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00字(通用14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00字(通用1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400字(通用14篇)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1

非暴力溝通——用心觀察,用心傾聽,用心感受;少一些猜測與評價,少一些否定與說教,少一些命令與指責;多一些觀察與感受,多一些傾聽與反饋,多一些鼓勵與感激;客觀真實的表述所聽、所見、所想;坦誠交流,用愛主導學習與成長;滿足彼此的需要與請求,讓彼此更舒服與快樂;改善心境,滋養格局,修行人生。

從宏觀層面系統的解密華爲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融合全球最佳實踐方法論,透過組織、人才、技術的持續動態變革,藉助IT資訊系統實現供應鏈、技術鏈、資訊流、資金流、物流、業務流的全球高效協同平臺搭建。驚歎其戰略格局與人才格局,受人敬仰!

營銷精華——策劃,運籌帷幄。執行,需求(物質與榮耀)滿足。營銷,用戶體驗。

天命——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天命就是傾聽自己的心,用心感受生命,追隨自己的心,讓心迴歸世界之魂,用愛滋養着世界之魂,心就會爲你指出藏寶之地,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願望來至宇宙的靈魂,是我們在世間的使命。我們的使命是體驗,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異寶,又要永遠不要忘記勺裏的那兩滴油的幸福,這需要我們去創造、等待、抓住、放手,這就是生活——馬克圖布。不愧是經典寓言式小說!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2

言語之力,可以把生者活埋,把巨無霸徹底打垮。------海涅

有一段時間,感覺生活一團亂麻。爲什麼那麼多煩心事?爲什麼我說的話總是錯的?爲什麼我的感受總是被忽略?爲什麼沒人理解我?無數的爲什麼,讓我每天愁眉苦臉,躁動不安。

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篇介紹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文章。他告訴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語言,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話,在深深地傷害着我們,而我們也總是以條件反射式的不滿傷害別人,於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溫暖,便因此遭到破壞。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對生活有着巨大的影響。我所有的問號也許在《非暴力溝通》中可以找到答案。於是,我加入了有書共讀營,希望能得到幫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麼地?”

“信不信我削你?”

這是一個網上流行的關於東北人的一個梗,說是百分之五十的衝突都是由這幾句話開始的。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暴力溝通的例子,這樣的對話接下來很可能會引起暴力事件。

大部分語言暴力的根源,其實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將衝突歸咎於對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爲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纔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尋求心靈的和平。這或許是暴力的蝴蝶效應吧。

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爲“長頸鹿語言”。之所以稱之爲“長頸鹿語言”,是因爲長頸鹿有一顆大大的心臟,長長的脖子讓它擁有的良好視野。長頸鹿在進食時能夠把刺化爲自身的營養,代表着溝通順利進行,最終達成一致。

長頸鹿語言是解決爭端,讓生活和工作的溝通更加順利有效的最好溝通方式。它提醒我們專注於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書中透過一系列生活對話實例,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式地迴應,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特別是在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可以促進傾聽、理解和發自內心的互助,讓愛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們常說: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癒。如果你希望周圍充滿愛,讓我們一起學習長頸鹿語言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3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是你說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魯思·貝本梅爾

初讀這段詩,它並未引起我的共鳴。然而在讀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之後,重新細讀,它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反思自己的課堂和班級日常生活,作爲一名老師,每天我會面對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我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產生的問題,並給他們善意的解決之道呢?當孩子犯了錯時,我有沒有耐心地去聽聽他們的想法,理解他們給他們機會改正呢?當我自以爲是的評價學生,甚至武斷地給孩子貼上“懶惰”“不負責任”“自私”等種種負面的標籤時,是否意識到這都是自己的主觀暴力評價呢?

都說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但有時這座橋不是暢通無阻的,有時它也會出現岔路需要我們去尋找正確的方向。有時我們會訴苦:自己對學生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可他們卻對我們的行爲不理解;我們會抱着爲他們好的心態,努力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卻遭到“無視”,甚至消極抵抗。爲什麼我們的好心不能感動他們?我想有時候我們的好心用錯了方式,我們的初心和目的是幫助孩子成爲更好的自己。但這個過程中,有時我們會錯誤地使用了暴力的語言。也許大家都認爲拳腳相加纔是“暴力”,但讀了《非暴力溝通》後我知道了,其實“暴力”分爲“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武力的“身體的暴力”大家比較熟悉,而透過語言和行爲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經常會被大家忽視。其實這種暴力纔是我們要重視的暴力。但這種暴力比較隱蔽,有時往往連我們自己都很難察覺,可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頻率卻非常高。如果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現,我們的語言有的時候真的很像一把利刃,它會讓自己身邊的人受傷,痛苦甚至變得消極。當我們讓孩子處於這種“隱蔽的暴力”中時,他可能早就遍體鱗傷了又如何能要求他們配合老師快樂地學習呢?

