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淺談教學中的發言現象

淺談教學中的發言現象

淺談教學中的發言現象

經常都聽到一些老師在抱怨:“一節課,舉手的往往就只有兩三個學生。”曾經,我也爲這事而苦惱過,如果讓學生認讀生字等簡單的問題,課堂氣氛就很活躍,大多數孩子都會爭着來回答;而如果在講讀課文時,提一些發散性思維的問題,那舉手的就寥寥無幾了。爲此,我查閱資料,認真分析,總結實踐,逐漸找出學生不舉手的原因,並針對原因找到了一些方法、途徑,激發學生舉手發言的積極性,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不舉手的原因

1、習慣於傾聽別人:有些同學已經習慣了上課只聽別人發言,自己保持沉默,因爲他覺得這樣沒有壓力。認爲只要聽得認真,學習的效果也不錯。

2、教師的問題:教師的問題過難或與學生所學知識聯繫不大,以及生活經驗感受較少導致學生無話可說,無手可舉。

3、在不經意間,會形成教師只與少數學生交流,而其他同學充當聽衆角色的尷尬局面。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會提出很多啓發式問題,但總會被一些很願,也很能表現的學生搶先回答,他們成了課堂中經常發言的活躍分子。有時,教師會有意地注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但問題是其他的學生往往不積極舉手,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即便舉手了,站起來交流時,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本沒法用流暢的語言來表達。

4、隨着年級的升高,班級學生會很不樂意在課堂上發言。這些學生會開始關注自己的發言是否令自己滿意。有時他們怕講得不夠完整,有時他們怕講得不夠精彩;有時他們會感到自己的發言不一定正確而寧願不舉手發言。少數原來積極表現的學生還會因爲問題的簡單而不屑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些學生有時還會看一些人的起勁而在嘴角流露出一點不屑的笑意。

二、明確舉手的目的

1. 舉手發言是具有自信心的表現:舉手說明我行或者我願意試一試,願意把自己內在的能力透過解決問題展現出來,這是個性張揚的表現,是積極進取的心理狀態。

2. 舉手發言是享受學習權利的表現:舉手回答對了是一種自我肯定,回答錯了是一種自我糾正。個人上課貫穿自我肯定與自我糾正,積極主動學習,享受學習的權利和樂趣。透過教師的點評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更透過舉手發言提出自己的疑問,優先獲得請教師解決個人疑問的機會,對自己在學習上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

3. 舉手發言是遵守規章制度的表現:教師透過學生上課發言可以瞭解知識掌握的情況;學生不說不了解情況,但學生不合時宜的說話會影響課堂教學秩序,侵害其他同學的學習權利。舉手發言就是向教師申請發言的權利,集中大家的注意力,表達自己的觀點。舉手發言也是對教師上課過程的尊重。

4. 舉手發言是鍛鍊自己的需要:有些膽子比較小的同學,也可以透過舉手發言鍛鍊自己的膽量,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獲得在公開場合的把握和應變能力。

三、採取措施促使學生舉手發言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和諧是整個社會的追求,和諧同樣也是現代教育的要求。良好、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溫牀。所以,作爲教師一定要努力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及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更具學習的安全感、積極性和參與性,去擷取更多的知識,把自身的個性與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實現自主創新性的學習。那怎樣才能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呢?首先,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情緒。我認爲,作爲教師,千萬不要把家庭生活瑣事造成的糟糕心情帶到教室。只要一走進教室,就必須讓自己的心情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調整,讓學生看到一個陽光燦爛,活力四射的你。這樣,你的開心、快樂無形中就會傳遞給學生,這樣就易於形成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其次,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幾乎每個學生都怕老師。因爲怕老師而不敢張揚個性,潛力的發揮也受到限制。許多事實證明,學生不喜歡整天板着面孔、毫無耐心、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厲

聲訓斥學生的老師。對於這樣的老師,學生表面看似屈從,但內心絕對是抗拒、排斥、不願與之合作的。所以作爲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多把真誠的微笑帶給學生,這樣才能把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從而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第三,教師做事要民主。陶行知先生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所以,課堂上教師千萬不要事事唯我獨尊,一定要民主。只有民主,課堂氣氛纔會和諧。課堂氣氛和諧,學生的心情纔會舒暢。學生的心情舒暢了,他纔敢想敢說,敢問、敢於創新,真正把自身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點燃智慧,把課堂氣氛激活,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二)問題的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有效的教學首先不是考慮教師用什麼一鳴驚人,而是要首先研究學生,然後是研究適宜的內容與目標,最後纔是方式方法。可見,學生的實際是最重要的教學設計的起點。有效的問題應該是幫助學生學到東西,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有所進步。因而設計的問題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應該在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稍作提升,讓學生動動腦筋就可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纔會有興趣積極回答你的提問。這好比摘果子,如果學生面對的是一棵參天大樹,你讓他去摘取樹上的果實,多數學生可能會因樹太高而產生畏懼心理,不敢嘗試,有的則會覺得希望太渺茫乾脆選擇放棄。如果果樹不太高,摘取果子的難度不是很大,只要努力一把,跳一跳就能摘到,那學生就覺得有奔頭,心理就會萌生躍躍欲試的衝動,肯定會很積極地去試一試。所以,不論備課、上課都應把關注學生放在首位。學習《珍珠鳥》這篇課文時,在瞭解了珍珠鳥的變化(由怕人到不怕人)後,我提了一個問題:“珍珠鳥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問題一出,我就知道出“問題”了。全班只有兩三個人舉手了,我知道,問題把孩子們給問蒙了。是呀,一下子讓他們回答這個問題,沒有了解作者對珍珠鳥的付出,他們怎能理解這個問題呢?稍一思索,我示意舉手的孩子放下手,換了個問題:“文章僅僅只是在寫珍珠鳥的變化嗎?”許多孩子邊舉手邊回答說不是,還有作者與珍珠鳥的互動。我接着說:“讀完文章,你體會到了作者的什麼情感?”舉手的人更多了,大家紛紛

