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教師指導下之初中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俗語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本人。”通常人們認爲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同樣是拜師學藝,要取得成就,靠的是自己勤奮努力。筆者認爲此處對“修行”的理解不夠準確。此處的“修行”不應該是專指取得成就,“修行”,修的是一種能力,一種能自我管控的學習能力,它不僅僅指“修”的結果,它更應該指“修”的過程。故而這句俗語還應該有這樣的意義:同樣是拜師學藝,但在此期間,學生要在師傅指導下,靠自己勤奮努力學會自我管理的學習能力。老師不可能守在學生身旁一輩子。事實也告訴我們,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人這一生中的學習關鍵還是靠自己。所以如果沒有自我管理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獨立地“活到老學到老”的!可見,教師指導下學生學會自主管理的學習能力其意義非同一般!

教師指導下之初中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 (七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學生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力,任何人,特別是教師不要低估了孩子們的潛力!他們充滿活力、充滿朝氣!他們的世界不是我們的思想所能估量的。正因爲如此,筆者帶着好奇,想走進他們,探究這份潛力的發揮。2016年筆者就“師長指導下之初中生自主管理模式”進行了探究。對此,筆者認爲在研究此問題前先要理解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如何理解“教師指導下之初中生自主管理”。 

筆者把探究的對象確定爲初中生。初中生有個特點,他們的思想介於成年人與兒童之間。他們總認爲自己思想已夠成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而他們的思想確實又比孩童成熟了許多,心智也更完善了,隨着他們接觸的世界越大,他們的想法更多。他們有着許多新奇的想法,卻少了成年人的經驗和經歷,這是他們的優勢同時也是他們的弱點。這一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自主”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是相對的“自主”!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應避免“包辦”!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僅僅是宏觀上的調控,主體仍就學生,這樣才能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達到最佳狀態。

第二、需要讓學生明白的是:要做到“自主管理”,管理的首要任務是自我的管理。

有句話說:自己纔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管理別人容易,管理自身難!作爲一個“自主”的管理者,首先得做好對自身的管理。先學會管理自己,懂得管理自己,進而纔可能去管理自身所處的團體。

第三、要懂得合作在“自主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爲一個團隊的管理離不開各成員之間的真誠合作。合作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各成員的態度,沒有一個人是萬能的,我們可以透過別人的幫助,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在合作中相互幫助,同時在合作中又有相互之間的競爭,不過,這種“競爭”是一種友好的良性的競爭關係。    

在理解以上三個要點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對“教師指導下之初中生自主管理”進行探究了。那麼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進行初中生“自主管理”?這是我們探究的重點,也是難點!即便於操作的問題,也就是對“教師指導下之初中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

爲此,筆者先就語文科單科進行了單方面的研究。

首先,作爲語文教師的筆者根據語文科的特點將全班分爲四大組,確定四個大組各自的責任規劃,由語文科代表統管,層層負責制。示意圖如下:

    語文科代表直接對語文教師負責。班上出現什麼狀況,學生有什麼狀況主要由語文代表向語文老師反映,與語文教師溝通。各組長對語文科代表負責。

其次,確定好各組成員。

語文科活動組、評改組、評價組的成員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確定,可透過學生自願,教師根據各自的特長進行篩選,選出各組組長,再由組長自己選定本組成員。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組長選出自己的團隊,便於進行內部管理。

但常規作業檢查組的各成員的確定存在一定的難度。它是針對全體學生,任務均爲常規任務,而且是與語文學習和語文活動相關的任務。可以說它是處於“火線”的位置,它關乎到全班語文水平的提高。故,常規組的組員的組合必須考慮到各個方面,必須是一種優化的組合。第一,必須考慮到學生成績好與差的搭配。只有這樣,組內才能形行優幫差的幫扶關係。第二,必須考慮到男女性別的搭配。所謂男女搭配,辦事不累。性格搭配有助於學生性格的完善。第三,必須考慮到性格的搭配。有的孩子開朗,有的孩子較爲封閉、內向,開朗與內向相互調和,使其心態健康發展。這樣,經過優化組合後成立的小組,既能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效果,又能達到自主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分了組後要試行一段時間觀察其合作情況,再進行適當的調整。

再次,確定評價標準及評價要求。

根據語文科的情況,教師初擬出評價標準,由學生共同修改,定稿後向全班公示。每週進行一次小結,打出分數,次周公示。讓學生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沒做得好,便於在下一週進行修改。

最後,評價組的培訓

評價組在每週小結上起着特別關鍵的作用。如何彙總,怎樣打分,怎樣在電腦中操作,這些需要教師花點時間進行培訓。使他們形成一種習慣,便於操作時輕車熟路。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因爲綜合了考勤打分,在語文科的學習中,學生的緊迫行提高了,他們拖拉的習慣在逐步糾正。背書也積極了許多。上交作業率也增大了。整個狀態有了一定改觀。但筆者是在八年級學生中進行的探究,出現的問題是:的確有幾個從七年級以來就不曾認真學習的學生雖也盡力了,但有些任務他們確實也完成不了。筆者思考,如果能在七年級進校後就實行這種優化組合分組下,教師督促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話,由學生對學生進行這種綜合評價,是不是會有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來?是不是更能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這些有待進一步探究。另外筆者在語文科的操作中發現,如果在分組問題上綜合學生各學科的特點進行優化分組的話,其效果勢必會更佳。當然,這需要班主任與科任老師通力溝通與合作纔可能得以實現。

有句話說:法無定法。筆者亦認爲,模式也無定模式!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如果真是以固定模式來應對萬事萬物的機變的話無疑會以失敗告終。毛主席說過要活學活用。其關鍵一字爲“活”!而筆者也要說,“活用”的過程中還要懂得不斷地去學,即“活學”,“活學”--“活用”--“再活學”,這樣才能創設出更適合自己所帶的學生的管理模式出來。“靈動”纔是一個模式的真正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桐梓四中“六環”課堂教學模式材料彙編》

 

王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