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線段、直線和射線》教學反思

直線、線段、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是學生第一次同時接觸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數學基礎知識,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以後的幾何知識教學活動中容易混餚的知識,這一部分教學內容以前是五年級學習的內容,而新教材整合爲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把認識線段、直線、射線三者的區別作爲一起來讓學生加以區分掌握。足以說明學生建立三者的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對三個概念的理解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六年級上冊《線段、直線和射線》教學反思

在這組教學活動中,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然後透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他們都是直直的,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利用觀察實際操作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三者的概念及意義,同時對意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三者的意義。《線段、射線、直線》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看一看,認一認,畫一畫,引出三者的名稱。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新課標精神爲指導,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因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會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理念。

成功之處:

1.在學習活動中構建知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一種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活動,是學生動手動腦的.活動,數學知識的獲得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活動不僅是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透過觀察,引出用直尺把兩點連接起來可得到一條線斷的描述性定義,並告訴學生什麼是端點,指出線段有兩個端點,指出怎樣表示一條線段,(出示課件)。在認識直線上,用圖示與語言描述相結合的方法,引出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的直線概念,重點讓學生初步理解無限延長就是好長,好長,長得無止境的意思。怎樣用圖形表示直線,出示課件。透過對比的方法,得出直線沒有端點,不可以度量的特點。在認識射線上,透過觀察,引出射線的概念。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爲學生在區分三者的關係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在數學活動中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活動就是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動起來,教學活動要求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動手參與,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使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讓學習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忽略差生的學習,要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都能成功。所以我在教學線段、射線、直線這節教學時,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在全員參與中透過觀察、思考、動手操做、理解逐步來認識線段、射線、直線三者的區別,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實現了讓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真正成爲學習活動的實踐者,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探究。

3、課程在不斷改革,特別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透過看書,獨立去發現線段、射線、直線的不同,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例如,在認識線段時,學生透過看,畫、數,由淺入深的逐步形成線段的概念,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開創能力,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射線與直線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自己觀察與實踐,知識面擴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透過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整個教學的設計意圖,同時在活動中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不足之處:

教師的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觀念不夠完好,由這一點,我得到啓示,作爲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找到教學的切入點,使教學任務得以實現,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發展,讓孩子成爲真正的主人,才能完成新課標下的教學任務。這也是我在教學中一直困惑的事情,是我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進一步深思、探索之處。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新課改的教學中我會不斷鑽研、探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