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愛情教育

惠州市惠陽區職業技術學校 餘思達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愛情教育

【摘要】中職生已經產生了朦朧的愛情意識,在愛情類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揭開愛情的神祕面紗,引導學生在閱讀經典的愛情文學作品過程中直面愛情、瞭解愛情、認識愛情,學會理性地分析愛情與自然、愛情與人生、愛情與社會道德等諸多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愛情觀,達到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愛情教育

中職生由於生理髮育和心理髮展的漸趨成熟,已經產生了朦朧的愛情意識,但對愛情的認識還處於較茫然的階段。由於可能會受網絡、影視、口袋書等品味不高甚至不太健康的愛情內容的影響,他們尚未形成正確的、良好的愛情觀,他們對愛情是好奇而無知、嚮往而無措。作爲中職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有必要在引導學生賞讀愛情類文學作品過程中,採取有效的方法,讓中職生對愛情這一人類高尚美好的情感形成一個全新的認識,並正確感受和理解豐富的愛的感情。但在教學現實中,學校和教師的諸多顧慮,使得對情感類文學作品的教學,只在文學鑑賞或寫作課上對親情和友情大下功夫,而對刻骨銘心的愛情和學生中存在的朦朧的愛情意識,卻總是羞答答不願也不敢撩開那層神祕的面紗。許多語文教師在文學鑑賞課上對愛情文學作品或者回避不講,或者運用隱曲的語言簡單提及。由倪文錦、於黔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的《語文》(基礎模組)上冊的第五單元裏,所選課文全部是圍繞愛情這一主題,有表達新時代女性對男女真正平等愛情嚮往與呼喚的愛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樹》;有男性爲了心愛的女子甘願奉獻一切,甚至付出生命的愛情表白--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有中學語文課堂上成功的愛情教育課--曾宏燕的《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裏》;有悽美的愛情悲劇--陳啓佑的《永遠的蝴蝶》,還有軍人悽婉悲壯的愛情故事--《雪山上的紅蓋頭》。另外分散在教材裏,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說有莫泊桑的《項鍊》、曹雪芹的《林黛玉進賈府》,戲劇有曹禺的《雷雨》等等。這些優秀的愛情題材作品是“人的生活教科書”,對淨化人的心靈,塑造真善美、和諧統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師有必要對中職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透過這些愛情作品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康的愛情觀。

如何用文學作品引導中職生認識愛情?針對中職生的生活閱歷和心理特點,筆者認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適時適當地滲透愛情教育,讓學生自然走近“愛情問題”,並在鑑賞愛情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一、把愛情搬到講臺上  

十六七歲的中職生正是青春發育時期,是愛情的朦朧期,對“愛情”這樣的話題特別敏感但他們不敢公開說,更不敢公開去了解去談論,而內心的卻強烈地對異性或愛情的話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如果這種求知慾望不能透過正常的途徑去獲知時,街頭那些淫穢的書刊雜誌、影視節目的鏡頭及網絡中美眉便乘虛而入,成爲學生心中“擋不住的誘惑”,慾望中的食糧。這個時期的中職生,由於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對性知識缺乏科學理智的認識,性道德觀念尚未形成,是非不清,好壞不分,所以,那些病態的東西很容易侵蝕學生的心靈,對他們身心造成傷害,早戀現象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證明。再說,時代已走向開放化的階段,成年人的戀愛已公開化,大街小巷都是年輕人卿卿我們的特寫鏡頭,電影網絡都有爲“愛”作宣傳廣告,唯獨對中職生實行“禁慾主義”的封閉式教學,顯然只會把學生推到極端。要知道,越神祕越好奇,越禁止越想探求。寧可讓那些不良的淫穢的垃圾乘虛而入,不如大膽公開的利用健康美好的愛情精品來薰陶學生,淨化他們的心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與人生觀。如在進行國外文學作品《我願意是急流》的授課時,教師即能夠爲學生們進行講述:該作品是作者裴多菲送於未婚妻子尤利婭的一首愛情詩篇,作爲一首向心愛的姑娘表白的詩篇,詩人自愛情觀進行着手,闡述了自身對於愛情甘願奉獻的思想。詩人認爲:對於愛情就是要保持忘我的投入,擔負起自身的責任,以忠貞的態度爲心愛的人帶來幸福。透過爲學生們講授該詩篇中所描繪的愛情理念,使學生能夠在傾聽中,形成對於愛情的個人感知,且教師還能夠爲學生們穿插相應的課外小知識,激發學生對詩人情感態度的認可度。如:詩人在充分奉獻自身的精神下,終於感動了其心愛的姑娘尤利婭,在寫下此首詩篇後的不久,詩人便與尤利婭共結伉儷。使學生明白,只有真誠的奉獻付出自身的努力,擔負起對愛人的責任,以忠貞的態度忘我投入,方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而非簡單的行動便可得來,那樣的話對於自身而言即爲責任的缺失,以此使學生明晰自身的愛情觀念。

