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1

我們的課堂應該怎樣教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課堂,存在這着很多問題。

一問:我的課堂究竟讓學生學到了什麼

這應該是一堂課結束後的首要問題。新課程理念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收穫怎樣。今天,我的思維中心必須轉移到學生上來,而不是教材、教參、教學內容,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課堂的40分鐘纔有效啊!

二問:這樣的堂課學生收穫了沒有

我應該學會從具體可感知的視角來檢驗學生的收穫。要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入手,一看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態,是積極主動的,還是被動應付的?是全體參與的,還是幾名尖子生的活動?二看學生課堂答題狀態,答題能直接反映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形成等情況,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識的掌握是否準確、熟練?能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三看學生課堂思維狀態,有沒有提出富有見解的問題?

三問:我要透過什麼方式讓學生得到的

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感情,達到了預設的學習目標,但是,實現目標的方式是有區別的。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疑難處相互討論、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同時形成能力,在探究過程中也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問題實際上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學理念。

課後反思這一問題便是強化課改理念的自覺實施、有效實施。透過反思,肯定會發現傳統的影子,甚至課堂教學是新鞋舊路兜圈子,這就需要執教者具備自我解剖的勇氣和膽量。要看到自己的發展,敢於肯定自己,但同時更要大膽剖析落後的教學方式、方法,認識其弊端,並嘗試用新的方式組織教學。經常堅持這樣的反思,先進的教學理念纔會逐步代替陳舊的觀念,有效教學的實施便會更自覺、更富於成效。

四問:有沒有比這堂課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應該是一個更高層的反思,也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反思。這一問題是建立在自我對這堂課教學效果基本認可的基礎上的,是對自我的再提升。有時,執教者經過三思而選擇的教學方法,實施後自我感覺還比較滿意,自己認爲教學是有效的,對課堂採用的方法會倍加珍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我們應追求教學方法的精緻、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更何況,學生羣體不同、教學背景各異,都可能制約方法的選擇。所以,我們要善於向自己質疑,要挑剔每一個教學細節,要敢於否定自我。善於比較是教學方法再提升的重要途徑,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最善於揣摩同行的教學方法,善於借鑑名師、特級教師的教法。教師應該學會這一技巧,敢於與名師比,與特級教師比,取長補短,爲我所用。新課程在推進的過程中,各地經常舉辦同題教研活動,這是不同教學方法展示的平臺,是不同教學

個性展示的平臺,是教學思想碰撞的平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平臺更新觀念,挑戰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成爲更成熟的有效教學、高效教學。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2

每個教師上了無數節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上的每節課都有效嗎?有沒有真正的體會到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達到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變會學、願學到樂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目標。有沒有低效無效的時候?低效無效的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的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迴歸教學本質,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從教師的角度來衡量:這節課,我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了嗎?有漠視學生的現象嗎?有浪費課堂時間的行爲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帶給了學生什麼?各環節目標達成度如何?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高效包括:一是教學目標要正確。這就要求我們更新教學理念,整體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節的教學意圖和目的。 二是目標的設定要恰當。不僅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把握,還要對學生的現狀也有準確的把握,設定的目標不僅要難易適中,還要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爲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在設計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習。

2、教學策略的有效性。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課堂上環節很多,但每一個環節應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目標,如果不知道這個環節爲何而設,這種環節就是無效的,就不能讓它佔用我們的課堂時間。因此,每一節課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抓住切入點,設計教學環節,使課堂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精心設計合適的思維量、資訊量、訓練量,使課堂更有效。

3、問題的設定追求高效性。吳教授在報告中提出:問題的設定往往反映出教師備課的深度、廣度,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深刻性、層次性、啓發性,必須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杜絕隨意性的簡單即問即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如果學生一時無法解決,應靈活將問題化解成若干小問題,或轉換設問、或提供思考背景等。問題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將整節課問題系統設計。問題還可以是課前提問,也可以是課後問題,尤其可以讓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變換問題。這樣具有層次性,啓發性的問題,使學生人人蔘與提高課堂的整體效應。

4、有效課堂離不開動手實踐。動手實踐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爲基礎,設法既讓學生有一定的時空去想、去做、去活動,又讓學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動有收穫。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特點,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讓操作成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總之,有效課堂要求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爲主動,變學會爲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3

一、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爲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透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爲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習慣,爲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踊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纔不會是一句空話,纔會落到實處,學生纔會受益,纔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纔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纔會成爲創新性人才。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4

心理活動課教學,我是比較喜歡的,因爲心理輔導活動課和思品這門學課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一開始我努力想把他上成思品課,在備課時,創設情景、課堂活動、課堂討論、設計問題這些環節我都精心設計。欲使每一堂課都以思想品德課的模式呈現。但隨着教學的深入,以及心理活動課中的不理想,使我認識到兩者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別。

於是我重新審視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活動觀念,發現心理健康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授課內容、方式、語言都與一般文化課有着一定不同。它涉及知識領域廣泛。在活動中體驗,絕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

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行散神不散而實踐這一教學要求就需要依託課堂討論來完成。

課堂討論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種是小組討論,另一種是全班討論。透過討論不僅調動學生積極主動,還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在一定成度上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還有利於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但在討論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活動效果和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及提高。現將課堂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情況反思如下:

(一)構建小組合理化鼓勵團結合作

各班按4——6人爲一小組,但這樣的分組導致有些小組參與性強,有些小組成員因比較內向或不善於言語表達又缺少組織能力強的學生進行組織引導而參與性不高,往往圍坐在一起討論與問題無關的內容。討論成爲他們閒聊的機會。這樣不利於課堂的管理。