雖然語言有時會是“隱蔽的暴力”,但只要我們願意它更可以成爲“甜蜜的動力”。《非暴力溝通》向我們闡述瞭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今後,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們應該要有意識地靜下心來多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用善意的語言與他們溝通,理解行爲背後潛在的需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能相互接納、彼此欣賞,相互關心的溫暖的班級氛圍。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4

今天讀到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包含的三個部分:

1、對方做了什麼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這讓我想到我們讀的第一本書中所說的讚賞孩子的三個技巧:1、描述你所看到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爲總結爲一個詞。

非暴力溝通表達感激的方式就像一個升級版的'方法,適用於家庭和人際交往。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充分表達感激,當別人以同樣的方式表達對我們的感激時,我們可以做到既不自大也不假謙虛。不要讓我們的讚揚成爲實現某個目的的工具。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認真感悟書中的內容,讓自己變得更好。

關於懲罰: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爲孩子的淘氣而對她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有的時候是以暴制暴,也有否定他人的方式,目的性很強,就是要征服她。可事後常常後悔自責,事後看着她熟睡的樣子如此酣甜,就像個天使,真後悔當初去體罰她。有時女兒沒有照我的話去做,我會對她說不尊重父母而冷漠她,可是小傢伙過一會主動過來抱我,真是一抱解怨氣。

這一點真要好好向她學習,想想自己很少會在有怨氣的時候主動抱她而化解矛盾。都說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可是我們往往會在懲罰的時候忽視事情本身的價值而陷於失敗,導致深省自責,懲罰不僅會疏遠彼此的關係還會適得其反,的確要慎用。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5

這是一本講溝通的書,本以爲又是一部枯燥乏味、理論深奧的專業性極強的書籍,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這是一本不經意間就閱讀完的有趣的書籍,更讓人產生意猶未盡之感,覺得這本書略顯得薄了點,還可以寫的更長點。

非暴力溝通令人很容易就想到了它的對立面——暴力溝通。但在很多人看來暴力和溝通本就是一對反義詞。正如兩位面紅耳赤之人,最常見的方式不是針鋒相對就是不言一語。這種情況下溝通顯然很難,甚至溝通已經結束。但是不是沒有面紅耳赤或沒有反對之聲就沒有暴力溝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書中所說,大多數的暴力溝通並不一定需要訴諸武力,它有另外的容易被人忽略的表現形式。

溝通是需要技巧的,如果觸碰溝通中的雷區,就會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讓我們溝通陷入困境的原因,大家也都非常熟悉,諸如道德評判、逃避責任、進行比較、強人所難等,雖說熟悉,但是在溝透過程中卻一次次的滑入其中而不知,最終導致溝通的失敗。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要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讓溝通使得彼此情意相通。

以道德批判爲例。大多是識人易而察己難,我們也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道德綁架一詞,人們既能明顯感受到其害之苦,但又在生活中以此傷害他人。自己在乎細節,如朋友不是過分的在乎,那他就是粗心大意。如果一位年輕人未給老人讓座,那他就是缺乏愛心之人……這些問題就這樣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溝通語言之中,當我們還在沉醉於一片“爲你好”的表述之中時,殊不知對方心理早已牴觸不滿。

如何有效避免這些問題呢?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但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將觀察與評論混爲一談,當二者混爲一談時,人們更傾向於聽到批評指責之聲,逆反心理由此而產生。很多家長不就是在這樣的溝通方式中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孩子如果沒有學習而是在看電視,那就會被視爲懶惰或是沒有上進心的人。試想在這樣的溝通情景中,孩子聽到的只能是評論,即使他聽從父母的話關掉電視前去學習,內心也是帶有極大的怨氣。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只是如實的說出觀察結果,而不帶有感情傾向的評論,將會更有利於彼此的溝通。正如面對孩子看電視的行爲,你可以說,放學後你已經看了1個小時的電視,長期這樣我擔心的你的視力和成績都會下降,我擔心你會因此而不開心。陳述自己的觀察,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對方的需要,不給對方壓力進行溝通,纔會令人更易接受。

那些被忽略的容易導致溝通出問題的細節,在本書中都較爲詳細的進行了較爲詳細的表達。人心總是敏感的,希望閱讀完本書後,自己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能走出溝通中的誤區,讓溝通真正成爲連接彼此的橋樑,而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6

書中說:“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於培育對自己的愛。”好好愛自己,這真的很重要!

