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五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爲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編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滿湖通紅、山神、省下、灰心”等詞語的意思。

2.懂得學習上遇到困難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堅持天天學,認直學,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3.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背誦第二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第2段的語言文字訓練;難點是透過第3段最後兩句話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課前準備:

掛圖、詞語卡片、小黑板、錄音機、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抽讀詞語

2.指名讀第1段。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二)教學第2、3段

引入新課:王冕的父親死了,家裏很窮,只念了三年書,就去給人家放牛背上還要讀書,真是勤奮好學啊!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王冕是怎樣勤奮學習畫荷花的。一邊看課文,一邊聽錄音。

學習第2段:

1.自由讀,標出有幾句話。

2.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傍晚是什麼時候?

3.問:這時候天氣發生了什麼變化? 給“忽然”換個詞。

4.大雨過後的景色是怎樣的呢?(出示掛圖)

(1)看圖說話: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們看去這湖面怎麼樣?荷花怎樣?荷葉呢?

(2)課文中是怎麼寫的呢?劃出課文中寫大雨過後湖面、荷花、荷葉的句子,讀一讀。

(3)理解“滿湖通紅”,並板書。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書:清水滴滴)

荷葉上的水珠還滾來滾去的,(板書:滾來滾去)

真美啊!我們來比一比,誰讀得最美!指名讀,男女讀。

5.這麼美的荷花,難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裏會怎樣想呢?

“那多好啊!”後面用了感嘆號,表達了王冕怎樣的感情?誰能讀出王 冕心裏很想把它畫下來的語氣?指名

6.這一段寫得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一段背下來呢?自己試背,齊背。

7.完成課堂作業 第4題。

大雨過後,一片陽光照得( )。湖裏有十來支( ),花瓣上( ),荷葉上( )滾來滾去。王冕看得( )。

學習3段

過渡語:下雨後的景色這麼美,王冕多想把它畫下來啊!那王冕是怎樣學畫荷花的呢?帶着問題自己讀第3段。

1.指名讀第1句。畫畫用的畫筆、顏料、紙,王冕是怎樣得來的?理解“省下”。

2.後來王冕畫的荷花像不像?從課文哪句話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較:

比一比,哪句寫得好?好在哪裏?

3.朗讀這一句。

4.同桌討論:王冕爲什麼能把荷花畫得這麼像?

交流,板書:不灰心,天天畫

5.假如我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應該怎樣向王冕學習呢?

(三)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四人小組談一談:學了這課,你有什麼收穫?指名彙報。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 本》第3、6題。

五、板書設計 :

27學畫

(課文插圖

放大)

滿湖通江 畫不像

清水滴滴

滾來滾去

像……一樣

六、教後感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對第2段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爲了突出重點,在第2段教

學時,我充分利用掛圖,讓學生先進行看圖說話(“湖面有哪些景物?我們看去這湖面怎樣?荷葉、荷花怎樣?),再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瞭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瞭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透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裏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於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爲什麼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爲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介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牆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並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透過入射點,垂直於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透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麼光反射時遵從什麼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並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複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後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講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並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爲什麼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研究這兩種情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的情況如圖: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餘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後“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爲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

1、懂得借別人的東西要愛護,並能按時歸還。

2、能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並能使用借書和還書時的禮貌用語。

教學重點: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書、還書的過程說清楚。

教學難點

看圖連貫地說一段話,注意每兩幅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本新書,你們想看嗎?

(想)

2、你們想看老師的這本書,可得向我借(生齊說)

(板書:借)

3、你準備怎麼向老師借這本書呢?誰先來說一說,看老師願不願意把書借給你!(生說)

看來,同學們都能從老師這兒順利地借到書了。

(你們知道爲什麼老師願意把書借給他們嗎?)

板書:有禮貌

(他們用了哪些禮貌用語啊?)

板書:請好嗎

4、今天啊,明明也買了一本新書,丁丁很想看,於是,他嚮明明借書。那丁丁又會怎麼借書,怎麼還書呢?這節聽說訓練課,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

二、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1、看課文中四幅圖,讀讀課後問題。

2、能說說你自己都看明白,讀明白一些什麼嗎?

