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記承天寺夜遊優秀範文

【設計思想】

本文是蘇軾被貶黃州之時寫的一篇小品文,僅84字,言短而意蘊豐富,初二的學生學習此文,並沒有字面上的困難,但要讀懂蘇軾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本設計擬從文中的一個“閒”字入手,以一字“撬開”整篇文字的閱讀,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認識蘇軾處逆境而廓然豁達的人生態度。引入相關的資料,達成淺文深教的效果。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全文,熟讀成誦;

2、抓住關鍵詞句,引用相關資料,深入解讀文字;

3、引導學生感知作者廓然豁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請同學們看文章標題,你從中獲得哪些資訊?(時間、地點、事件、體裁)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切文章題目,沒有主題先行的導語,沒有譁衆取寵的煽情,樸素無華中直指課文內容,贏取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與文字親密接觸。)

二、疏通與誦讀:

(大屏幕打出沒有斷句標點的原文)

①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文章斷句,朗讀;

②開啟書本,對照書本進行朗讀。

③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章意思。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無與爲樂者

相與步於中庭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設計意圖:因爲文章短小,僅僅84字,文字淺顯,沒有什麼字面的障礙,初二的學生完全有能力進行斷句訓練。在斷句過程中,理解了文意,掌握了朗讀節奏,強化了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一舉多得。疏通文意,爲下面的賞讀張本。)

三、賞讀

1、文章記敘了作者與友人一次月夜遊賞的經過,如果要讓大家從文章提煉出一個關鍵詞,大家會選擇哪個詞?

預設準備:閒

2、找找他們的“閒”,從哪些細節可以看出他們的“閒”?

預設準備:

入夜即睡,閒也;見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閒也;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細,閒也。賞月的只有兩人,別人都是忙人,用別人的忙來反襯兩人的閒。惟其閒,才夜遊,才賞月夜之景。

3、那麼,這裏的“閒”到底是什麼意思?文下的解釋是:“清閒的”,你有何看法。

預設準備:

清閒的——蘇軾當時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官。張懷民也是被貶謫到黃州,也是掛了一個閒職,他們“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所以清閒。

有閒情雅緻的——並不是所有清閒的人,都會有如此雅興,現代生活中有很多閒人,他們寧願把時間擲在搓麻將、玩遊戲之上,是想不到安靜喜悅地賞月的。由此可見,這裏的閒還是“閒適”的閒、“閒情雅緻”的閒。)

(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只要言之有理。但更多要學生理解到閒情雅緻的閒。)

4、有參考書上這麼解讀這個“閒”,說是除了上面說到的兩層意思外,還有對

自己被貶謫的牢騷不平,有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可以結合文中的語

句或蘇軾的身世來分析。

預設準備:

① 並沒有這種鬱郁不得志的牢騷與憤激。從文中“欣然”一詞可以看出作者內心的喜悅與閒適;從文中的寫景句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李白思鄉之時,他眼裏的月色如霜,冷冷地,烘托出悽清的心境;而文中描寫月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把月色比作空明澄澈的水,而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這樣美妙空靈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廓然無一物”的內心,是一種雖處逆境依然豁達的人生態度。這是寓情於敘,融情於景,讓人處處感受到作者樂在其中的閒情。

(討論時,作相應的朗讀、背誦指導,讀時應傳達出人物內心的`喜悅之感,以此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內心。)

② 從蘇軾的經歷來看,也並不會有這種情緒投射。蘇軾,堅持自己對政局的看法,決不隨波逐流,因此,他的一生,屢遭貶謫,歷經八州,身行萬里。但他始終釋然安然。被貶至杭州時,他築蘇堤,造福百姓,詩云“我本無家更安在,故鄉無此好湖山”;貶至密州,他“老夫聊發少年狂”,抒報國之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發安慰之語;貶黃州,初到之時,他感慨“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與友人遊清泉寺,更是留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的豪語;貶惠州,他“不辭長作嶺南人”,表“我心安處即我家”的胸懷。他跨越儒、道兩家,得志時進取,失意時釋然,寵辱不驚,進退自如。所以,雖遭貶謫,看到月色喜人,他“欣然起行”,依然有閒情雅緻夜遊賞月。

(此爲賞讀的難點,教師需要提供幫助,藉助豐富的資料,來豐厚文章的內涵。)

5、蘇軾交友甚廣,爲什麼那夜偏偏要找張懷民一起賞月?

預設準備:

兩人際遇相同,同爲貶謫到黃州的“天涯淪落人”;兩人志同道合,雖貶謫,但豁達。張懷民在黃州有建“快哉亭”,不因爲貶官而煩惱,利用空閒時間,在山水之中縱情遊覽,自得之樂遠遠超過一般人。兩人都能娛情山水風景,都是“閒人”。所以,當蘇軾“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張懷民,兩人心有靈犀,關係甚篤,透過“相與步於中庭”體現得極爲充分,結尾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與張懷民的志同道合。

(對最後的“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作朗讀指導,要讀出朋友間志同道合的深情,讀出兩個“閒人”豁達的人生態度。)

(設計意圖:緊緊扣住一個“閒”字,層層深入理解文字,用一個關鍵字撬動整篇的閱讀,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引入相關資料,不斷豐厚文字閱讀,使文字閱讀具有一定的深度、廣度,達到淺文深教的效果;對重要語段進行誦讀指導,內化賞析感受。設計做到簡約而不簡單。)

四、背誦:

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誦讀,背誦。

背誦指導:

本文融敘事、描寫、議論、抒情於一體,可分三個層次來背誦。

敘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寫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抒情——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設計意圖:課堂要追求效率,文章短小,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完成背誦的任務。教師在賞讀基礎上,給學生以抓手,使得學生當堂成誦。)

五、結語:

這節課,我們隨着蘇軾的文字,賞到了與衆不同的月景,更賞到了雖處逆境卻依然廓然豁達的人生態度,相信大家從中可以獲得一種人生的感悟。林語堂曾這樣評價蘇軾: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如果大家對這位宋朝的大文豪感興趣的話,推薦大家閱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設計意圖:總結收束全文,引導學生從中汲取精神營養,閱讀推薦,引發閱讀興趣,開闊閱讀視野,進行文化的積累。)

以上是語文網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