記得去年有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線上的時間管理踐行社羣,每天有五項打卡項目,我要求自己必須每天完成,再加上自己每天要練字一小段,還要百詞斬背單詞,還有其他一些要學的課程,另外自己也要上班工作,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感覺做完這件事永遠有下一件事在等着我!連女兒都說:“媽媽,你怎麼每天忙的一點娛樂的時間都沒有?!”

說實在話,看着自己好像每天都過的很充實,但其實忙忙碌碌下來,最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我的內心依然很焦慮很迷茫,總覺得這個是我應該要做的,那個也是我必須去做的,結果把自己搞的好累,而且還看不到成果!靜下心來,我好好反思:什麼纔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這麼忙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我是不是一直走在通往追求的路上?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多聽聽自己心靈深處的聲音,我發現有些事情我真的可以選擇不做,做了也沒有太大意義,有些也不是我的愛好,會讓我覺得很有壓力等等。思量再三,我最終決定退出堅持了三個多月的踐行社羣,平常只保留了兩三項自己喜歡的來做。

說真的,退出後我覺得自己鬆了一大口氣,當我不再把想做的事情當成任務來完成時,我發現自己更容易享受其中,也得益於其中,比如運動,比如閱讀,偶爾寫寫自己的心情日記

好好愛自己!不苛求,少自責,用心去了解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主動根據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我們想過的生活,生活終將越來越美好!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7

在寒冬臘月中聆聽最美的“春天”。這是最冷的一個週四,也是最暖的一個週四。紛紛揚揚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來,白茫茫一片,學校昨天已宣佈停課,兒子還在睡夢中,看着身邊安安靜靜酣睡的小人兒,忍不住俯首親了親他紅撲撲的小臉蛋,許是擾了他的美夢,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窩掃了一下自己臉頰,又安靜的進入了甜甜的夢鄉,輕輕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對話。

“媽媽,我不想長大!”坐在被窩裏,兒子靠着我說。

“長大了多好啊,可以學到很多本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爲兒子懷念幼兒園的無憂無慮,開始爲期末的複習焦慮。

“媽媽,我長大了你是不是就變老了?”兒子坐起身,扭頭看着我的臉,期盼的問。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頭回答。

“雖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還是不想長大。”兒子對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開始賭氣的樣子,我不明他氣什麼?

“你是在擔心媽媽變老嗎?”我試探着問他。

“媽媽,你的媽媽在哪?”兒子問的我有些心酸,我是遠嫁,一年半載回孃家一次,兒子從小爺爺奶奶帶帶,對外公外婆沒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後兒子又說:“媽媽,我覺得你好可憐啊,你都不能跟你媽媽一起!”

我這才明白,兒子不想長大,是怕長大了就要與我分開。我安慰他說:“沒事,你長大了就不需要媽媽照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

兒子擺擺手,着急地說:“不是的,不是的!媽媽,我是想到你沒有媽媽照顧好可憐,我怕我長大了離開了你,你就更可憐了。”兒子的話似一股暖暖的氣流,氤氳我心。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在一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時,就打斷兒子,實際是中途我確實有強制中終止話題的打算,因爲我兒子經常會跟我說:“媽媽,我不想變老!”、“媽媽,我不想老死!”之類的話。小小的年紀,小小的腦瓜,裝的東西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他奶奶每次聽到他說“老啊、死啊”之類的也是很忌諱,所以我們每次都沒有讓這個話題繼續下去,而是用斥責或轉移話題終止。

《非暴力溝通》第七章中,告訴我們要用全身心傾聽,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的體會他人,也許正是因爲我放下對兒子“這個問題太沒意義”的主觀判斷,才讓我在寒冬臘月中聆聽到最美的“春天”。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8

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馬歇爾早年的經歷引發他對探求和平解決衝突方法的興趣。他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寫到:

“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

非暴力溝通希望人們正視自己的需求,同時使用一種溫和和有效的方式進行溝通。

以下是一個非暴力溝通實踐者敘述他的一段經歷,在這段經歷中,他試圖兼顧雙方的需要:

