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的教學反思

導語:以下是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有關《秦兵馬俑》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秦兵馬俑》的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文中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課前,我在班上作了瞭解,誰也沒去過西安(包括我),爲了多一點感性認識,我上網去查了很多資料,發現了很多很多感興趣的內容。我覺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訴學生。我花了將近半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瀏覽網站,課外還佈置了學生去看一看相關連接上的內容。學生還真學得興致勃勃。

冷靜下來看,我不由地發現這種熱鬧背後似乎缺少了些什麼。

【缺失一:追求了資訊的量,卻不能保證資訊的質】

課堂上較大容量地增加了編外材料,卻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由於時間倉促,在學習教材內容時,教師來不及引導學生對課本中規範嚴謹的語句作細細品味欣賞,只僅僅停留在對課文內容的淺層理解上,兼顧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卻在不經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於是乎,課文中的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來不及去領會了,那些豐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沒時間去欣賞了,文中頗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詞句也不去琢磨了,語文課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語文”味兒,而變成了“走馬觀花”、“資訊博覽”。這與我“充分運用網絡優勢,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的美好願望”有些背道而馳了!

【分析思考: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應注意把握時機】

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程計劃方案,而更是課程資源創生與開發的過程,這正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教學觀。以上教學能夠在“立足文字”的基礎上,適當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超越文字”,不失爲拓展學生知識積累、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美事。但是,爲了體現新課程理念,展示課堂教學亮點(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上),讓這些被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先聲奪人,削弱了教材本身的魅力,就會讓人產生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之感。因此,要使被開發的課程資源很好地發揮實效,把握好被利用的時間與火候是個不可小覷的問題。如上述課例,可在引導學生聲情並茂地品讀完課文,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後,引導學生瀏覽網站,再在第三課時讓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資料或所產生的感興趣的有關話題,在綜合實踐活動可課上做進一步的探,如此,應該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缺失二:充實了知識容量,卻偏離了教學目標】

上述課例,從一個側面看,老師花了很多的時間,也作了很多的努力,發揮了網絡有優勢,充實了知識容量,爲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舞臺,似乎帶有明顯的`滲透新課程的意識。但是,假如從另一個側面來審視這個教學片斷,我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這究竟是什麼課?是歷史知識課還是語文課?假如是語文課,這種狀物類散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應該是什麼?

【分析思考: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力求統整組合】

課程資源的“統整組合”,簡言之,即資源的“整合”問題。什麼叫“整合”?即把雜亂無章的東西變成一致的東西,使不同的教學因素融入同一教學目標之中,把無意識的突破變成有意識,把零碎變爲系統。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理解爲對材料不經雕琢消化的原始陳述或者雜亂無序的簡單羅列。只有把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也就是經歷一個“資源化”的過程,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感悟、體驗、欣賞、品味。如上述課例,假如老師抓住難點和關鍵,重點請學生欣賞課文中提到的比較難認識的如車兵俑,以及課文中沒有提到的但確實很有代表意義的“一號銅馬車”,然後讓學生照着書上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一號銅馬車”,既增進了學生對兵馬俑的瞭解,又進一步體會了本課的語言特點,還很好地進行了說話練習,可謂“一石三鳥”。這就是把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後所產生的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