二 、 讓學生在愛情藝術的領域中享受美 

    愛情是個敏感的話題,對教材的處理不當,就會變成低俗無聊的談論,不但不能讓學生得到健康的教育,反而使課堂變成真正談情說愛的場所,老師成爲早戀學生的教唆者,其後果不堪設想。筆者認爲,對於教材中的愛情作品,課堂上可以拋棄講經佈道的分析,而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讓情感的氣氛涵蓋課堂,使審美的發現的喜悅閃耀眉間。講授《雨霖鈴》一課教學時,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在聲情並茂中感受“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難分難捨的戀情,品味婉惻動人的離情美。比如講授詩歌《致橡樹》時配樂朗讀,13網管班的曾嘉敏同學推薦配音《一生只愛一人》,非常吻合詩歌主題,被採用後並叫她朗誦,同時安排學生用手機錄像,然後當場回放,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透過各種手段,創設濃情境界,使學生進入純美的氛圍,感受愛情的美好,這對學生好老師都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薰陶。   

三 、引導學生分清愛情美與醜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指出:“教授的藝術就是如何懂得引導。”中職生鑑賞力差,模仿性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是愛情題材作品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中職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強弱差異,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異,對美的評判固然不同。特別需要老師的指導。《項鍊》一課,看似不寫愛情,可實際上它是一篇愛情讚歌,可引導學生認識瑪蒂爾德儘管花十年的青春去賠償一條項鍊,可她是幸福的。理由是在這艱辛的十年中,她的丈夫始終支援她、關心她、愛她,她的艱辛始終有愛的陪伴。藉助這種觀念讓使學生懂得愛情不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交易,而是患難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安慰。《雷雨》中所描繪的三角戀情,更暴露封建資產階級道德的敗壞,從而引導學生明白愛情是專一的,是聖潔的。在語文教學中進滲透愛情教育,首先要對教材中的愛情篇目進行合理的整編。大部分篇目大都分散在教材的各冊中,都受制於不同的知識點、不同體裁或訓練目的,愛情主題不明顯、不突出。因此,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合理的整編,突出其愛情主線,明確其思想內容。其次,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認識愛情的本質,領會愛情的真諦。教材告訴我們,愛情具有如下幾方面的本質。

1.愛情的精神本質。愛情作爲異性之間特有的一種感情,是人類最崇高聖潔的精神活動,是人類感情的昇華,是異性間心靈碰撞、感情交融而綻放出的絢麗的光芒。《荷花澱》中水生嫂對水生的愛情。要做到這點,雙方必須在自尊、自愛、自信、自立的基礎上,相親、相愛、相扶、相持。只有這樣,才能幸福、才能長久。詩歌《致橡樹》就告訴我們,像凌霄花那樣攀附式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像癡情的鳥兒那樣,“夫唱婦隨”,由於缺乏個性,也不是真正的愛情,至於“像泉流”“險峯”“日光”“春雨”那樣的愛情,儘管它可以給情侶帶來慰藉和“襯托他的威儀”,由於女性始終處於陪襯的地位,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應該是橡樹之與木棉,“你有你的銅枝鐵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兩人“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各自獨立,“又終身相依”。  

