花、華彩等處理。爲了對學生的歌唱起到融合、烘托,更好的表現音樂,教師要把音樂伴奏的和聲、力度、音色、呼吸等要素根據歌曲處理的要求進行調節和控制。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聲的美妙,節奏的律動以及歌唱與伴奏融合在一起的音樂美。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審美能力。

4、班級合唱比賽

充分展示一個學校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和老師教學水平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搞班級合唱比賽了。無論是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很好的鍛鍊、促進和提高的機會。其作用和影響遠遠大於校一級的合唱比賽。透過比賽,老師會下足了功夫,花足了心思,更多的瞭解班級學生演唱的整體情況,合理分工。豐富歌曲的表演、演唱形式、伴奏等等。顯示老師對合唱音樂作品的理解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而學生當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一少部分,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每一個學生。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3

我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從事小學音樂20年了,在自己的音樂實踐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音樂教學經驗。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歌唱教學屬於一個初級的啓蒙階段,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特別的少,對歌唱中要注意的關鍵是沒什麼概念存在,歌唱的時候,用什麼樣的情感狀態,氣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時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這個素質教育的關鍵點上,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地方法去唱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鑑賞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能力,如何培養又該如何提高,這是我們廣大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去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

一、在進行教學唱歌之前,我們要去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以及讓讓學生養成喝唱時候的技能和技巧。

我們究竟該如何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方法呢?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呼吸方法是一個關鍵點,要教會學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去唱好歌,我們可以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練習的方法。

想要讓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認爲,首先要對學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開始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能提高學生對歌曲的表現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按照音樂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千萬不能拔苗組長,操之過急忙,否則就會很失敗,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歌唱技巧,養成學生唱歌時候的良好習慣,作爲一個專職的音樂教師,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養成歌唱的良好姿勢

在唱歌的時候,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呼吸,發聲,正確的姿勢是歌唱時候的必要條件,要讓學生知道歌唱時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兩腳稍微分開要站穩,頭要正,目光要平視,兩個肩膀要稍微向後移動一點,胸自然的挺起並且張開,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點,精神要飽滿,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學生是坐着唱歌,我們要求學生身體垂直,千萬不要彎腰唱,讓學生用正確的姿勢去歌唱,這樣纔會有利於身心發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採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養成端正,持久的好習慣。

三、讓學生做到適宜的發生練習

如果想要獲得最佳的聲音,我們就必須從發生練習做起,在練習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練習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注意科學性,系統性,要唱得正確,熟練。如果學生唱錯了,我們要及時糾正,還要詳細講解,在歌唱的時候,如果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發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動聽悅耳。

四、讓學生注意歌唱時候的聲音處理。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好多老師喜歡習慣性的放錄音給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聽唱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鑑賞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都有好處,但是歌曲中的有些聲音需要處理的細節卻沒有好處,要想達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們每個教師都要進行犯唱,這樣學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師在犯唱的時候要帶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學生容易唱錯的地方要進行對比唱,提高學生聽辨能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聲音的處理有一個認識。

五、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緒來表現

讓學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會歌曲表現是什麼樣的一種意境,讓學生展開討論,相互發表自己的感受,然後再進行集體的討論,這樣就更加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個小鼓手》的時候,可以將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這樣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就會充滿激情的去唱這首歌曲,而且會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節奏,學生體會到了當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並表現出來。教師本身要以真實的情感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並用生動的語言去激發學生的情感,還可以用周圍的生活環境等方式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歌曲情緒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們還要重視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的教學,這一環節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力,感受力和表現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