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學反思

1.兒童天生就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好奇心是培養科學興趣最好的心理基礎。這節課透過觀察“禮物”、猜想它們在水中是浮還是沉,親自動手實驗、小組討論交流,激發起學生科學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知識,逐步形成對科學的興趣和探求的願望。較好地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

科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教學反思

2.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角色。科學課教師在課堂中充當的角色是學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所以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使他們發揮智力,體驗到探究科學的樂趣。這節課中,在實驗、討論、交流中,我走到學生中間,參與活動。由傳授者轉變爲合作者與參與者,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3.“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習科學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過去片面強調以教師爲中心,教師實驗學生看,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其心理髮展受到遏制,情感態度受到影響。新的教學理念強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學是單一地把目標定位於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更大程度地把知識融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這節課教學中,我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交流、實驗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自由發現、猜想、實驗,使思維、情感、意志等得到有效的發展。而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僅有自己的分工,還要與同學討論,聽取不同意見。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學會與人和諧相處,這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必須的素養。讓他們充分發揮科學探究能力,去探究科學的奧祕,體驗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樂趣。

4.“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知識是科學家們經歷了無數次的觀察、實驗才得出來的。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這一特點。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像科學家那樣,透過提出研究問題、對問題做出猜想、親自實驗,最終得出結論。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方法。

5.“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 這節課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給學生創造探究的空間上。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使他們的探究發現別具一格。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也正是科學發明的基石。

6.根據青島版《科學》的特點整合教材。首先根據“目標彈性化”這一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刪繁就簡”,把活動一“它們在水中是浮還是沉”的`第一部分作爲匯入新課,第二部分的實驗器材以“禮物”的形式送給學生。更把自由活動移到課外作爲拓展活動。使課堂教學留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其次,根據 “以生活爲主線”這一特點,以學生生活中對水的浮力的認識爲“切入點”,以學生“常見的”、“玩” 中爲主線,以對科學的興趣爲輔線,以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爲核心。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科學的奧祕。

7.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主要是自然教師向科學教師轉軌,還留有自然教師的痕跡。主要表現在:

①轉變自己的角色不夠,沒有完全由傳授者、給予者轉變成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沒有完全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變成“平等中的首席”。在實際教學中還沒有脫離講臺,“高高在上”的時間還教多。

②還過分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發展”較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怕學生出現意外,始終讓學生沿着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

③沒有完全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怕時間超過40分,還沒有給學生充分研究的時間。

④還過於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對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做的還不夠。本節課教學中,教師還是過於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給學生充分發揮的還不夠多。

⑤關注“獲取什麼樣的知識”較多,沒有完全關注“獲取知識的過程”。再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偏重於讓學生認識浮力,認識浮力的過程注重的沒有完全關注。

⑥主要還是“自發探究”, “自由探究”還少。這節課實際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去探究浮力時,學生的意志還過多受教師左右,不完全屬於自由探究,其中有些地方還屬於自發探究。

總之,作爲一名科學教師,應在新的科學理念指導下,以學生爲學習的主體,把探究作爲學習的核心,給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