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評課稿

稿件2.19W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評課稿 篇1

李老師爲我們展示了一堂成功的人公開課,本節課的教學以“遊戲匯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比、抽象概括—實踐應用”爲主線,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過程流暢。這節課注重從學生較熟悉的情境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出,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比較、抽象等活動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經學生爲主的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滲透數學思想比教學知識更爲重要,教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爲學生未來的發展服務,學生將終身受用。練習設計層次分明,體現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本節課共設計了5道習題。第一關先對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復習鞏固。

第二關,體現了知識的生活化運用,並透過比較,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第三關進一步抽高要求,提出了簡算的要求,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第四關,進行延伸拓展,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對於這節課,我也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力度及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場所。

二、 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不要急於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師忽略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索。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評課稿 篇2

聽了趙老師講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感覺趙老師上課教態自然大方,語言乾脆利落,引導孩子到位,關注孩子及時,整堂課對於乘法交換律的講解很到位,利用舊知加法的交換律來引入,在學生舊知的基礎上,利用“猜想——驗證——得結論”的過程,對於乘法交換律,學生已經瞭解的很透徹。

而對於乘法結合律的講解,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1)由乘法交換律到乘法結合律的過濾,環節比較突兀,可以再改動一下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

(2)對於出示的雙語小學跳繩比賽的題目,處理的不是很到位,屬於資源利用不透徹,有這個環節,而沒有利用這個環節來處理學生的認知;

(3)在乘法結合律上浪費的時間有點多,所以課後習題處理的不到位,有些倉促;

(4)對於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應該是在我們的運算之中,孩子自己體會到應用了這兩個運算律會讓計算變得簡單,而不是老師把這種簡單的思想灌輸給孩子,這個設計理念應該貫穿在課堂之中。

二磨:

聽了趙老師的課,感覺趙老師的個性、講課風格特別適合中年級的孩子特點,給人感覺也很舒服。

對於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這一節課的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聽課的感受:

首先,對於這節課,趙老師有三個方面做得很好。

一、整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明確,知識目標——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究和總結規律,情感目標——學生自己探究總結,有了興趣;過程方法目標——經歷探究的過程,有了探究知識總結規律的能力;

二、在教師自己設立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採用相應的教學策略,在鞏固學生新知的基礎上,利用“猜想——驗證——得結論”的過程,學生很快掌握了乘法交換律,而又利用同樣的環節來講解乘法結合律,但是依然存在孩子對於

對於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本節課是讓學生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完成乘法交換律的學習。而趙老師在這個基礎上,又添加了猜想、驗證和得結論的環節。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猜想,之後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舉例驗證,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新知。這個環節在交換律的探知上很好,但是結合律的上面運用不是很好,應該在加以改正。

三磨:

聽了趙老師的講課,覺得最大的感觸就是孩子的課堂常規,感覺趙老師確實在孩子的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之所以這樣這堂課知識的講授纔可以利用猜想——驗證——得結論的過程進展的比較順利。

其次,趙老師的課堂對於知識的講解,遵從了學生數學學習知識的過程,整堂課對於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研究是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研究的基礎之上,這樣,整堂課不僅僅交給了孩子知識,而且交給了孩子學習數學新知的一種方法。

再次,在這堂課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就是課堂的`授課環節前鬆後緊,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在前面乘法交換律的處理上,耗費的時間多了一點。

最後,這堂課處理的還有一點就是做的練習比較少,這樣的話,這樣的話就是孩子學習的新知,但是沒有體會到新知利用的必要性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簡便。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評課稿 篇3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加法運算定律基礎上進行的一節數學定律念教學課,本節課鄭老師準確地把握了數學課程標準目標要求的內涵,結合學生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實施富有創意的教學活動,在例子中體驗、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從結論形成的過程中獲得了科學研究問題的態度與方法。鄭老師在教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這課時,課堂的引入鄭老師就以貼近生活的實際爲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奮點”,很自然的進入了後面的學習。

1、教學中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連接,比如:在歸納出乘法交換律後,教師緊接着就問,在以前學習中,哪些地方用過它?學生說,乘法的驗算,透過這樣一個小環節設計,進一步使學生對乘法交換律的理解,並讓生體會到乘法交換律實際就在我們身邊。

2、教學中教師還注重了舉例、觀察和討論,讓學生透過舉例,經歷分析、綜合、抽象的過程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從中能夠自己概括出乘法運算律。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總結上,都是透過情景解決問題,找算式的特點,然後自己再說些這樣的算式,進一步說出這些算式的共性,然後語言總結出各自的內容。整個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學生的整體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體會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同時學生的語言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對本節課不同的建議:在理解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算式的特點並且學生自己會說這樣的算式的基礎上,我感覺應再注重找找這些算式等號兩邊有什麼異同?進而再用語言總結出各自的內容。其次讓學生在明白什麼是交換律和結合律之後,把結合律和交換律緊密的聯繫起來,用一道算式變換來滲透結合律和交換律的聯繫,讓兩個內容融合在一起,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