3、學生自由交流。如果你願意向老師交流就和老師說,願意與同學交流就和同學說。注意把話說通順,讓人能聽明白。

三、逐幅看圖,練習說話

(過渡:看着同學交流的興奮勁,真想聽聽同學們是怎樣把一幅圖一幅圖說清楚、明白的。願意說給大家聽嗎?)

1、出示圖1:你準備怎樣把這幅圖的意思表達明白?

A、指名說.誰有補充嗎?

B、多請幾個同學說。

2、出示圖2:是的,丁丁也順利地借到了書。看,回到家,他在幹什麼呢?

3、從這裏可以看出丁丁是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愛書)

(2)你能猜猜丁丁這時是怎麼想的嗎?

(3)請你連起來把這幅圖的意思說一說,好嗎?

4、圖3包好了書皮,丁丁在幹什麼了?

(板書:看書)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詞好句?(板書:津津有味專心致志)

5、圖4過了一個星期,丁丁把書還給了明明。還書時,丁丁會怎麼說?明明又會怎麼說呢?

(板書:還書)

從時間上看,丁丁還書非常按時。

四、把4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說。

注意圖與圖之間過度要自然。

1、自由說

2、指名說

五、表演《借書》

1、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2、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議。對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禮貌。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聯繫實際說說自己向別人借東西是否有禮貌?按時歸還了沒有?準備今後怎樣做?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開啟窗,迎接陽光——走出閉鎖心理

班上來了一個新同學叫小悶,三個星期過去了,大家也沒看到她笑過、大聲說話過。考完數學,因爲一道簡單的題目沒做出,她心事重重,幾天前她試圖想問同桌的,可不敢開口;勞技課上,一個小小的製作難題卡住了,想讓小組成員幫忙,可也不敢說,下課了也沒做完……

問:1、你有過小悶這樣的經歷嗎?你碰到這種情況通常會如何解決?

2、如果你覺得在班裏快樂,請說出快樂的理由

如果你覺得和小悶一樣苦惱,請一起欣賞片段:開啟窗戶

聽完快樂的理由和欣賞完作品,你和小悶怎樣採集更多的陽光?(馬上行動:開啟窗戶)小悶怎樣才能不悶?(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理由,開啟心扉,走出閉鎖的心理)

過渡:任何的寂寞也抵不過沒有朋友的寂寞,正如:開啟窗戶陽光就能進來,開啟心扉,友誼之樹就能枝繁葉茂,那麼讓我們帶上小悶一起行動——

二、讓枯枝顯示生命——快樂交友

活動有關規則:將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有兩棵樹枝。第一組每人擁有友誼禮物——金色果實圖5個、第二組每人擁有友誼禮物——紅色花朵圖5個、第三組每人擁有友誼禮物——綠葉圖5個,要將手中的禮物送給班裏最要好同學,朋友多的送完爲止。

比一比:組裏哪兩位同學得到的禮物最多(即:最具有人氣),並將他們得到的禮物粘貼到樹枝上,各小組交流,看這些樹是如何的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並評出最具人氣的同學3位。

議一議:最具人氣的同學他們有哪些優點,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想一想:象小悶一樣的同學在活動中會出現什麼情況?(手中的禮物沒送出或禮物已送出但沒有收到他人的禮物)該如何解決呢?(讓小悶式的同學大方交友;同學之間伸出友誼之手互相接納成爲朋友)

過渡:我們是同學,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你我便成好朋友,那麼讓我們一起——

三、沐浴在友誼的陽光下——與友同行

說一說:在我痛苦的時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徘徊的時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開心的時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七嘴八舌:在交友的路上你是否一帆風順,和朋友交往過程中你是否也困惑過?

情景分析:

1、朋友要我幫他進行期末複習,我犧牲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又不好意思開口,我很爲難。——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目的: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友誼需要給予和分擔。要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不能過分依賴朋友。

2、兩個好友在一次宣傳活動中因意見不和,面臨翻臉。——你能讓他們依然成爲好朋友嗎?

目的: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友誼需要諒解、接納與溝通。人無完人,朋友之間難免會有磨擦。

3、我的好友小葉在網吧通宵上網和某社會青年發生矛盾,他讓我不要告訴老師,並要求我和他一起想辦法對付該社會青年。——你說我該怎麼做?

