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

論文2.3W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小學課堂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課堂教學論文

摘 要: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以至於小學生課業負擔越來越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小學生減負和真正實現小學生的快樂學習。於是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爲重要。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以人爲本,着重從認識學生、師生關係、教科書的使用和教學反思四方面論述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很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是一線教師所不懈追求的目標,也是學生殷切的希望。但是現實中能真正做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小學教師少之又少。新式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以人爲本,在滿足學生正當的、合理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的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和業務水平,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識學生

以人爲本,教師需充分認識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認識到學生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教師不能透過單方面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透過充分認識學生,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有效性。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學生:

1.學生的認知水平。當代認知建構主義鼻祖皮亞傑認爲,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爲四個階段:運動感知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低中年段的小學生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還不能脫離具體事物進行抽象思維;高年級的學生處於形式運算階段,思維超越對具體事物的依賴,朝着非直接感知或未來的事物的方向發展。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適時地對課堂教學做出調整。

2.學生原有的經驗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習的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即學生原有的知識會爲新知識的學習提供基礎,新知識的學習也會對原有的知識技能起到擴充、改組或修正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發展水平的差距,並縮小其中的差距,並不斷向前發展。

3.學生的學習風格。不同學習風格對學習環境有不同的偏愛,對學習內容有不同的偏愛,有各自偏愛或擅長的學習方式,要想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在滿足大多數人的學習風格的情況下進行個別化的教學指導,反對傳統課堂教師毫無差別的“滿堂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師生關係

1.以人爲本要以良好的師生關係爲基礎。有效的課堂教學以積極的課堂互動爲前提,而積極的課堂互動又以師生、學生之間的良好人際關係爲前提。師生關係的好壞對課堂教學活動有着十分顯著的影響。良好的師生關係爲教學提供了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不良的師生關係,則會對教學產生極爲消極的影響。

2.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在師生關係上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教師要多聆聽學生的聲音和感受,尊重他們並平等的交流對話,給予他們更多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只有這樣,學生纔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對學生的充分理解。小學生還是一羣處於發展階段的孩子,其身心和認知水平還未發展成熟,對於他們課上自由散漫的行爲和答非所問的“幼稚”回答,教師都應該有耐心和給予重視,理解他們才能減少課堂不必要的“弦外之音”.面對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教師不應該戴“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們,相反地要一視同仁地平等對待,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使他們在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和對自己的重視時,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學習的動力,而這種情感態度和關係會移情到課堂教學中,積極配合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師生之間的真誠對話。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是真實發自內心的,不矯揉造作,師生之間可以直言不諱,坦誠相見。師生之間超越了年齡、身份和地位的界限,真誠、公平地建立起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係,使學生願意對教師袒露真實的態度和情感,避免了師生之間的明爭暗鬥和學生對教師的牴觸情緒,促進師生關係更加的開放和透明,課堂教學的環境也更加和諧融洽。

三、教科書的使用

用好教科書才能保證以人爲本。教科書是教學內容選擇與組織的物化形態。今天的課程教學理念以用教科書教來取代教教科書,突出以人爲本,從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理解教科書的作用和文字價值,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

1.“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教科書內容,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就要求教師可以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深度挖掘文字價值,二度開發,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見解,以此來拓展學生思維,一本多用,充分發揮教科書在特定時間內的價值。

2.教師對教科書內容進行適當增刪、更換和重組。教師對教科書需縱向和橫向地擴展,即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教師可以聯繫過去的知識經驗加深學生理解新課內容,或者是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課後延伸和學科滲透;對於一些老舊的、遠落後於當前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教科書內容予以簡單帶過或忽略刪除;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進度和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發展情況適時適量地進行教科書內容順序和節奏的'調整,以適應教學的實際需要,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教科書的活用。教師要合理地對教科書進行創造性的使用。教師要把教科書內容轉化爲學生主動探究的情感體驗活動,從而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四、教學反思

內化以人爲本的思想,是教師對學生和自己的負責。教學反思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平臺,是教師記錄自己的教學經歷及領悟與發現教學規律的重要載體,能促進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在實踐中自覺調整和改進教學行動,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並保證學生的良性發展。

一堂課下來,教學效果或多或少會跟教師的教學預設目標有所偏差,教學反思要做到,一方面教師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對於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教師可以透過微格教學和教學參觀等方式提高、強化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對於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牢、無法與時俱進的教師,可以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教育技術的培訓;另一方面教師對於自己的成功方法、教學心得和學生的創新想法,甚至是課堂上不經意的“意外”生成性內容,都可以及時記下並長期堅持,以此,教師不僅能透過日積月累的素材來加強日後教學的技巧性和豐富性,應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也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處理課堂上的突發性事件也顯得遊刃有餘。如此像日記形式的反思可以以寫促思,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鼓勵教師的創造性,增強教師課堂教學的自信心,以思促教,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總之,有效的小學課堂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堅持不懈,爲此積極探索、發現和實踐。當然透過以人爲本的思想來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不止如此,如,教學手段的因素、教學組織形式的因素以及課堂的環境因素等也是不可忽視的。爲了減少不利因素,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完善與創新,創建屬於自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找到真正有效的策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廖麗芳。教師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