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1

第7課《有趣的發現》主要講解了一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發現島上的昆蟲要麼沒有翅膀,要麼翅膀特別大,經過一些列研究分析,最終找到了答案。這一發現對後來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對達爾文不夠了解且學生對科學研究感到陌生,至於這一發現對後來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學生更是茫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整合了課本、拓展閱讀及練習冊等多種資源。

在授課前,利用學生到班級至早讀上課前時間,安排學生閱讀了拓展閱讀第57頁《達爾文》,透過閱讀孩子們懂得了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創立者,他曾乘軍艦做了一次環球旅行,他的驚世之作是《物種起源》等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其實也是我有意提取的,這些資訊將有助於我教學《有趣的發現》,同時這些資訊使學生對達爾文的背景有所瞭解,另外也降低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

教學中,讓孩子們知曉本課達爾文到小島上考察就是在他環球旅行的時候,他的這個有趣的發現對他後來提出“進化論”,寫出驚世之作《物種起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整合了練習冊資源。本課是指導朗讀的好文章,教學中也把指導朗讀作爲重點,其中練習冊中的第4題,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加點的字是否可以。

1、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

2、經過“反覆”觀察、研究,“終於”找到了答案。

讓學生說說去掉加點的字是否可以,爲什麼?以此引導學生重讀“著名”體會達爾文的大名鼎鼎,重讀“反覆”“終於”體會達爾文認真、仔細的科學研究態度及找到答案的艱辛和不易。

課後又整合了拓展閱讀,閱讀第62頁《達爾文和小松鼠》,進一步瞭解達爾文,走進達爾文,學習他嚴謹的科研態度。同時爲了拓寬學生視野,瞭解其他科學家的故事,我整合了練習冊22頁《蘋果落地的聯想》,理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同時整合拓展閱讀《童年的問號》,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個夢,童年還是一串長長的問號。

透過整合語文課本、拓展閱讀和練習冊,巧妙整合有效教學資源,使我本課教學事半功倍。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2

教學本課我我先從"有趣"一詞入手,讓學生說說在你身邊有哪些有趣的事,讓孩子們積極想說自己身上的有趣的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後結合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帶翅膀不同的昆蟲的不同之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順勢匯入今天的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按預定的教學程序一步一步實施,在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採用了“創設情境,理解詞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爲了能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更好地理解三種昆蟲在大風來臨時的表現,我先播放颳大風的聲音,然後描述:小朋友們,現在大風來臨了,你是哪種昆蟲?當颳大風時,你在幹什麼呢?孩子們紛紛動了起來,有的變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風來臨時在奮力地向前飛着;有的是小螞蟻,大風一刮,就躲到了石頭後面;還有的變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風颳起來了,因爲力氣小擋不住大風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我覺得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的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是成功者,也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3

《有趣的發現》這篇課文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新要求:那就是學會複述課文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訓練,我不敢鬆懈。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使這項訓練有個良好的.開端,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讓孩子說說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內容,讓學生對每個段落有個整體內容的把握,根據他們的發言和課文內容,我相機在黑板上板書:達爾文——考察,發現奇怪的現象——反覆觀察比較,找答案——研究的作用。第三自然段是複述的重點,我引導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三種昆蟲的情況,化解了複述的難度。

第二,根據板書,我先示範把課文複述了一遍,讓學生明白複述和背誦的區別,知道複述可以抓關鍵詞。具體複述時,我先指導學生分自然段複述內容,再把課文串起來去複述,有易到難,循序漸進!小部分學生把課文讀得很熟練了,複述課文時就把課文背了下來。也有一部分學生故意把文中的詞換成自己的詞,我看到孩子把故事內容大體說了出來,語言也較有條理、有序,就對孩子給予肯定。不知道各位是怎麼做的?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有關達爾文的小故事,我採用的是問題質疑法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就讓學生看課題提問題,而後梳理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

1、達爾文是在哪裏發現的?

2、發現了什麼?

3、怎麼樣發現的?

而後第二課時的教學環節主要就是圍繞這幾個問題開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感悟詞語。

結合問題進行朗讀。當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在文字裏找出原句,並進行朗讀,這樣把讀的訓練與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而沒有機械的分開讀與講,這樣的讀有學生個人主觀需要,學生讀的有目的。比如,提問,你解決了什麼問題?從哪些句子裏找到答案?

感悟詞語方法多樣。比如在理解“要麼……要麼……”,這個詞語用了引導說話來理解與運用,“反覆觀察比較”用了追問的形式,問,達爾文是觀察比較一次嗎?生:不是,師:兩次嗎?生:不是。師連續追問,而後師總結,他用了幾十次,幾百次,這樣的反覆觀察比較,

終於找到答案了。“著名,逐漸”這兩個詞語用了替換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注重因果關係複句的認識。低年級沒有必要對孩子們複句的理論認識,我用了說句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因果關係句子之間的相互關係,用文字的內容來說話訓練,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比如,第三自然段裏三種昆蟲的不一樣的結果。

不足之處:

一、教師講還是太多。

一節課下來口乾舌燥,我感覺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當我提問完後總急着去尋找正確答案,不停的提問多個同學,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而後感覺自己都在重複與引導學生的回答。當學生回答的時候,都告訴自己也要給予耐心的等待,但到時總是趕着一個又一個環節連續,生怕耽誤教學進度。

二、時間安排欠缺。

前鬆後緊,這是一個毛病,前面兩個自然段總感覺時間較充足,自己也就羅嗦了一些,總想把問題講解透徹,其實有些時候卻是徒勞。整節課安排的密度也太大,感悟整篇課文放在同一個課時,再加上低年級的寫字指導,感覺太緊。

三、語言含糊。

教師的語言素養是教師的基本素養,自己的底氣實在是不足,所以課堂的語言組織總有些混亂不堪,沒有貼切的表達,沒有適當的語速。提煉自己的語言,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的語言素養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標籤:有趣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