回答:“作者十分喜愛珍珠鳥。”我:“現在再來回答剛纔的問題,珍珠鳥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這下,全班百分之七十的孩子舉起了手,蔡小嬌說:“是因爲作者十分喜愛珍珠鳥,他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使得珍珠鳥十分信賴他。”教室裏響起了掌聲。所以,我們在課前要認真備課,對教學內容要非常熟悉,同時還要備學生,相同的意思要採用怎樣的方式問出來,學生才能回答。

(三)多用讚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言

理想與現實總是有距離的。很多時候,學生的回答不可能達到老師預先設計的要求,有時甚至會不着邊際。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千萬不要批評、辱罵學生,否則,學生就會遭受打擊而對你產生牴觸心理,不願與你合作。因爲人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喜歡被讚美,被鼓勵。所以作爲老師要懂得欣賞學生、讚美學生。要知道,老師的表揚往往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對學生的成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老師要多用讚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一個班幾十號人,各有優勢與不足。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只要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就必須抓住他的閃光之處,及時、公開地給予表揚,用贊識和信任去感化他,發展他的自信心,增強自我進步的主動性,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發言的積極性就自然會提高。所以,面對學生的發言,教師要多用讚美,鼓勵的語言。如:經常叫一些膽小的同學回答問題,只要他們站起來了,在他們坐下後我都會讓全班鼓掌爲他喝彩,我會說:“某某某,你真棒!”或者:“某某某,你真勇敢,真聰明!”等等激勵的話。對於偶爾發言的孩子可說:“你的發言給老師帶來了驚喜,希望能經常聽到你精彩的`發言。對於發言較好的孩子可說:“你的智慧總能給大家帶來啓發,謝謝你!”或“你的發言使大家豁然開朗,太了不起了!”等;”對於不發言的孩子可說:“這節課老師還沒有聽到你的發言,真想聽一聽!”“只有多動腦筋,積極發言,腦子纔會越用越靈”等。

(四)想方設法掃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教學中,我發現有時學生面對老師的提問一片沉寂,沒人作答。究其原因,不是問題難度大,不切合學生實際,而是學生心理顧忌太多導致他不願開口。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要想改變這種沉悶的局面,

教師就必須掃除學生的心裏障礙。記得在一堂語文課中,我問學生一個問題:“你們平時是怎樣過年的?”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我心想學生聽到這個問題應該是一下子就會回答出來的。可是呢,卻令我大失所望——班上只有一兩個女生舉手,男生沒有一個。我一看,頓時就非常生氣,平時課間,我班男生那可是活躍分子,鈴一響,男生就有氣無力地坐在位子上,眼睛裏沒有一點靈氣,反差太大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這些孩子打不起精神來?我問學生:“老師講的課,你們沒有聽懂?”“聽懂了。”“那老師講的課不好?”“不是的。”我讓學生坐好,挺起腰,擡起頭,我用眼神迅速掃了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驚訝的發現:班上的男生一見我的眼神就把頭低下。莫非有什麼原因?細細一想,原來是“害羞”在作怪。找到了原因,我就笑着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你們知道是誰不?”問題一出,有幾個男生就小聲議論了“是班幹部吧”,還有說是學習好的。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大聲地說:“同學們,剛纔你們說的都不對,老師喜歡的是那些在課堂積極踊躍回答老師問題的學生,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些心裏知道但不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還有那些想說卻不敢說的學生,老師對你們非常的生氣,我還不如去對學前班學生講課。”話語一出,幾個活躍的男生一下子就舉手,“老師,我來回答問題。”見這幾個學生舉手,其他的學生也舉起了手。我又笑着對學生說:“恩,看來老師不用去教學前班的小朋友了,現在你們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老師非常想聽你們每個同學的想法和見解,因爲你們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我期待着。”全班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好!”這節課,我用了激將法調動了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也掃除了孩子的心理障礙,找回了自信。

當今課堂的主旋律是共同探討、傾心交流。教學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師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若想讓這個過程更有效,就必須把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師生在對話中交流思想,釋疑解難,這樣才能共同淋浴知識的靈秀。

標籤:教學 發言 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