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

論文1.47W

創新思維是指人們透過對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運用,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類比、聯想、分析、綜合,探索新的現象和規律,以產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它與常規思維相比,具有多向性、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可以認爲凡是能創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發現新路子的思維都屬於創新思維。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呢?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

一、實踐和探索求異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在實踐中加以探索

實踐操作是數學教學中構建新知識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教材爲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探索的機會,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探索,讓學生把操作和思維聯繫起來,在實踐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教學“直線、線段、射線和角”這節課時,講授完新知,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用我們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學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有的學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種畫法:60°=90°—30°、30°=90°—60°、45°=90°—45°等。甚至於有的學生想到角的一條邊可以看成一個180°的角來得到一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還有的學生得到在初中將要學習的角:210°=180°+30°、240°=180°+60°、270°=180°+90°、225°=180°+45°等。甚至還有的學生與同桌合作,利用三角板找到了更多新的角。實際操作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能使學生從摸一摸、看一看、動一動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鍛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

2、在求異中進行創新

求異思維是對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尋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它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思維方法。任何發現和發明,任何科學理論的創立,都是建立在求異思維的基礎上的,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首先,要鼓勵學生敢問、多發問。問題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所以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提問題、多提問題,這樣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其次,應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訓練,在教學中力求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用“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如:“一輛汽車3小時行駛120千米,照這樣計算,要行駛360千米,需要幾小時?”看似一道簡單的應用題,在教師“看誰的解題方法多”一句話激發下,學生思維非常積極,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思考:360÷(120÷3);3×(360÷120);120:3=360:X。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維發散訓練,將會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再現創新過程,培育創新思維

1、重視教學過程,激勵創新思維

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是創新的前提。不展現事物的發展變化和思維活動的過程,不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難激勵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導致被動學習。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輕結論、重過程,教給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方法,引導學生開動大腦參與學習,使教學內容與大腦中原有的知識經驗產生同構,建立起非人爲的本質聯繫,激勵學生創新學習的思維活動。

“直線、射線、線段”的教學,讓學生看書上的結論用了不到一分鐘。爲了讓學生弄清“直線、射線、線段”的聯繫和區別,我設計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首先從不同類型的線入手,觀察“直的線”和“曲線”;讓學生感性認識“直線、射線、線段”都是“直的線”,接着讓學生隨着計算機的演示從“能否延長”、“能否度量”、“幾個端點”等方面弄清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最後再透過學習教材與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動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學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利用已有生活經驗建構起了新的知識,也掌握了學習、思考的方法。

2、重視多向交流,在多向互動中激活創新思維

學會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所必需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應當提倡的組織方式。從課堂教學改革上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採用。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時,首先用電腦顯示了“小熊買東西”的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列出算式65—23,然後同桌合作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有的學生想出了65—3=62,62—20=42;有的學生用5—3=2,60—20=40,40+2=42;還有的學生大膽嘗試用豎式計算……。教學42—28,因爲是退位減法,難度增大了,老師採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讓學生擺小棒,引導學生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有的學生模仿前面豎式的做法,有的學生在擺小棒中受到啓發,用30—28=2,2+12=14;有的用12—8=4,30—20=10,4+10=14。關鍵處讓學生討論,難點處讓學生交流、合作,鼓勵學生大膽彙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質疑。兩次有層次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求異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說互議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格透過相互交流,能夠互相影響、互相激勵。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針對學科的特點,做到適時、適度、自然結合,同時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做到有趣、有力。這樣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會在教學的驚訝和發現中逐步培養和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