“每次週六去黃莊中發電子市場看攤,中午我都到一家小飯館吃一碗‘素刀削麪’。選單上本來是沒有這樣一個飯菜種類的,5元一碗刀削麪的標準‘配置’是有肉的,我第一次進這家飯館時,問有沒有素刀削麪,老闆娘說有,也是5元,端上來一看,很清靜的一碗麪上放着兩片油菜葉,再加一點鹽和香油,我很喜歡,只是覺得菜放得太少了。

後來我一直在這家小店吃,老闆娘一見我來,不等我說,就衝着廚房吆喝,一碗素刀削麪,每次碗裏都有菜葉,或一片,或兩片,我每次也照例心裏暗暗埋怨一下,就是菜少了點。

我多次想到人們在表達自己需要時的困難性,有時表達需要是令人很恐懼害怕的事,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普通要求,在想表達需要時也有很多擔心。在中午吃飯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既然我不滿意吃的面裏菜少,爲什麼不向老闆娘說,請她多加一些呢?我擔心老闆娘會因爲這個新增的請求鬧心麼?擔心被拒絕麼?加多一些菜會增加一些成本,我體會老闆娘內心一定會看重不要損失利潤,我看重多一些蔬菜對我身體平衡的重要性,如果我爲多加的蔬菜額外多負擔一塊錢,這樣雙方的需要就都會得到滿足了。

在進了小店後,老闆娘照例吆喝,‘一碗素刀削麪’,她的山西口音很動聽。我趕緊說:‘能不能加一塊錢的菜?’老闆娘沒有表現出任何詫異,馬上向廚房喊道:‘一碗素刀削麪加一塊錢的菜。’然後對我笑着說:‘要是夏天就不用加了,現在是冬天……’我答道:‘是啊,現在菜比肉還貴,我知道的。’面上來了,菜很多,我吃得很舒服,臨出店門時,老闆娘像往常一樣笑着說:‘慢走,再來。’但我感覺我們之間的聯繫似乎又加深了。”

非暴力溝通的基本要素有四個:

1.觀察 觀察是指對事實進行儘量客觀的描述,比如上文例子,描述應該是“這碗麪沒有肉,有兩片菜。”

2.感受 你對一件事的感受如何?體會和表達感受,是一種能力。我們對事物的感受來自於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外界人事的看法。這是一種主觀感受,即舒服或不舒服,開心或不開心。

3.需要 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比如,有多吃青菜的需要,就對只放兩片菜的面感到不滿。

4.請求 爲了改變現狀,我的請求是什麼?我們可以坦白地提出自己的請求,根據對方的反映和態度來進行協商,直到問題解決。

學會非暴力溝通,會讓生活變得更有幸福感,更有效率。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9

這段時間有點疲憊,心中那個懶惰的小我時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學習也讓我焦慮,書讀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時間孩子生病,落了許多課,最近忙着惡補,家裏家外判若兩人。在外面和風細雨,在家裏一看到兒子不急不憂的神態,心裏就極度不舒服,雖不是河東獅吼,勉強的微笑也是醜陋至極。兒子說我沒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書桌上寫了“耐心”。看到我寫了“耐心”,自己也寫下了“認真”二字,說:“希望自己寫作業能專心,不讓媽媽生氣了。”當聽到兒子的話,心中滿是悔恨。

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對孩子那份直執(我所期望的),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爲我害怕失敗(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執行,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習如何讓愛融入生活,世間最大的誤區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觀察,道德評判,比較,強人所難),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給予對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給予對方我們想給予的。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心態的建設,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10

在讀《非暴力溝通》一書之前,我以爲“暴力溝通”只是“衝突”和“爭端”。但是現在,讀了《非暴力溝通》之後,我認識到了“暴力溝通”不止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着許多“暴力行爲”。語言暴力就是一種隱性的暴力行爲,殺人於無形!

正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和快踏入更年期的父母的相狀態就是互相傷害的狀態。典型的暴力溝通!

在家中,媽媽就像是清晨的麻雀,叭叭個沒完。從進入房間叫你起牀,她會說:“怎麼又把房間弄得這麼亂啊!這垃圾也不扔進垃圾桶裏!”這個時候,本來睡意還未散去的你可能會頂上去“不用你管,我等等會收拾!”正是你下意識的一句話,也許並沒有惡意,語氣也很平緩,那也不行!你已經扳了機關,子彈止不住的往外飛!媽媽是時候拿你跟XX比較了!“不用我管!不用我管!你什麼時候能像XX那麼棒就不用我管了!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務,家務不行,學習,學習不靈!跟你爸一個樣,沒出息!”你還沒接上話呢!你爸就登場了。爸爸這一個角色亦敵亦友,不只要他不說話那一句話,就還好。哪一句?就是“我是你爸,所以你......”

