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000字

讀後感1.9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非暴力溝通有感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剛當班主任的時候,猶記得私下裏和一位學生談話時,學生的發言讓我至今印象深刻,“老師,您和我們說的話意思和張老師的話意思一樣,但是張老師說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聽進去。”道理是一樣的,爲何我說的話學生聽不進去呢?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後,我找到了答案。

一、探因

爲何有時候我們的話,學生聽不進去?原來很多我們習以爲常的那些“爲你好”的話語中,其實是裹藏着“暴力因素”。盧森堡博士認爲,以下四個原因會促使我們平時的交流出現暴力,它們分別是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其中,我發現在平時和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其實我是有在做道德評判和強人所難。比如我比較愛整潔,喜歡把桌面總是收拾得乾淨整齊的,我看到學生的課桌亂七八糟,我可能會責罵他:“你看你連桌子都不會收拾整理,真是太邋遢了!”這一表達就是我用我的衛生標準去評判學生的行爲,是一種暴力溝通。又例如學生與她爸爸發生矛盾,覺得爸爸總是偏心,滿足弟弟的要求,而她提的要求總是忽略掉,有些恨他爸爸,而我們有時候可能會第一時間說你不要恨你爸爸,其實你自己也不好受。沒有給予孩子認同,沒有疏導好孩子的情緒,而讓她不要討厭他爸爸,其實就有些強人所難。所有的問題終究是,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其實更多的關注對象還是在我們自身,而非要溝通的對象——學生,所以我們的溝通沒有觸動到學生的心靈,反而是因爲在溝透過程中出現的“暴力因素”,讓學生在對話過程中,覺得老師的“攻擊”我,從而第一時間是反駁對抗,從而未能接收到對話中可能真正對他有促進意義的寶藏。

二、轉變

好的語言是溝通雙方心靈交匯的'窗戶,而暴力溝通很多時候起不到溝通的作用,反而是爲雙方築起一道牆。因此如何實現非暴力溝通,到底如何說,孩子們纔會聽,也成爲我接下來工作重點。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介紹了“怎樣交流能避免暴力溝通”,他強調4個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第一是觀察而不評論。第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說出自己的需要。第四,提出具體的請求。在接下來與學生的談話中,我會有意識的注意以上四點的內容,調整自己交流的方式。如上面收拾書桌的事件,其實我是需要孩子們收拾好書桌,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但我的表達讓孩子感受到批評,之後我會換種表達:“孩子,現在書的放置有些雜亂,老師怕你找資料的時候不好找,時間長了或忘記某資料放置的位置,趕緊收拾一下書桌,也可能騰出更大的空間,寫作業,自己舒服一些。”學生聽了,也會審視自己是否會有這樣的不便之處,覺得我說得有道理,真正的爲他着想,會動手收拾一下。

三、提升

多學了一段時間後,除了具體表達的轉變,我的思路有了變化提升,從更多關注自己、心疼自己,過渡到開始重視與我交流的那個人的感受和體會。過去交流不順暢時,通常會在心裏指責別人:“這人怎麼這麼難溝通呢?和他(她)說話真累、太勞神!”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後,我常常會下意識地琢磨、覆盤、反思。我在交流中有沒有暴力溝通的成分在其中?我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嗎?我的請求是否是具體且可操作的?我在用心關注、努力理解對方抱怨背後的需求了嗎?漸漸的換位思考,讓我的話語越來越能走入別人心裏,而我也更能理解對方,自己的負面情緒也變少了。

我很欣喜地看到自身的變化,溫柔的語言比強勢的施壓更有力,用善意和溫暖讓語言成爲使陽光照進他人心靈的窗戶!

標籤:非暴力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