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究式教學初中物理論文

論文1.49W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設奇妙的情境

探究式教學初中物理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爲學生創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一位教師教學平面鏡成像,在教學匯入環節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了一個魔術表演——水澆不滅的燭焰。出人意料的奇妙情景讓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矛盾,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萌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然後,再繼續播放視頻展示真相,原來是利用一塊玻璃板呈現了水火相容的奧祕。這種景象是利用局部拍攝,授課時播放結合暫停操作,達到了魔術般的視頻藝術效果,而這一效果正是透過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實現的,是利用常規的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有效開發、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給物理課堂教學增添生機與活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節約教學時間

物理探究性課教學往往容量較大,而適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爲設計、操作、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動節省出一定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如教學電路的串聯和並聯時,我告訴學生任何複雜的電路都是由串聯和並聯這兩種簡單的電路組成。接下來便組織學生分組展開探究性學習:把一個開關和兩個燈泡連入電路,要求兩燈能亮,設計電路。方案越多越好,並畫出電路圖。最後,安排學生對所畫電路圖進行分類、比較,給出串並聯電路的概念,藉此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由於學生所畫電路圖的種類很多,在用實物投影集中展示之後,概括出六種合理的電路,筆者利用課件幻燈片的動畫效果引導學生進行分類,透過直觀圖形幫助學生建立了串並聯電路的概念。在串並聯電路的教學中,啓發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物理概念,並設計了多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活動較爲投入。學習過程中,多媒體課件能夠服務於大量電路圖資訊的展示、分類,營造了良好的以學生爲主體的探究性學習氛圍,學生在“探索——實踐——收穫”環節中不斷探索前行。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數據處理

在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物理教師雖然格外重視引領學生透過實驗探究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但實驗探究的力度與效果卻未能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上得以體現。如由於實驗探究的器材、時間、場地等諸多因素限制,大多數初中物理實驗只要求重複極其有限的實驗次數,以至於鬧出三次實驗的.數據可以得出普適性的物理規律,而兩次實驗的數據則不行的笑話。那麼,在各方面條件有限的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就要儘可能地創造出貼近真實的實驗探究氛圍。如在探究電流跟電阻兩端電壓的關係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對用電錶測得的實驗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得出電流與定值電阻兩端電壓成正比關係的結論。儘管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我還是在實驗數據採集的要求上儘量放開,不要求在規定的三四個電壓值下測量電流,鼓勵學生儘可能地多次測量,且允許用多種電阻值進行實驗。因爲後面的數據處理分析工作有功能強大的電子表格幫忙,處理數據時學生只要簡單地輸入就可以了。這樣,實驗時間的重新分配,不僅使學生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普遍性物理規律,還激發了學生利用熟悉的軟件知識繼續進行探索的熱情。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模擬類比

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往往會成爲學生深入探究的障礙。有些重點、難點概念僅憑藉教師的口頭講解或藉助傳統手段,還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理解與掌握。而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則可以增強學生感性認識,降低理解的難度,促進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層面。如在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中,我利用幾何畫板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生動、形象地再現力臂的幾何模型,再加上自由的動畫操作效果,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較透徹地理解力臂的變化規律,爲接下來探究槓桿平衡條件做了很好的鋪墊。

又如教學浮力,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解浮力產生的原因。但如果教師僅憑口頭語言來向學生講授,讓學生理解由於向上和向下壓力差的存在導致了浮力的產生,學生聽起來會感到抽象和茫然;而如果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製作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當小木塊下方表面壓強增大時,小木塊則緩緩上浮的情景,生動可感的動畫效果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真切地理解了浮力產生的原因。同時,這一演示也爲接下來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奠定了理論基礎。事實證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爲學生創造生動、形象的學習環境,讓物理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然而,在實驗探究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們多做一些大膽的、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