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淺探(教學論文)

 摘要:小學數學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但目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教師加以關注,並透過多種途徑加以改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因素;策略

應用題教學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又是重點。小學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佔比重很大,由於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較差,在解答應用題時很容易出現障礙和困難,需要教師多加指導。

一、影響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水平的因素

透過多年的教學發現,導致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無法提高的因素有:

(一)文字理解能力差

應用題的特點是用語言、文字敘述日常生活、實際事情,一般由已知條件和問題兩部分組成,解題的過程就是理解題目中表達的意思,並對所含數量關係進行分析整理,最終正確解答題目。然而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成績易受數學應用題陳述不一致、語法、句子結構以及多餘資訊的影響。例如學生在解決比較問題中出現的主要錯誤爲轉換錯誤,在不一致問題中出現的錯誤比一致問題中出現的錯誤多。多餘資訊、增加一個額外的解題步驟、隱含條件都增加了小學生的解題困難。部分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話正確地複述測試題的題意更無法提取已知條件、未知條件、隱含條件。

(二)問題分析能力不足

問題分析能力在解答應用題過程中發揮着很重要的作用,學生解答應用題錯誤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對問題的分析能力的不足。學生思維缺乏邏輯性,不能根據題意來明確解題思路,不會安排解題步驟。

(三)缺乏解題策略

部分學生在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上存在問題,表現在評價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確定和選擇適當的解題策略、對計算結果的檢查等方面。學生在解題策略方面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表現在思路不清晰,無法確定題意。

(四)計算能力和書寫能力較差

透過長期的教學發現一些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計算卻經常出現錯誤,但列出的算式卻是正確的,還有部分同學由於書寫的不規範、不工整導致計算失誤。

(五)學習興趣是解決應用題的前提

數學源於生產勞動,應用題更是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體現,創設一定的情境呈現給學生。創設一幅生活場景,或用圖表、文字敘述等形式呈現數量關係。透過這種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數學,激發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策略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應用題的教學過程轉變爲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推理等思維方法的訓練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智力的目的。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根據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針對每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採取對應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

準確解答應用題的首要條件是細緻地審題,弄明白題意。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解應用題時,可引導學生找出題所含的直接、間接條件,建立起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繫,從而確定數量關係。審題時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係,劃線標出。

(二)教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方法

傳授解題過程中,許多學生不明白怎樣解題,很多學生習慣於模仿例題和教師的解答方法,遇到練習過的類型能解答,換新類型就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很多學生可能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難以表述出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藉助於表格、情境圖和漫畫等方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

(三)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

應用題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同時檢查驗算和寫好答案的習慣至關重要,要注意引導學生按正確的解題步驟解答,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強化對的解題方法,找出錯的原因所在。列式計算只解決了“如何解答”的問題,“爲何這樣解答”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檢查驗算的方法,最終發展成學生獨立完成。

(四)幫助學生聯繫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解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解答應用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標準》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這不僅要求教學要尊重教材、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而且培養了“數學生活化”思想,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選取應用題選材,創設教學情景,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透過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爲活生生的生活現實。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根據數學應用題的特點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應用題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而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