目的: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友誼需要講原則,不能講哥們義氣。要幫助朋友,寬容朋友,但決不意味着可以縱容朋友去犯錯。

4、閱讀報道:同寢室6名學生一起考上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寢室中的一員,你會有什麼行動?你爲什麼會這樣做?

目的: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要善交諍友,不交損友。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道理,並透過分析進一步昇華:真正的智者是能將敵人變成朋友,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他人,與友一起攜手共進。

四、分享友誼的快樂

1、搜尋朋友給你帶來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2、將禮物樹貼在本週之星欄中。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作爲課程的具體實施者——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學好新課程理念,搞好課堂教學設計呢?我認爲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樹立課程的目標意識,由“純工具性的單一目標”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多維目標”轉變,把握好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必須樹立起課程的目標意識,明確《標準》到底對語文課程提出了哪些目標要求,並以此爲依據來把握某一具體教學活動的目標要求。

1.把握教學目標要明確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標準》的設計思路是:①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總目標”之下,分學段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②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爲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③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爲“寫話”,3~6年級爲“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可見,《標準》已由傳統的“純工具性的單一目標”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多維目標”轉變,這是把握課堂教學目標的根本着眼點。

2.把握教學目標要整合對應項目的目標要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把上述多維目標中對應項目的目標要求整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去,做到:①從總目標與階段目標相結合的角度把握教學目標,既立足於階段目標的現實性,又着眼於整體目標的長遠性;②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學目標,既立足於單一目標的達成度,又着眼於綜合素養的提升和發展;③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相互滲透的角度把握教學目標,既立足於單項訓練的效果,又着眼於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④從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緊密聯繫的角度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既立足於語文學科特點,又着眼於學科間、課內外、校內外的互補與銜接。

二、樹立課程的主體意識,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處理好教學關係

《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學設計時要樹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課程主體意識,把準“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定位,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考慮並設計如何透過啓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參與學習,演好學習的“主角”。

1.從“學”的角度,定學生“學”的任務。即要求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來確定學生“學”的任務。一是定“學”的內容(包括知識、方法、能力、情感等),變“知識性學習”爲“綜合性學習”;二是定“學”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選擇性學習、積累性學習、體驗性學習、觀察性學習、策劃性學習等形式),變“被動接受識記式”爲“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學”的機會(包括預習、讀書、思考、討論、質疑、想像、查詢、交流、演練、展示、評價等機會),變“教師主演”爲“學生主演”,從而使語文教學更貼近學生,在內容上更適合不同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髮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適合不同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和興趣愛好,便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時機上更充分地給予學生學習、實踐和發展的空間。

2.從“學”的角度,定教師“教”的任務。即從“以教爲主”向“以學爲主”轉變,讓“教”服務“學”,讓“師”協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務。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並設計如何完成“指明目標、引導深入、鼓勵進步、點撥偏差”四大任務的內容、時機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慮並設計如何變“講授分析問答式”爲“啓發式、討論式”,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慮並設計如何當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如何當好“嚮導”角色,在哪些字詞句段篇的難點上、讀寫訓練的重點上、讀寫方法的指導上用力,應爲學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當好“諮詢者”角色,及時釋疑解惑;如何當好“發動機”角色,應提供哪些成功的機會,如何透過評價及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鼓足學習幹勁;如何當好“榜樣”角色,範之以“字”、範之以“聲”、範之以“文”、範之以“情”,做好學生學習語文的榜樣。

三、樹立課程的實踐意識,由“重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設計好教學流程

《標準》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樹立課程的實踐意識,在設計教學結構、教學活動時應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在學習實踐中進行語文教育,在學習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上突出多樣化、個性化。要改變過去“以文章分析爲重點、以師生問答爲主要方法、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爲主要目標”的語文教學模式,由“重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必須提倡教學結構的多樣化、個性化。楊再隋教授所倡導的四種教學結構值得借鑑:①有的課,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入手來設計結構,但注意不要割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②有的課,以學生自讀爲主,輔之以合作學習,教師從旁指點。在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與教師的讀中指導要自然、和諧。③有的課,以合作學習爲主,先分組,後交流,然後提取各組之長,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的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④有的課,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自學其他段落。

2.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突出實踐性、體驗性。

①在設計上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學生多樣、具體的生活來感悟語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設計上重視誦讀和探究,透過感受、體會、體驗,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③在設計上重視實踐應用與演練,創設語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