面對這樣情況,指定較活躍的學生爲組長並進行分工。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任務有講述、整理、發言視情況輪流完成。每討論一個問題要求每個成員積極參與並以小組爲單位記分獎勵。同時,記入班級管理記錄中。這樣討論時聲音輕了,一些不太愛動腦筋、懶惰、內向學生也開始積極參與,討論不在是優秀學生的專利。同時提醒強調每一個小組都是一個團隊,小組成員要把自己小組的精神智慧展現給其他小組。比看誰合作最好,誰精神最可貴。當發言學生做到這一點時,應及時鼓勵稱爲:某組精神。學生的團體意識爭強了,把每個小組的特點都展現出來。

(二)選擇突出的問題,圍繞中心,行散神不散

例如:《如何與老師溝通》一課時安排三次討論“有關讚美老師的頌詞”“如何與老師溝通”“如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關心”,一些學生害於面子不發表言論,課堂死氣沉沉。心直口快的學生一說討論馬上就高興手舞足蹈嘮起閒嗑了。認真學習的學生抗議了。喜歡玩的學生高興了,教學效果不佳。爲了體現新課程理念,爲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只選擇一個討論價值的問題去討論以達到活動課目標。

以後在備課過程中明確本課教學目的。設計一個課題,這個課題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值得討論,而且討論目的是爲了達到本課教學目標的。

這樣整堂時間寬裕教學過程清晰,學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三)課堂效果讓學生自己去體會

一開始,爲鼓勵學生要聽完他們的發言,如果思路對的,我就說:“很好”“好的”回答和教學目的相違背的,我就會說:“你的想法很特別,很好”如此一來學生聽得稀里糊凃心裏直嘀咕到底對不對?我還總是重複學生的語言。這些話都是無意義的。對於開拓思維,引導學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如此一來討論顯得單調,有時會讓學生偏離活動目的。

面對這種情況,我比較茫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了。後來聽了幾堂示範優質課後。有了一點認識和體會。一方面,備課時,備學生這方面不充分,考慮問題的角度單一,加上教學經驗不豐富,課堂上應變能力、個人素質、對於學生的個性表現、我手足無措;另一方面,問題設計不夠生活化,上課時沒有進入教師角色,教學過程生硬不靈活。之後在點撥引導時我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聯繫他們的生活狀況來看待他們的回答。對於學生的回答,特別是學生反面的回答,我不自己做判斷。而是請其他同學說說對這個回答的看法。這樣,師生點評、生生點評使得整堂課的點評和引導變得生動起來。這個點評和引導實在是一個很難把握的環節,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留心,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不斷進步。我想新教師和有經驗的教師最大的差距就在這裏吧!

透過課堂討論,課堂就會變得形式生動內容充實。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良好的人際關係,發散思維和想象思維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作爲一名教師,想要成功地駕馭好課堂教學這一過程。需要自己把握課堂紀律,備課充分。特別要備一些“特殊學生”。同時,選題要典型、符合學生實際生活、情趣、點評要深入,語言要恰到好處,有幽默感。這些都需要自身具備高超的調控能力。而能力的擁有無疑需要不斷學習積累,不斷思索實踐,纔能有所進步和創新。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5

充實而忙碌的一學年又結束了,回顧走過的`路途,感觸頗深:有一路歡歌,也有艱難奮鬥的辛酸。

本學年我代初三兩個畢業班的物理和初二一個班的物理,思想上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深知初三是收穫的一年,是社會、學校最爲關注的一年。初二是學生初中生涯的轉折階段。工作中我精心備課,勤於鑽研,虛心聆聽師傅的建議,課上認真耐心地引導,課後不忘細心輔導。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並且能得到及時地鞏固。總體上,我是這樣的盡心盡力,針對個別學生我也能“因人而異”,做到“因材施教”。這樣學生總體上有提高,個別上也有收穫。第一學期期未考試,我235班物理滿分者達到了4名,優秀率達到71%。由倒數第二進步爲全校第三。236班物理滿分者達到了4名,居全年級中游,251班物理成績居中上游。所代班級的物理成績綜合評估在本年級位居第二,同本班的其它科目相比,物理是令各班主任及家長最放心的一門學科。細細回顧教學之中也有不盡人意之處,特別是“物理實驗操作”,總體上,平時訓練太少,有時個別細節強調不夠,因爲小的失誤而影響實驗效果的現象也有發生。另外,對於平時所學的知識,儘管也和生活相互聯繫,但一遇到實際問題,有些學生總是束手無策等等。這些算是教學之中的不足吧。

這一學期來,我所代的物理科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我認爲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創設真實生動的物理情景。

物理是一門抽象性強的學科,所以我上課時儘量給學生創造形象的一面。比如演示實驗,知道恰當的實驗事實能激發學生的懸疑,展示意外的物理現象能提升學習興趣,實驗體現着物理學的真實性和可重複性。所以,凡可做的演示實驗我都儘量去做。我上課從來不照本宣科,儘量離開教案講解,我和學生對話,使我的教學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我透過簡潔的實驗、生動幽默的語言、精彩的板畫和流暢的板書等,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我的目的是使學生易懂、注意力集中,不再怕物理,進而喜歡物理課。

2、搭建學生自主發展的平臺。

如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爲學習的主體?我的做法是:

(1)、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2)、用實驗驗證疑問。

(3)、讓學生上講臺。

(4)、教師應成爲質疑的榜樣。

這樣就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有了發展自我的空間。

3、一切爲了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這一點也很重要,爲此我打破了以“學科爲中心”的觀念,在教學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情感教育,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還學會了做人。

綜觀我這一學期來的工作,敢說我是最努力的,儘管有不如意之處,但我有成功的喜悅,我會繼續發揮我的長處,力避教學中的不足,並採取合理適當的措施力求我的教學更加完美,我相信,只要始終以一顆熱心去面對我們的事業,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6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字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着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

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

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爲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透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

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

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