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5篇)

讀後感3.1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非暴力溝通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1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爲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你根本不照顧這個家庭”比“你一週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纔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基於事實的溝通是尊重,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後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於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最後說出自己的請求,明確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更利於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慾,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泄並不利於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可以試試在今後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裏,這說明你已經開始準備做出改變了不是嗎?祝願你既能擺脫情感的束縛,又能不麻木可憎,成爲生活的主人,遇見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2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的後記部分,作者講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表面上看,這故事似乎與此書沒有多大關係,但認真品味,感覺這故事是把握全書精髓的鑰匙。這把鑰匙告訴人們:在與他人或與自己溝通時一定要充滿愛心,不然書中介紹的那些溝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話術,而這樣的溝通其實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溝通中,愛心爲何這麼重要?因爲這可以有效防止我們在溝通時,掉入人們習以爲常的打標籤,先入爲主的陷阱。語言是人類用於人際溝通的偉大發明,只有掌握好這工具,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但語言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們周遭的客觀和主觀世界。把顏色數字化後就會發現,在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萬種顏色,相比之下,人類用於描述顏色的詞彙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詞彙是穩定的,但詞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心態下,對不同的人是會變化的。比如讀了《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的某一章節後,飽經滄桑的人說“懂了”,初出茅廬的人也說“懂了”,雖然是同一個詞彙,但詞義卻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爲何在本書的379~381頁,作者拒絕用業內公認的學術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溝通的原因。如果沒有愛心,是無法更好地瞭解和把握很多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心理狀態的。

無論是請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計劃做某事,人們都希望能心想事成。當請求和計劃能滿足真實的需求時,心想事成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那麼怎麼才能發現真實的需求呢?作者告訴我們,不能簡單去聽需求方在說什麼和做什麼,因爲同一詞彙可能會有不同的詞義,同一行動可能會有不同的動機。只有透過觀察和感受,不要受說什麼、做什麼的干擾,纔有利於找到最接近真實的需求,所提出的請求才可能被接受。

1943年夏季,還是童年的作者一家搬到了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搬來後的第二個星期,他家附近一處公園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暴力事件,這個事件萌發了作者對非暴力溝通的關注。《非暴力溝通》首發出版的具體時間無從查考,不過據網上的資料,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作者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就已被用來爲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學校項目提供糾紛調解和人際交流技巧培訓了。

20xx年1月,《非暴力溝通》一書的漢譯本由華夏出版社翻譯出版,此時距首部蘋果智能手問世己過去了兩年。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幕的徐徐拉開,給世界帶來了數不清的顛覆性改變。對於《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也不例外。個人感覺,至少有兩點對《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提出了挑戰。其一是資訊不斷以翻倍的方式暴增着,而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卻仍然是不變的24小時。結果人人都很匆忙,時間也被高度碎片化。浮躁的心態,讓打標籤成了人際溝通中的標配;其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藉助智能手機,在各類網絡社交平臺上進行不見面的溝通交流。這樣的溝通交流,不僅因爲萍水相逢而極度缺乏信任,而且面對面溝通交流時,那些豐富的動作語言也難以被感知。在這種情況下,《非暴力溝通》中介紹中的那些方法如何來加以變通運用?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3

20xx年3月份,我讀了一本書,是華夏出版社出版的《非暴力溝通》,作者是美國的馬歇爾盧森堡,譯者是阮胤華,讀後有一定收穫。

我還記得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時,讀到張飛被殺的故事,感到非常惋惜。因爲急於給死去的結義哥哥關羽報仇,張飛命令部下趕造白旗白甲,必須在三天之內完成,負責此項工作的將官範疆、張達據實稟報:白旗白甲不是三天之內就能夠完成的,希望能夠寬限日期。結果被脾氣暴躁的張飛綁在樹上,扒光商議,用辮子鞭打後背50下,打得滿口出血。打完之後,張飛還說,必須在三天之內完成,否則,就殺了你們兩個人。

結果範疆、張達一合計,認爲三天之內無論如何完不成任務,肯定要被張飛殺掉,與其被殺,不如殺他,兩個人合謀殺死了醉酒的張飛,投奔東吳而去。可憐大喝一聲河水倒流、英勇無敵的張飛沒有死在敵人手裏,反而被自己人給幹掉了。起因就是溝通有問題,張飛脾氣太暴躁,讓部下覺得生命受到了威脅,最後自己把性命搭了進去。

所以,溝通非常關鍵,甚至關係到自己生命安全,我們每個人能不重視嗎?而且,溝通不能以暴力相威脅,或者語言裏含有暴力成分。用《非暴力溝通》封面上的推銷廣告語來說,就是“透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關鍵是如何溝通,如何實現非暴力溝通?這是本書寫作的主要目的。

作者提出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模式。這種模式看似簡單,實則我們很多人都敗在這幾個環節的不完備上。比如說,上面的例子中,張飛可以說:“我觀察到你們三天內製造白旗白甲有難度,感到很痛心,我需要在儘量短的時間內趕往前敵殺死敵人,所以請你們一定努力完成任務,保證軍隊進攻敵人時的裝備就緒。”

而且,張飛不以暴力相威脅,等範疆張達等人提出困難之後,不是一味責打鞭笞,而是積極地出主意、想辦法,讓範疆張達兩個人度過難關,我想,範、張二將官不會受到責罵鞭笞,也不會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就會踏踏實實地履行職責,不會想着可能被張飛殺掉,心裏就踏實了,也就不會謀劃殺掉張飛了。你看,因爲溝通方式不同,可能溝通的效果不同,就會產生這麼大的效果不同。溝通重要,我們每個人能夠不慎重對待嗎?

