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非暴力溝通》第五章讀後感1500字

讀後感1.17W

關鍵詞:感受的根源生命的需要情感的奴隸生活的主人。

一、總結

本章介紹了兩個主題:

1、感受的根源——我們共同的需要。

2、個人成長三部曲:情感的奴隸—>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二、總結

這一章在探究感受的根源——需要。需要是一個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我們在此翻譯爲“需要是對自己生命的擔當”!

常常會提到“擔當”這兩個字,而我們也津津樂道於“XXX很有擔當”。當我們身體生病、心裏不痛快時,這兩個字是否會被想得到的?自己是否會擔當呢?

“擔當”,是一種獨立面對痛苦的能力。當身體有未知大病或絕症傾向、當情緒被負面情緒一波一波侵襲,我們能夠在恐懼或絕望、悲傷或憤怒等負面情緒後,淡然獨處,能夠去關照自己,能夠去體味生命、能夠去自知當前處境、能夠去內觀需求,這便是一種擔當。因爲生命存在的需要包括了情感、價值、自主、和諧與滋養(見上表)。而“擔當”便是對自己生命存在需要的負責,是自我負責,是在坦誠表達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負責。看起來似乎沉甸甸的,正如禪宗當頭棒喝“主人翁何在?”爲自己的生命擔當!

說起坦誠表達,我想起了幾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NVC踐行者,他深知要基於滿足“需要”去做事、說話,也深知探究到“需要”後,會有N套策略來滿足,當某種方法不能滿足時,可以切換第三種方法來滿足。也正因爲這個切換,在踐行NVC的過程中,他嘗試自我滿足。舉個例子。他想要休息(這是他的.需要),想要家人幫他分擔家務(這是策略)。但家人太忙,於是就請小時工滿足他要休息的需要。這種方式他覺得很不錯,逐漸地他沉醉於這種自我滿足自己需要中。

然而,當他在自我調節、自我滿足自己需要的過程中,減少了與家人的情意交流,在家人那裏表達自己情意、需要的機會被這種模式的光環遮擋,家人對於“他的需要”的需要,感受不到。他自己宣稱他這種自我滿足自己需要的模式是“把自己圈在一個看似安全的牢籠中,最終卻也將自己困死在籠中”。

所以說,我們對自己生命的擔當,但也需要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需要有人與人心的交流、情意的交融、愛意的流動。這種愛意就猶如生命擔當能力的力量源泉,它會源源不斷地注入到我們的靈魂深處,給與我們擔當起自己生命的力量!

三、感悟

1、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的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這也即我們心理學上說的,內歸因和外歸因。我們的感受,是因爲我們自己的內心需要得到滿足與不滿足而產生的。

2、NVC把需要看作是有助於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不是某種具體行爲。

這是NVC四要素中又一個需要重點區分的內容,即需要和策略。舉例說,“你太吵了,請閉嘴。”這是一個想要追求安靜的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現象,讀後感他“需要安靜”,但他說出的是一個策略“請閉嘴”。我們可以想想,滿足他安靜的需要還有好多別的方法,比如出去吵鬧去、看本書、寫會字、和他一起做事等等,這些都是方法和策略。

所以,需要不是某種具體行爲,不包含行爲和人。

3、一個人如果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會是多麼的痛苦。

這句話指出了不是不會,而是不願意、不敢、有顧慮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爲什麼會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這是與一個人自我價值、歸屬感、一貫模式想關聯的。所以,當意識到自己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時,可以嘗試着去療愈自己的從前,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

4、個人成長經歷三個階段:情感奴隸、面目可憎、生活主人。

情感奴隸:非情緒奴隸,這裏指的是爲他人的情感負責,擔心他人不愉快而努力嘗試讓他保持愉快。

面目可憎:終於在認識到自我存在時,要滿足自我需要,拒絕再爲他人的情緒負責,而導致自我爲中心。

生活的主人:由衷的幫助別人、無負擔地接受別人的幫助、表達自己、關心他人、情意相通。

5、“爸爸,我不想讓任何人失望”

這是作者的女兒對爸爸說的話。幾年前,我看到這句話,我會在腦海中立馬反映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可憐的孩子,我該怎麼拯救她”。現在我看到這句話,腦海中反映的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去糾結孩子可憐、想去拯救她。

當我們與她一同感受、一同與她去面對內心的需要時,她也會學會自己去面對、感受和表達,在這種方式下,她會培養一種思維模式,那即是沒有對錯好壞的評判,而是去關注感受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