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雨巷》教學設計及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雨巷》教學設計 

《雨巷》教學設計及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點】

透過誦讀及對意象的把握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丁香姑娘這個意象的象徵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透過誦讀走近作者,理解主題,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2.教師點撥與學生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

  由網絡歌曲《丁香花》匯入(伴着音樂)

丁香花,大家並不陌生,我國古詩裏就有許多吟詠丁香的名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詩人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說它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在他們眼中它是美麗、高潔、愁怨的代表。丁香如此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個什麼樣的女子?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去看看。

二、 作者介紹。

(見課件)

三、 賞析全詩。

(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指導節奏、體會情感),談談自己的初始體驗。

師引導:你覺得這是一首什麼詩,你認爲它美嗎,美在何處?

(二)再讀本詩,體會意境

(課件音配像朗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體會意境。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悽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三)三讀全詩,感悟內涵

1、 根據已領悟的內容,揣測詩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本詩

(可提示學生結合詩中的表現內心情感的詞語進一步理解)

2、 教師補充介紹必要的創作背景

指導學生結合背景再讀全詩,之後說說自己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理解不僅在表層實際意義更應探求其象徵義,力求對詩歌內涵多角度思考並鼓勵個性化理解。(課件)

(四)四讀全詩,加深感悟

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

四、 拓展閱讀(課件)

戴望舒的早期作品《煩憂》,體會其詩歌創作中的綿長情感及和諧流暢的音節,更全面的瞭解詩人的創作風格。

         煩憂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五、 課後作業。

背誦這首詩

《雨巷》說課稿

一、 教學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開放自主合作鑑賞,培養會學。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勵善學。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爲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於必修課。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透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並不陌生,但是本手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併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爲重難點。

三、 說教法

說教法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爲主其它教學法爲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爲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與感悟,併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四、 說學法

1、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2、透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想比較法,透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五、 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匯入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採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匯入並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 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麼詩,並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裏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透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透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鑑賞和審美能力。

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鑑賞,然能力有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寫一篇說課稿,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簡析教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材內容部分要求說明講稿內容的科目、冊數,所在單元或章節;②教學內容是什麼?包含哪些知識點;③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後的聯繫;④教學大綱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什麼;⑤教學目標的確定,一般從知識目標、智能目標、德育目標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學習時困難所在,它是依據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而定。 

    二、闡述教法 

    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 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②具體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學具。教學實踐證明,一堂課根據教材特點選用幾種不同才教法結合使用,可增強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法 

    學法包括“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擬定時應突出地說明:①學法指導的重點及依據;②學法指導的具體安排及實施途徑;③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概說教學程序 

    這部分內容實際就是課堂教學設計,但要與流水賬式的條款羅列區別開,既要有具體步驟安排,又要把針對性的理論依據闡述融會其中。 

    擬定時應科學地闡述:①課前預習準備情況;②完整的教學程序(主要是:怎樣鋪墊、如何匯入、新課怎 樣進行、練習設計安排、如何小結、時間如何支配、如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大課堂的密度、強化認知效果);③扼要說明作業佈置和板書設計;④教學過程中雙邊活動的組織及調控反饋措施;⑤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學法指導的落實;⑥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及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 

    在撰寫時應重點講清楚每個環節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還要做到前後呼應,使前三個方面內容落實到實處。 

    五、教學效果分析 

    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深廣度的估計,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狀況的估計。 

    說課活動分課前說課和課後說課兩種形式,不淪是劉前說課還是課後說課上述內容必須闡述清楚。課前說課還應說疑點,說明在備課中自己拿不準的疑點,求教於其他教師。課後說課還應包括“學生學得怎樣”的教學效果評估。 

    撰寫說課稿不必拘泥於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塊寫清,按部分闡述;可以按照整體構思融爲一體,綜合論述。另外,在語言表述上,既要把問題論述清楚,又切忌過長,避免陳詞濫調,泛泛而談,力求言簡意駭,文詞準確,語言針對性強。要做到這些,並非易事,還需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多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