很多中國家庭是不會直接地,露骨地表達愛意。中國的許多孩子也是怯於表達自已內心的想法。家長們覺得自已對孩子已經是夠上心,給的愛已經夠多的了,但是有沒有想過您付出的愛,您的孩子沒有感受到,或者他拒絕接受呢?不停地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打擊往往大於激勵,而命令式的“我是你爸爸”更是讓人產生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窒息感!

家庭是由愛建築的,是成員們獲取溫暖的避風港。如果因爲溝通不得當,而破壞了家庭和睦,那就不好了!我們要勇敢邁出第一步,示愛。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還要常懷感恩之心,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把我們養育成人,對我們呵護備至的人。我們不能一昧地索取而不付出。我們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讓家更牢固,讓愛永存!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11

看過這一部分內容之前,我曾經無數次的跟自己講過,我有多少多少問題,遇到棘手問題我都處理不好,我總是愛鑽牛角尖,我處理不好這樣,那樣的問題,很真實,真的太多太多了……我幾乎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把我的煩惱,憂鬱等一些的負面情緒,帶到了家庭中去,帶到了工作中去,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

看過這部分以後,我豁然開朗,彷彿有太陽的光芒穿過了烏雲照到我心裏來了。我理解了我的不完美,我是一個有意義的生命的存在,我尊重、愛護我自己。但我面對挫折、面對遺憾時,我可以把這當做是一次學習的過程,我專注於我的需要,愛惜自己。以前,我跟我愛人交流時,總是爭鋒相對,我們總是在指責對方的我們自己認爲的不足,幾乎每一次交流都是不愉快的的收場。現在,我會去體會他的想法和體會他的想法後帶給我的感受是什麼,我的需求是什麼,如果我們的觀點不一致,那麼我可以從體會中學到什麼,很不錯的感受,現在我們可以溝通的內容越來越多了。當然,不能否認,還是會在一些問題上(比如孩子教育)有一些爭執,但是好很多了。以前會認爲這種行爲叫做妥協,不,我現在不這麼認爲了,這是尊重、理解和包容,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

再說一下關於生氣的理解。面對一件我不能認同,或者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的時候,通常我會很憤怒,生氣,用暴力的方式發泄。比如,這次孩子的週考很差,他爸爸已經很憤怒了,險些失去理智。因爲孩子開學前兩週還可以,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被同寢室的孩子影響,注意力放在了打扮自己(這是我的猜想,孩子沒有認同)上,不想做複習,整理。讀後感·班主任也說的很嚴重,他的狀態很浮躁,對老師的批評嗤之以鼻,一副很不在乎的樣子,對老師的批評很不禮貌。按照我以前,我肯定會大喊大叫,拿出一大堆我認爲對孩子好的道理來,最終換取的是孩子對抗,然後……惡性循環就開始了。我想了想,還是選擇體會孩子的感受,體會老師的感受,體會我自己的感受。很奇怪,我的心裏很平靜。

晚上,孩子做完作業,我嘗試着運用傾聽的方法,然後去和孩子一起分析整件事情,其實是有兩個方面組成的。首先,是成績的下降;然後,是面對下降的成績的我們的感受。我們着重交流了一下第二方面,聽聽他生氣的地方,感受一下我們和老師生氣的地方。最後再談他在學習方面遇到的困難。我不能很有把握的說,對孩子起到了翻天覆地的作用,但是,我觀察到,至少他也是用一種平和的心情和我交流的。關於改進學習的方法,我們有了一些一致的想法。

學的還是膚淺,多多學習,反覆練習,功夫爲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12

在書中,可以感受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可以體會到“人情似紙紙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無常;亦可以領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命真諦。——題記

沿着歷史的長河,讀唐詩,品宋詞,唱元曲,萬千風景,皆在書中。年少時的我,也曾意氣風發,恰同學少年!約三五好友,一起喝茶,一起談讀書心得。在參加工作以後,雖然忙碌,但閒暇之餘仍會抽空閱讀、聽書。書,能讓人清醒,亦會讓人變得曠達。