2.愛情的物質基礎。愛情不是幻想,而是一種很現實的情感生活,它必須依託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散發出誘人的溫馨。愛情的物質基礎首先是心理基礎,它必須是兩個人格成熟、心理穩定的異性,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彼此有了深入的瞭解,從而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一見鍾情或純粹是滿足生理需求的慾望,不能說是愛情。其次是經濟基礎,也就是愛情賴以存在併爲之發展的物質生活基礎。缺少了物質基礎,愛情就無以爲繼。《項鍊》中的路瓦栽夫人之所以長期陷入痛苦之中,固然是因爲她有不切實際的.追求所謂高雅生活的虛榮心,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物質基礎在愛情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中職生連生活都得依靠父母,當然談不上愛情基礎了。  

     3.愛情的道德本質。愛情是一種精神生活,也是一種行爲表現,因此,愛情還必須受到社會道德的規範。誠實守信、忠貞專一是愛情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它要求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遭受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項鍊》中的瑪蒂爾德,因貪圖一時的虛榮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他們並沒有“夫妻似鳥同林宿,大難來臨各自飛”,而是咬緊牙關,同心協力,一起分擔鉅額債務而毫無怨言,這也是女主人公雖有缺點,但還不令人討厭的原因之一。《雷雨》中的周樸園,先是愛上女僕人魯侍萍,在她生了兩個孩子後,便迫不及待把她趕出家門而迎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子繁漪,然而,這新娶來的妻子卻與他同牀異夢,愛上了他的兒子……這種玩弄女性,道德淪喪的人是註定不能享受愛情的甜蜜的。

4.愛情的責任與義務。要使愛情花之長開不敗,彌久益醇,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愛情的責任與義務。愛情的責任具體的說,就是對對方負責、對家庭負責,進而對社會負責,因爲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成份。戀愛畢竟是兩個毫不相干的個體的組合,因此,愛情的義務,就是雙方爲了愛情都應該有所付出、有所奉獻、甚至做出犧牲。《荷花澱》裏的水生嫂等一羣婦女,毅然承擔了全部農活和照顧老小的家務,全力支援丈夫參軍。那種不想負任何責任、不想盡任何義務的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體會到愛情的幸福的。對中職生進行愛情教育,還應該引導學生走出情愛的迷宮,邁上健康向上的發展之路。一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一些描寫愛情的文學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愛情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荷花澱》中的水生嫂等一羣婦女也是這樣一種典型,她們能夠把愛丈夫和愛國家結合起來,個人的情愛服從國家和民族的需要,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對中職生進行愛情教育,並非要教學生去戀愛,而是教育他們認識愛情的本質而成爲懂得情愛的人,明確愛情的責任和義務而成爲有責任的人,堅持愛情的道德標準而成爲品德高尚的人。一句話,對學生進行愛情教育,也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這也應該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 、讓學生暢談對愛情的看法 

    身爲教師,責任是引導學生朝着美好的方向發展,不能一味的讓學生接受自己觀點,在授課中,定要創造機會給學生談自己的感想,老師儘可能做到以朋友的身份來平視學生,用讚賞的眼光來注視學生,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讓學生大膽地暢談“愛情”這個敏感的話題。對學生的言論,老師絕不能歧視,若學生談的是真實的體會,更應該以鼓勵爲主,即使有偏見,也要友善的引導。可以透過辯論或其他方式讓學生評價婚戀作品或說出自己的看法。《雷雨》一課內容分析後,便把學生分成正方反方兩組,辯論“周樸園是否愛魯侍萍”,學生便在辯論的中閃爍着理性的光芒。只要我們老師更新觀念,帶着一顆平常的心態,正確看待婚戀作品,引導學生在愛情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教材中的婚戀作品就能真正發揮美化學生心靈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爲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要本着教師職業所賦予我們的職責,懷着“師者,父母之心”,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時刻關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洞察當代青少年存在的思想問題,並充分利用“語文”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辛勤播種,努力耕耘,適時適當地滲透愛情教育,收穫中職生知識水平與道德情操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文昱.高中語文教學中愛情觀的構建[D].西北師範大學,2008.

[2]禹明華.談愛情教育及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實現[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曾宏燕.愛情教育:一塊不該忽略的教育領地[J].人民教育,2002(4).

[4]嚴芳.以語文教材爲載體對中職生愛情觀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3).

餘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