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論文1.47W

第一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既是一個將思維活動進行開展的互動過程,又是一個開放的創造過程。新課程改革以後,提倡將學生交流和合作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該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改革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上,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樂於探究和主動參與以及勤於動手,不但要對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還要對小學生獲取知識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從小學生接受的心理和數學學科特性出發,重視小學數學環節的創新[1]。

一、靈活地運用數學教材

師與生和生與生以及學生與他人之的互動,就是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育上,讓數學教材不但要爲我所用,又不能讓數學教材限制和約束自己,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小學數學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增刪,使小學生感到生活的到處都有數學,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激發起來。例如,學習《小數的性質》時,剛上課,教師故意在黑板上寫上4.40.400,小學生看到教師不動聲色地寫上幾個數字,就會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師要幹什麼,有什麼意圖?教師再比較神祕地問學生:“我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呢?同學們猜猜看,”學生們好奇心一下被調動起來,思維開放了,有的小學生說,末尾添上0數字大小有什麼變化?還有的說,這幾個數字之間有什麼樣的變化?教師這時再問學生,“同學們,誰能讓這幾個數字變得相等?”這時就會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小學生們開始交流和議論。小學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單位。教師這時可以說:不加單位,也能將這三個數相等,知道老師會有什麼方法呢?這也是這堂課老師要講的主要問題,將這種情境形成一個懸念,致使小學生探究知識的習慣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養[1]。因此,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讓教學教材服務於數學教學,既要對數學教材進行尊重,又不能只侷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數學課堂組織形式的探索

大課堂的數學教學,對於傳統的教師作爲主體的講解比較有利,但是,對於新課程改革後的學生作爲主體的自主學習,卻很不利。因此,應該將小組教學模式積極地進行開展。有效地運用小組教學,能夠將集體教學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彌補,將師與生和生與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觸的機會進行提供,對於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非常有利,無論對於促進個體社會化,還是健全人格的培養,都是有效的途徑。對於班級和小組以及個人多種學習方式互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探索,對於小組研究和討論的學習方式重點地加強,將數學大課堂的講解學習方式儘量削弱。劃分小組,通常8個人爲一個小組,學生興趣愛好和性別的相互搭配,都應該照顧到,小組組建起來後,應該相對穩定,過一段時間後,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下,以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既能夠增進小學生之間的友誼,又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培養,從而使教學育人的目的得以實現[3]。

三、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小學生學習的內容,越接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小學生就越喜歡主動且自覺地去接受知識,這是心理學研究曾經證明的。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上,應該有效運用恰當的導語和情境的創設,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起來,情景創設需要選用小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然後匯入新的數學課中,在課堂數學教學中,如果恰當地將導語運用,就能夠更好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目的得以實現。例如,學習2-20這十個數字,教師可以將校園作爲生活的實例,引導和幫助學生觀察圖片,互相交流,使內容數據產生出來,學生對於抽象數就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對於2字,引導小學生髮現美麗校園的樹上有2只小鳥,由此,學生又會發現周圍2字的東西……在數學課上,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結合情境,自己來編和列式解題。如此這樣,就能夠將數學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題,變爲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小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進行探究。

四、小學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學習

合作探究這個關鍵的數學課堂環節,需要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共同來創造,是將小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致使師生和生生以及師生與文字對話的有效方式得以實現[4]。作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合作交流情境爲小學生創設,對小學生進行鼓勵,讓小學生將自己的見解發表出來。同時,還要與小學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將小學生的責任增強,在共同的合作中,讓小學生學會去傾聽別人、尊重別人和評價別人,以及怎樣才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更好地進行表述;競爭是爲了讓小學生學會求同存異和取長補短以及統一意見,能夠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將成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將激勵合作交流機制建立起來,讓小學生大膽地進行質疑和交流。能夠達到師導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強生的效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引導和幫助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致使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和自主探索地去對數學進行認識。

【參考文獻】

[1]張建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學週刊,2017(05):184-185.

[2]杜惠琴.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應用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20):96.

[3]王相陽.關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學週刊,2016(19):120-121.

[4]王秀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6(04):45.

第二篇: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構建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及個性興趣和求知慾擺在首位。”而構建小學生態課堂,就要求教師在大力實施趣味性教學的基礎上,開創“開放型”課堂教學氛圍,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一、創設無拘無束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努力爲學生創設無拘無束的學習環境,因爲只有當學生身心放鬆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被激發出來,而課堂也真正實現了生態形式。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節課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爲學生講解了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知識點,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後,我請學生量一量自己身邊事物的面積,學生聽後非常高興地拿起手中的尺子,測量自己身邊的事物,學生一邊測量,一邊討論,“玩”得不亦樂乎。在測量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本節知識的重點內容,知道如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而且體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快樂。又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觀察物體》這一節課時,我請學生觀察一下教室裏的物體,並描述一下自己觀察到的這個物體的特徵,學生盡情的表述着,有時講的內容雖與本節課內容無關,但是學生卻能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在爲學生創設無拘無束的教學環境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動態性,及時給予學生肯定,以滿足學生的自尊心理。積極尋求充滿生動形象的課堂情景,這樣會促使學生在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體驗到數學課堂的無限樂趣,進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實施趣味教學,激活學生思維

