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大熊貓》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關於《大熊貓》教學設計

教育科學出版社“注·提”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十二課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情分析

兒童對動物的喜愛彷彿是與生俱來的,這便爲他們學習本課提供了情感、態度方面的支援。並且學生透過玩具、電視、書籍、圖片等對大熊貓有些瞭解。另外,學生對學習注音課文也掌握了一些方法,爲學習課文內容提供了保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貫徹了課改理念,學生具備了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新知有較強的期待。

2、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大熊貓的可愛和它的生活習性。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富有知識性與趣味性。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內涵的基礎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並且根據農村孩子的生活環境和孩子身邊的一景一物,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使學生受到美育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三、教學目標

1、會認讀“耳、爪、竹、找、活、園”等九個字。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運用“珍貴”、“喜愛”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巧設闖三關,合作感悟課文內容,瞭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4、根據學生實際生活的認知能力,拓展延伸,講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在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合作練說、登臺賽講的過程當中,加深了學生對大自然和動物的喜愛之情和保護之意。

四、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以其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多方面的資訊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教學設計利用圖片、錄像、玩具、資料等激發學生情趣,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亢奮之中。並且充分利用學校選聘小解說員這一課程資源,以課文內容爲載體,結合蒐集的資訊,以過關活動貫穿始終,旨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

五、教學策略的選擇

1、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參與意識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就是例子。”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利用學校大隊部舉辦圖片展的契機,以競聘小解說員爲線索,以教材爲載體,以闖關爲活動內容,創設了一個充滿情趣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情趣盎然中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激發了學生不盡的學習熱情。

2、注重學法引導,發展學生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本節課的設計貫徹了新的課改理念,注重了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注重了學法引路。如:學字的方法,朗讀的'方法,觀察事物的方法等,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運用已知的學習方法學習新知,使“學會”變“會學”,讓學生掌握知識創新的金鑰匙。

3、體現人文氣息,注重情感薰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理解課文時,設計了闖三關:第一關,文字關;第二關,朗讀關;第三關,解說關。學生每闖一關,都會感到信心倍增。三關連過,成功的喜悅溢於言表。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挖掘出了語文教材的人文底蘊,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

4、重視情感體驗,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在論述語文課程的基礎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爲此,本節課設計的訓練內容,重視情感體驗,發展學生思維;重視朗讀方法,打下語文實踐的基礎;聯繫生活拓展,打下個性創造的基礎。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

標籤:教學 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