最近在一書一課APP上聽了樊登老師的《非暴力溝通》,讓我受益匪淺,透過傾聽,我學習到一套標準化的溝通方法。在員工學院素質提升培訓中,我已經接觸學習過“非暴力溝通”這個概念,透過非暴力溝通,可以讓我們找到一套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爲恰當的理解。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原來非暴力溝通如此重要。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是觀察,好多事情我們一張口就是評論,而非事實。在工作中,作爲一名任職管理人員,在和員工溝通時,我們是需要觀察員工情緒的,我們無法選擇一些事,我們可以選擇面對一些事的態度,不可居高臨下,不可道聽途說,不可張口即來,這一點真的挺難的。因爲我們總會情不自禁的闡述一些我們的觀點。事實是最不會引起對方反感的,書中說,“不帶評論的觀察這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然後是感同身受,我們要同員工站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一個人生氣,一定是他的需求沒有滿足,我們要找到感受的根源,提出具體的要求,明確談話的目的,這樣才能達到上下級之間的有效溝通。

下班回到家中,因爲工作關係,我們和孩子在溝通時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平時我們參與孩子的學習成長很少,但當自己偶爾參與進來時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便開始了“暴力溝通”,不學習時,歲月靜好,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我們只有轉變自己的溝通方式,找到行之有效的溝通方法,方可展開父與子之間的溝通交流。

《非暴力溝通》這段音頻,我總共聽了三次,每次聽完這本書,我都更深刻地瞭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是聽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爲淺薄。但我相信隨着閱讀次數的增多,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越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在一書一課APP中,我還聽了很多好書,在這有限的時間中,我願從書中汲取更多,看更美的世界,願讀書成爲我們每個人的習慣!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13

暴力,只能說明一個人沒有修養、素質。暴力也包括髮怒,打架,大喊大叫,自從我聽過樊登講的《非暴力溝通》以後,我也真正瞭解了外非暴力的作用。

首先就是讓我們區分事實和觀點,觀點就是一個人認爲的事情,但認爲也許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用一些粗暴的語言去評價一個人。這可能激怒你說的情緒,使兩人扭纏在一起。說到感受,就是發自內心的想法或建議,想讓別人採納,這就是非暴力。政治老師上課也講過:情緒是互相傳染的,既然你這麼溫和地對我提建議,我也願意改正。這也從而輕鬆地把一個矛盾解開了。

溝通一詞極爲重要,因爲溝通"並不是吵架、頂嘴,而是抒發自身情感與感受,樊登在書中講了一件小事,一個婦女需要減肥,但她的丈夫卻是一個高瘦的的男人,由於她的減肥計劃,都沒有吃過正經的飯。一開始,他們也因爲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後來,有了一個人開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去和局,後來成功了,這是因爲那個婦女的丈夫說出自己的建議,如:請你不要怎樣,該怎樣,而不要大聲喊不能怎樣!這只是直接的觀點,沒有提出合理的建議,別人也就不知道怎麼去跟你溝通。成爲暴力溝通的原因就是因爲某一個事情,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消除暴力溝通就是表達自己感受。

這就是我聽完《非暴力溝通》的感悟,表達自己的建議與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 篇14

也許我們並不認爲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透過這本書《非暴力溝通》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發現了問題該怎麼解決呢?從說話方式上可以做一些改進。非暴力溝通模式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在我兒子眼中就是一個暴脾氣的媽媽,後來我們家兒子給我起了一個錯號,叫暴躁媽媽,其實很多時候我的問題很大,以前根本不知道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爲我是一個年輕媽媽,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強加給兒子,經常孩子作業不是很懂的時候我總是拿他和其他小孩子做比較,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聽話些,聰明些,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孩子還沒說完話的時候打斷他,不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透過蘇老師給我們提供的這個平臺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共讀這本書《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覺非常受用。依照它介紹的方法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書裏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歸責於對方。其實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話方式就可以改變他們這些“屢教不改”的行爲。比如,文章開頭談到的那位母親。母親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當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亂丟在地上,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爲我很不喜歡家裏看起來凌亂,可以請你撿起來嗎?或是以後你可以玩耍後自己將玩具收進玩具箱裏嗎?”這本書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它還從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們如何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懂得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學會觀察內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

本書並不是教人如何說話的工具書,只講方法治標不治本,我認爲書中提到的一些思維模式是非暴力共同的精髓。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從心底認同這個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溝通。所以我打算從自己做起,改變與他人的溝通方式,嘗試在自己的身邊構建起一個有愛的世界。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不說這本書有多麼神奇至少對自己的溝通能力有很好的提升,看世界的角度也會美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