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主題論文

論文2.72W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進行相關的研究有利於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效。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小學數學教學主題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小學數學教學主題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主題論文一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於學生以後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爲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於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羣。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着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爲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後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麼,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麼,我們就需要以此爲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那些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範圍。但這在校園裏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後實施,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爲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麼,啓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繫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慾望和興趣,爲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採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則爲基礎,以具體措施爲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爲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透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並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後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儘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並透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爲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爲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爲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儘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佈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緻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爲了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爲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小學數學教學主題論文二

摘要:

《數學課程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在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爲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具有數學學習的好習慣是學好數學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

傾聽與閱讀  思考與合作  發現與應用  整理與構建

一、 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儘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錶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爲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裏?不足在哪裏?你給他什麼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於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並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透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爲: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於後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於沒把題目讀完。對於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數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着感覺做。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爲1-3冊只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主觀意識差,在課堂上容易跟隨大流,別人說什麼,他也跟着說什麼,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於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於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弱勢羣體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慾望。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助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並在思想的碰撞中併發創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學《統計》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路口視頻,讓學生統計在一分中之內過往的車輛有幾輛貨車、幾輛麪包車、幾輛小汽車,幾輛公共汽車,一遍放完後,很多他同學都說:“老師,太快了,再來一次。”我不吭聲,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後,同學們還是來不及記錄。然後我問學生:爲什麼看了兩次都爲未能記錄下來呢?你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有沒有辦法能又快又準確的記錄下來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組員記錄麪包車、有的記錄貨車、有的記錄小汽車、有的記錄公共汽車,1分鐘視頻播完後,各個小組都有了統計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一個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從而使合作成爲學生的一種需求。

三、 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好習慣。

數學來源於生活。本着“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並把數學應用於生活”的思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如:我在教學《觀察物體》中“鏡面對稱”的內容時,先讓同學都去照一下鏡子,然後在小組立交流:人在鏡子裏的特點,鏡子內外人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沒有變化,學生透過活動和交流能總結出:照鏡子時內外的人上下、前後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四、培養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好習慣。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的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爲創新提供一定基礎。如:我在教完“5的口訣”時,給學生出了很有興趣的一道題,我問:你知道羅老師今年幾歲嗎?猜出來有獎品喲!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然後出示一幅有規律排列的糖果圖,橫排7顆,有5排我接着說:“羅老師的年齡數隱藏在這幅糖果圖裏,看誰能很快數出一共有多少顆糖果的辦法。”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我把7看成6,就有5個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說:我先看成5個5,再加2個5———————。就這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整理與內化。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紮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