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五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比賽目的:

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建構“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踊躍展示”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力促進現代資訊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充分調動我校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

二、參賽對象:

1979年1月1日後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師。

三、比賽方式和比賽地點:

分組分科命題,賽後集中評比。語文、數學、英語在崇德樓3樓計算機房1,其它學科在機房2,具體座位到時見座位表。

五、比賽時間:

1月7日(週三)下午3:00開始。

六、比賽要求: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體現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思維等方面的發展要求。行爲動詞使用準確。

2.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分析清楚;學生學習水平表述、學習習慣和能力分析準確、切合實際。

3.教學過程設計層次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各個教學流程之間有設計意圖的表述,能反映教學內容、師生互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4.教學方法選用適當,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於教學難點的解決,有利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激發。

5.注重形成性評價,能夠合理地設計出衡量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手段。

6.文檔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格式美觀整齊;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文字敘述簡潔、明瞭,字型和圖表等運用恰當。

(二)課件製作

1.參賽教師自己準備U盤拷入相關教學課件資源,比賽時計算機房網絡關閉;

2.課件的取材適宜,內容科學、正確、規範。

3.課件的設計新穎,使用恰當,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啓發性,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操作簡便、快捷,交互方便,適用於教學。

5.畫面設計美觀,有一定的藝術性。

七、考覈評分:

1、由教務處組織評委評分(評委名單另行通知)。

2、評分時課件去掉老師真實資訊,採用編號;

3、根據比賽成績評比出一、二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結合已有經驗,加深對生活中幾種常見帽子的認識,樂於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

2、能積極觀察比較,瞭解帽子的不同質地、不同用途,並能根據帽子的不同嘗試設計分類標記。

3、萌發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幼兒用書“多彩的服裝”、分類操作作業紙各一個。

學具準備:

幼兒用書“多彩的服裝”人手一冊,分類操作作業紙、鉛筆、油畫棒、師幼一起收集的各種各樣的帽子(絨線帽、草帽、太陽帽、頭盔等等)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觀察展示的帽子,加深對生活中幾種常見帽子名稱的認識。

師提示語: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活動室裏多了些什麼東西?

你們認識這些帽子嗎?誰認識的最多?這裏有你不認識的帽子嗎?(一起認認說說)

二、觀察感知帽子的不同質地,瞭解其功用並嘗試分類。

1、師:你們喜歡這些帽子嗎?那讓我們趕快選個自己喜歡的帽子,找個舒服的位子坐下來。

提問:你選的是什麼帽子?爲什麼喜歡它?(自由交流)

你喜歡的帽子是什麼材料做的?有什麼用?(鼓勵幼兒先和好朋友一起相互比比說說,然後在集體面前講述)

2、在孩子講述的基礎上,老師基本用孩子的原話進行小結:小朋友發現帽子有很多的用處……小朋友還知道製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樣……原來帽子還有這麼多的不同,那小朋友想不想把這些帽子根據他們的不同來分一分呢? 帽子還有什麼不同?可以怎麼分? 組織幼兒相互討論並把自己想法設計相應的標記記錄在操作紙上。

3、鼓勵幼兒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擴展有關帽子的知識和經驗。

師: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不錯!那除了這些帽子,你還知道那些帽子呢?(幼兒自由表達)

用實物投影儀打出圖片:你們看,這些是誰?他們戴的是什麼帽子?

請小朋友閱讀操作材料相應畫面,師幼一起閱讀、講述,進一步拓展孩子對帽子的認識。

四、激發思維,啓發幼兒創造設計的慾望。

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帽子,你最喜歡什麼帽子?

那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頂帽子,你想讓你的帽子有什麼特殊功能呢?(鼓勵幼兒自由到動手區去設計、創造)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詩意的描寫性語言,與規範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作對比。

2、認識橋之美,進而欣賞美,感悟美。

【教學重點】

1、理解橋美在何處。

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出示趙州橋的結構圖)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對於橋,橋樑專家看橋更重視它的結構。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那麼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

二、文字解讀

1、畫家眼裏的橋之美:

橋的美,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畫面的構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不同環境中的橋之美:

爲了說明這個觀點,作者寫了哪些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橋?

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鐵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等。

3、賞析、品味橋之美:

⑴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⑵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這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着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裏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⑶ 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了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⑷ 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寫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爲主體,或爲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爲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4、我看橋之美:

⑴ 文章中寫到的這些橋,作者都認爲它們美嗎?有沒有作者認爲不美的橋?你認爲呢?

⑵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請說說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

同學們回去找找自己身邊,或者旅遊途中的風景照,或者利用網絡或書籍尋找一些有關各地風土人情等的照片,給各自查找到的圖片配上一段說明文字。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欣賞這大千世界吧!

【板書設計】

橋之美

吳冠中

烏鎮石橋──舒暢──開闊疏朗

江南石橋──銷魂──剛柔相濟

長橋臥龍──滿足──靈動和諧

風雨橋──欣賞──安詳自在

橋感受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獨立讀懂課文第二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來寫具體的。

3、在同學互相學習,質疑、解疑的基礎上讀懂課文內容,瞭解自選商場的特點。

一、引入

你去國自選商場嗎?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漫談。

二、學習課文

1、出示課題

2、自由朗讀:

(1)讀準帶拼音的字,讀通句子

(2)想想自己讀懂什麼?怎樣把自己讀懂的說給同學聽?

3、學生自學

4、小組交流

5、集體交流:把自己讀懂的用一、兩句話說給同學聽,再要求老師把最重要的詞板書下來。

自選商場和別的商店有什麼不同?

第二、三段怎樣圍繞總起句寫具體?

6、第二段

(1)貨櫃敞開,自由挑選

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

只見顧客不見售貨員

自己看說明,瞭解商品

……

7、在閱讀的同時,肯定會產生一些需要老師同學幫助的地方

再讀課文,邊讀邊做上記號

提出問題,集體交流、幫忙。(向好夥伴、老師請教)

三、指導造句

1、………又……(兩件事一般是接着發生)

2、假如------

四、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二、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五、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