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知識與技能:1、認識詩人戴望舒。2、品味揣摩詩歌中的重要意象,並分析其象徵意義。

過程與方法:教師範讀,指導學生反覆讀,品味詩歌舒緩悠揚的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人論世,體悟作者情懷,引發共鳴,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誦讀與鑑賞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比較法、交流式

【教學用具】課件、mp3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丁香花》,學生談談聽後感受,引入丁香花。

(出示圖片,瞭解丁香花: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花爲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丁香是古典詩詞裏常見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浣溪沙》)它不僅是美的象徵,也代表了高潔、愁怨。所以說,丁香總是和“愁”聯繫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悽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運用並發展了丁香花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二、研讀課文

(一)、走進雨巷--泛讀,瞭解作者、理清思路

(出示圖片)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法國象徵派影響。1928年開始創作現代派詩歌。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影響,意象朦朧、含蓄。代表作是《雨巷》。後期(抗戰爆發後)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情感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積極、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殘損的手掌》。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分析作品思路。(學生討論)明確:

第1節:“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第7節:採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寫出“我”的希望。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去-消失在盡頭

(二)、駐足雨巷--研讀,感受意象、探究情感

1. 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它們各有怎樣的特點?(學生討論)明確: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祕、迷濛

雨巷:悠長、寂寥、下着雨

丁香:美、高潔、愁怨

籬牆:哀怨、淒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愁怨

我:彷徨、迷茫、寂寞

2.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呢?聯繫全詩,找出描寫“我”心情的詞語。(學生討論)

明確:獨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這些詞語寫出了“我”是一個憂傷、迷茫的獨行者,但同時也有所追求,因爲“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

3. (出示圖片)介紹本詩的創作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

4. 結合詩中情節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係,你認爲作者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思考其象徵意義。(學生討論)

明確: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着愁怨的姑娘構成一種象徵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心複雜情緒的象徵,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三)、流連雨巷--朗讀,品味語言、賞析技法

播放名家朗誦,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品味語言,理解詩人當時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交織在一起的心情,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本詩的意象。

1. (出示圖片)這些詞語是表示動作、情緒、物態的,選出你認爲用得很好的來說說。

我: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

雨巷:悠長、寂寥、頹圮、哀曲、

丁香姑娘:結着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悽清、惆悵、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到了、走盡、消散了……

(舉例分析)

“希望”,寫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結着愁怨”,說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樣,有着憂愁,是爲理想不得實現而憂愁。

“悠長、悠長”寫出了道路的漫長,“獨自”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彷徨”寫出了詩人在那個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寫丁香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象徵着詩人理想的美好、高潔。

“走近”“飄過”“到了”“走盡”“消散了”等詞語,寫丁香姑娘飄然而來,又飄飄而去,象徵着理想的縹緲、空虛,由此可知詩人的傷感、迷惘。

2. (出示圖片)結構特點:共七個詩節,每節七行,每行長短不一;押韻位置錯綜變化;似斷實連的分節跨行。這樣寫的效果是什麼?(學生討論)明確:

使全詩迴盪着一種深沉而優美的旋律,細膩而傳神的暗示了詩人低迴、迷茫的心境。

3. 思考探討雨巷在藝術上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明確:

①象徵手法,意蘊深遠。表面上寫對一個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理想破滅後的惆悵,實際上卻象徵着當時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

②音節和諧,節奏優美。全詩7節,每節6行,儘管句子有長有短,但詩句停頓很鮮明。

③詩中運用疊句、復沓、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氣氛。

因此葉聖陶盛讚這首詩爲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三、延伸拓展

走出雨巷--選讀,比較閱讀,提升能力

都說《雨巷》這首詩美,音節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來,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種美,在它身上體現着一種略帶着一絲憂怨的,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出示圖片)比較:賞析《雨巷》與《浣溪沙》的異同。

浣溪紗【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提示:從意象、意境、主旨、表現手法這幾個角度去比較。

相同點:都將丁香花作爲主要意象;意境朦朧;都抒發內心的憂愁與惆悵;都運用象徵、比喻

不同點:除了丁香花外,《雨巷》還選了“油紙傘”“雨巷”“姑娘”,《浣溪沙》還選了“落花”“青鳥”“綠波”;意境:《雨巷》以清幽爲主,《浣溪沙》結尾氣象雄偉壯闊;主旨:《雨巷》主要抒發個人的憂愁與惆悵,《浣溪沙》主要表達作者對南唐國運的憂愁與感慨;表現手法:《雨巷》除象徵、比喻,還運用了排比,《浣溪沙》除象徵、比喻,還運用了擬人。

四、課堂小結

回首雨巷--熟讀,複習鞏固,達到背誦

有人說,這詩如中國的水墨寫意,只盡情地渲染情感,發散着自己憂愁與迷惘,“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我銘骨你遺憾時的憂傷”。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等着你。

佈置作業:請複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間的故事梗概,注意環境、景物、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寫方式的運用,不超過200字。

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油紙傘      復古 懷舊 神祕 迷濛

雨巷        幽深 寂靜

丁香 美、高潔、愁怨

籬牆        哀怨 淒涼 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 美麗 高潔 愁怨

“我”          彷徨 迷茫 寂寞

 

李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