衆所周知,由於受學科限制,數學教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大多是單調乏味的,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善於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不在教學過程中動點小心思,那樣就會使課堂進展的平平淡淡,從而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措辭和語氣,給予學生強化式的讚揚鼓勵,創新教學形式,實施趣味性教學,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激活思維。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升與毫升》這一節課時,爲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時候,我爲學生找來量筒,讓學生根據要求,往量筒裏注水,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操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習興趣大增。於是,我請學生猜一猜一升水有多少?這時就有學生拿起水杯往量筒到裏倒,由於量筒的容量較小,水溢了出來,這位學生的舉動,引來了其他學生的思考,學生們紛紛開動腦筋,思考着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將毫升與升之間的關係講給學生,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在學生學習完本節知識後,我請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哪些東西可以用升、毫升表示,這些東西都有着怎樣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爲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我也會將學生喜聞樂見的例子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不僅可以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這樣的教學形式,將無聲的教材轉化爲有聲的語言,讓課堂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三、合作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提出問題,而合作教學,能夠融洽師生、生生之間的關係,開創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促使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交流,在無形中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統計與概率”相關知識時,在上課前,我將紅、黃兩種顏色的小球裝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裏,在上課的時候,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摸球遊戲。在摸球前,我並不會告訴他們袋子中不同顏色球的數量,而只是告訴他們,袋子中只有紅、黃兩種顏色的球,在開始摸球的時候,只要求學生去摸球,摸出球,記下顏色後,再放入袋子中,繼續摸球,不斷重複此動作,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摸來摸去後,總會產生一定的感覺。然後,讓學生就自己這種摸球的感覺,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球?紅色和黃色的球又各佔多少個?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會樂於參加此活動,在談感受的時候,不斷髮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會變得非常活躍。此時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此問題,在交流中,得出不同顏色球的數量,大致猜出它們所佔的比例,這樣的教學形式,既活潑生動,又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行爲。開展合作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根據教材內容共同探究,共同體驗成功。同時,教師也要抓住關鍵之處,有意識地追問學生,讓學生在心中產生疑惑,進而不斷啓發學生去思考和發現。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後,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總而言之,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要讓數學與生活融爲一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體驗到積極情感,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高幸福指數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身能力。

第三篇:小學數學課堂合作交流學習

摘要】爲順應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新形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過時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早已不符合如今科技、文化的發展要求。進行課堂合作交流學習有利於增強學生們的團隊精神,使合作、共贏理念滲入到課堂,從而爲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合作共贏;團隊精神;數學課堂

合作學習是順應當今時代發展出現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不過,理論在與客觀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依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地應用合作學習呢?筆者依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正確對合作學習進行解讀

合作學習是一種應用於探索性強、對實際應用能力要求高的課堂教學方式。一些教師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太熟悉,在實際應用時多流於形式,這樣做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某一種教學方法時,必須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不盲目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例如:在“圖形的變換”中,教師可以將圖形畫出來,教學生圖形是怎樣變幻的,在圖形位移的計算上有什麼更簡單的方法,之後組織學生自己在組內討論圖形能夠怎樣變換、又是如何計算其變換值的。從而教師能夠起引導作用,將合作學習氛圍烘托起來。

二、合作學習發揮學生主體性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起到了引導性的作用。教師要注意的是在組建學習小組時,要注意小組的質量,將學生按照不同標準多層次結合,一般以3-6人爲最優。顧名思義,合作學習不僅要發揮小組內個人的作用,更要發揮集體的力量,發揮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性,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的效果。這一階段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處於具體直觀階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質的知識點對他們而言理解起來一定會有困難。所以,在學生獲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並還未得出結論之前,教師要及時組織討論,這樣學生透過討論,可以互相啓發,對所得知識點進行概括,並探索出要掌握的結論。例如:在教授“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其在羣體討論中回顧以往的知識,並在其中找到新舊知識點的聯繫性。這時,有的同學就會發現將平行四邊形一邊的三角平行到另一側,就是一個長方形。那麼,這樣是不是有利於以後同學們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底乘高呢?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合作學習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也可以爲以後的知識點打下好的基礎。

三、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批判性

判斷孩子的批判意識是否強烈主要在於其能否發現問題並勇於質疑。小學生對教師的權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於老師做出的評價是能夠接受的,並及時更改錯誤。而在合作學習時,是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與批評的。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三聽”,一是認真聽任何一位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培養學生收集重要資訊的能力;三是聽後要善於思考,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有利於提高學生處理資訊,接受、反思評價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的過程中,老師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因爲2×6=12,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12是6的倍數,12也是2的倍數。問同學這問題的正確性,並指出一位同學舉出相似的例子,再讓別的同學判斷對錯,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四、把握合作學習的創新精神

對於一些沒能熟練應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的教師而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缺乏創新精神,只是一味的進行公式的套用,而沒有結合實際情況。所以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例如:做些小遊戲等,在學習小數乘整數的時候,可以組織小的比賽哪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方式得出結果則爲勝利。這種方式不僅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應用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合作學習倡導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僅作出引導及組織作用即可。當然,必須注意的是教師組織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學生平時成績、性格、以及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多層次地進行科學分組,使組內每位同學都能最大地發揮自己的參與性,主體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合作意識。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這使只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的傳統教學弊端得到了改變。充分地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數據的統計”時,因爲數據是透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所以教師想要學生更好地理解,就要應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餘時間去統計同學課餘時間喜歡做什麼,是玩遊戲,還是寫字、畫畫。這樣,分工明確,有的同學負責進行統計工作,有的同學負責調查工作,最後再統一根據所得的資料得出結論,共同繪畫出表格。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採用綜合評定的方式進行考察。在教師將學生多層次分組以後,進行教學並實現小組內的互幫互助,以小組的平均分值作爲小組的評定成績。由此,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達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學習目標,形成團隊意識和共贏心態。

六、結束語

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當中,教師不可只進行公式的套用。而應該結合實際,形成趣味課堂效果。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夠在集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劉慶連.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5(05).

[2]劉健娟.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