再比如,有的家長可能看到孩子在做作業時效率不高,這時,有的家長會說“別磨蹭,趕緊做完,還需要幹別的事呢。”孩子聽了以後,覺得有一定壓力,就會在自己作業上下功夫。如果受過非暴力溝通訓練的家長會說:“我看到你今天的作業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我覺得老師佈置作業是有目的的,所以你沒有完成作業讓我感到不安,你能否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再幹別的?”這種模式就是按照“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模式,就會省掉了種種命令、抱怨、批評的成分在裏面,就有可能讓管理對象心悅誠服,愉快地接受任務。

說服人的技巧,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需要我們好好琢磨,認真實踐,纔可以取得效果。反過來,如果每個人的溝通都是非暴力溝通,這個世界可能再也不會發生戰爭了。

溝通學,在國外是顯學,我們國家雖然注意了,但是,還有不小差距,需要繼續努力。雖然,我們國家歷史上因爲溝通改變歷史面目的實例太多了,但是,我們研究的廣度、深度是需要繼續提升的。溝通問題解決了,我們十三億人口團結一致,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溝通學,是一個大題目,我自己需要認真學習,讀者們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一起學習。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4

最近我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它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啓了有效溝通的大門。讀完這本書後,我第一次剝離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親密關係,包括和先生的關係、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和孩子的關係。我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開始嘗試解決了一些問題。

我和先生單獨相處的時候經常爲一些小事吵架。同一件事情,在我們倆這會產生兩個不同的版本,我們倆都會覺得對方不可理瑜。比如說我和孩子都已經睡覺了,先生進房間拿衣服去洗澡,他開櫃門和關上櫃門的聲音有點響。我認爲先生這種行爲一點都不體諒他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現;而先生覺得我爲這樣的小事情斤斤計較,是無理取鬧的行爲。於是乎,深夜裏我們會這樣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開交。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當遇到事情與愛人溝通時,儘量客觀性描述事實,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傳遞給對方,要避免對愛人進行道德評判或者與他人比較,這會讓你的愛被矇蔽。例如在上個事例中,我換個方式表述後,結果截然不同:親,你開櫥門的聲音,打擾我睡覺了,可以在關門的時候小聲一點嗎?結果是他輕聲地關門,我安心地繼續睡覺。在生活中,我把不對伴侶的行爲進行道德評判這個準則實施以後,我們倆的吵架次數確實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關係得到緩和,我和自己的關係也親密了許多。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要聽爸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要聽領導的話,就是沒人教過我們該如何聽自己的話。沒有人教我們,當我們的心感覺沮喪時,我們該怎麼辦?沒有人教我們,當我們的心感覺憤怒時,我們又該怎麼辦?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我們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好,學會順從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時,允許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級的錯誤,允許自己一邊罵着自己傻叉卻依然接納這種不完美的自己。我們也可以有各種情緒,可以喜悅、可以傷感、也可以合理地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愛上自己的特別,把自己當成摯愛一樣與自己和平相處。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5

讀完這本書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時間好好品讀,做筆記,好像明白了許多矛盾產生的原因。暴力溝通,瞭解矛盾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解決矛盾。這本《非暴力溝通》裏面提供的四種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覺得始終就是貫穿的一個道理,當衝突產生時,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這樣很有可能能夠建立積極的關係或者說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生活中,每當遇到問題,我們常常習慣了用指責,命令,批評,否定的態度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殊不知,以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讓對方因自我保護而產生強烈的攻擊性。因此,好好說話,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同時,善於自省,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後,將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投入實踐中,不斷實踐,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定會因爲你的善意的話語和行爲閃閃發光。若能將內心潛藏的愛也贈與他人,很多人將會覺得無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是有意義的,你也會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

學會和自己舒服的相處,不再執着於擰巴自己,頓時覺得生活輕鬆了很多,於是連帶着對孩子的微笑也多了起來。5歲多的孩子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她開始反抗家長的權威。之前,我對孩子的這種抗拒採用的是比較權威的方式,導致孩子已經會表達:媽媽,你說的就一定對的嗎?爲什麼我什麼都要聽你的?現在,我更多的是讓她自己去選擇,而不是採用不得不去做的方式。比如說,她不想去刷牙,覺得這很麻煩。我告訴她,你可以選擇刷牙,這樣可能會麻煩點,你也可以選擇不刷牙,這樣很可能蛀蟲會在你的牙齒安家,到時候牙醫就要把你用鉗子把你的牙拔了。具體怎麼選,是你的權利,媽媽不干涉,但是,選定了,你就得爲自己的選擇負責。

《非暴力溝通》書中倡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她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每個媽媽都無法替孩子做任何的決定,我們能做的只是能帶給孩子只是愛和陪伴,而不是以愛之名,給予愛的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