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音樂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是老師們每天都要面對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天天都要操作的具體問題。雖然我們天天在操作,但是課程改革十年以來我們會發現,老師們在這個領域還存在一定的模糊認識。過去老師們都是在備課、寫教案,今天我們提到一個詞,叫做“教學設計”,那麼教學設計和原來的備課、寫教案,到底差異在哪裏呢?

音樂多媒體教學課件

音樂教學設計應該是音樂教學實施前的一個有計劃的教學準備和安排活動。由於音樂教學設計是一種課前的預設,所以它是音樂教學活動進行的基礎,或者稱爲前提,有了這個環節我們才能進入課堂去上課。“備課”是大綱時代的詞,它是教師上課前對教學過程的準備,主要有兩個着眼點:教什麼和怎麼教。備課備的是教材、教法,但是它忽略了一個問題。教學設計的提法可以說是對教學實施前的一個整體性的思考,它不僅僅關注教材、教法,所有與教學、操作、實施有關的一切因素都要在教學設計中得到解決和處理,特別是學生的音樂行爲方式、學習心理都應該在教學設計中給予充分得考慮和體現,也就是要備學生。過去從教師方面考慮的多,現在要從學生角度多考慮;過去是教師想讓學生達到的目的,現在要考慮學生有可能達到的目標。大綱時代的目的性特別強,就是知識點。而現在的教學目標中,行爲主體變了,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顯得尤爲重要。

一、瞭解學生的音樂需求和學習特點

首先,老師要了解學生的`音樂需求和學習特點,這一點在教學設計時至關重要。不同學段學生的音樂生理、心理是不同的。其次,老師還要了解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需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習主體,那麼主體對音樂有什麼需求是老師應該關注的。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不同生活背景的學生,對音樂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這一點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必須考慮。今天的課程改革,改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當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時候,教師教的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所以,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需求,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的改變,老師要考慮學生方方面面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

教師只有瞭解學生的音樂生理,瞭解他們的音樂心理需求,纔能有的放矢的設計教學。所以,教學設計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把學生作爲教學主體,教師纔有可能構建一個好的教學設計。

全國一些優秀的、能引起大家共鳴的課例,幾乎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學生和教師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興奮點或審美焦點。如果忽視主體,只有主導,主體不互動,主體沒被引領,課堂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設計前一定要做好這一點。另外,教師要多做一點診斷性評價,透過診斷性評價,瞭解教學對象的音樂需求,特別是音樂能力基礎。比如從小學上來的初一學生,老師要透過診斷性評價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聽覺、欣賞、表現,諸多音樂能力是什麼樣的狀態,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而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徵教師也一定要準確把握,這是很多老師長期忽略的一個方面。不少老師一份教案可以用很多班,很多年,完全不顧教學對象已經發生變化,學生的需求、能力、心理、生理方方面面都不一樣了,卻還堅持用一種方法,一個策略去對待所有的學生,這肯定是有問題的。另外,音樂老師要明白,音樂學科教學是建立在承認個體差異基礎上的。在音樂方面,每個人的潛能都不一樣,我們經常說,學音樂需要一點先天條件,有人天生就有好嗓音,手指長,所以天生就適合學唱歌、學鋼琴。有人天生就不具備好的條件,可能向這方面發展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面對學生的客觀差異,老師必須要給予尊重。所以,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精確的診斷,制定良好的策略,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教學設計應該是有彈性、有空間的,因爲我們要面對不同班,不同基礎、不同個體的學生。所以,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像備課那樣寫的那麼實在,那麼死板,而要有彈性空間。另外,教師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是一個創意。老師要重點解讀的定義方面的東西,都有詳細記錄,但活動設計的框架,要隨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二、熟悉音樂教學內容

除此以外,老師還要熟悉教學內容,要合理選擇與組合音樂教學內容。提到教學內容,老師們首先要面對音樂教材,教學內容通常是根據教材按照課時一課一課教下去的。但教材不是唯一的內容,有時候需要老師自己去選擇和組合。特別是人文主題單元包,不是課時結構,所以需要老師去設計,看是需要三堂還是四堂課把它教完,這時教師就要做一個組合教材的工作。一些老師,會巧妙地把自己在教學中的思考和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甚至還拓展、外延了一些內容,這就會讓教學活起來了。但是,有的老師就只參考教師用書,教師用書中的建議都是他人的經驗,不是自己的思考,所以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教學。

合理的選擇與組合音樂教學內容有幾個要點:第一,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要與教學對象聯繫起來,要密切結合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需求。如果教師在組合教材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那麼在外延、整合教材時就有選擇,並選擇具有審美價值的內容。第二,與教材內容有機聯繫,能夠合理外延、巧妙拓展,銜接起來自然,而不是很蹩腳,這也給老師使用教學內容提供很大空間。

熟悉音樂教學內容,還要求老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要儘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對你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分享交流的音樂作品熟悉再熟悉。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音樂欣賞或歌唱時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都是因爲對作品的淺嘗輒止,知道不等於熟悉,這是兩個問題,知道在外邊,是理性的,而熟悉是感性的。

所以,備課備到老師有衝動想去上課,想與學生分享音樂作品,那麼這節課一定能上好。此外,教師在上課之前還要熱身,走進教室以後,要讓學生在看到你第一眼時,就能感覺到今天這節課是什麼樣的,是愉快的,還是嚴肅的。教師要帶着狀態進教室,把氛圍創設好,這樣學生才能自然的融入進來,和老師一起完成這節課。

三、設計音樂教學目標

新課標專爲教學目標寫了一條教學建議,主要三個要點,第一,老師設計目標時要把目標具體化,要寫的明確簡潔、指向清晰,不要涵蓋這節課完成不了的目標,要可測評、可達成、可操作。第二,目標涵蓋三個維度: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都要在目標設計時體現出來。第三,正確使用目標的行爲動詞。比如“對……在……能夠……感受……體驗……”

四、設計音樂教學過程

首先,老師一定要重視教學過程。因爲音樂學科教學過程本身就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這體現了教育的一種潛效應。過程特別重要,目的往往就在過程中體現了。其次,避免教學過程的機械和僵化。過程不能太死板,太僵化,千篇一律。問題可以提,但這個問題必須是有效度的,學生可答,能夠激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另外,老師寫教學過程,要用音樂的語言,不要直接解釋作品,要圍繞作品運用情境化的語言進行教學。最後,給老師提供一些文字上的方法。老師們落實到教學過程以後,在文字上會出現一些問題。數字邏輯和文字邏輯都容易出現問題,邏輯的層級不要太細、太囉嗦,這樣容易使邏輯混亂、繁瑣,最好是三個到四個層次就行了。如階段式,三個階段即可,一、起始階段,二、展開階段,三、結束階段,這三個階段中,把匯入、內容都裝進去,最多有三個層級,邏輯清晰易把握。再如,環節式,以內容和方法作爲環節來結構。還有一種,步驟式,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是一種遞進式的教學安排。例如《紅旗飄飄》這節課,第一步,情感喚起;第二步,情感深入;第三步,情感共鳴;第四步,情感昇華。這堂課的教學設計的邏輯線就非常清楚,而且層層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