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

論文1.18W

當前品德與社會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別是農村小學這種狀況尤甚。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有許多,如:社會、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這門課程、教師本身素質跟不上這門新課程的發展等。如何才能使當前農村小學的品德與社會課程不流於形式,不再成爲所謂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無的課程。透過教學實踐,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論文

一、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

品德與社會是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重要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的重視與否,課程上得好與壞,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作爲一名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與學生平等交流,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例如:有的學生知道自己長大了,自己想做家務可是家長不允許。於是,有的學生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不是我不願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對這種想法,我就適時引導學生去討論怎樣去爭取實踐的機會。

有的學生說:“我就跟他們講道理,如果不聽我就給他們寫一封信說明我的想法。”

有的學生說:“我家裏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們同意。”

也有的說:“我就偷偷地做,讓他們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說:“確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困難,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現實,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它們。回去後,選擇適合你的辦法去試一試,也許就成功了。老師相信你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有了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建議,再去實踐,得到的可能會更多。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爲實踐產生衝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些正確的、善良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產生懷疑。我們的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怎麼做?”,而是要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麼做?人們會有什麼評價?”從而在生活中真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標準。因此,我認爲我們的教學應該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知行統一才能發揮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

二、結合實際,讓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點

我們國家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因此農村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必須面向農村,緊密結合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農村、愛勞動的教育。現在就有許多身在農村而不愛村、不愛勞動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普遍很好,他們學習的動力是考上大學,走出農門,離開家鄉……這樣的想法是偏面的。這種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社會、個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這時如果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這就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在教《我的勞動感受》一課時,我首先用類比法引導學生說說參與勞動的不同感受,從而教育學生要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熱愛農村。

其次,要結合品德與社會課加強農業科技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在農業生產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種植》一課時,先播放VCD多媒體課件,做“農事5分鐘新聞發佈會”,對學生進行農業科技教育,再組織學生展開“種子發芽”的條件討論。然後結合類似事例,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於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長大攀登科學高峯的自覺性。

三、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開

農村小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說教爲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改變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就要改變過去的以說教爲主的教學模式。經過這幾年教學的不斷實踐,我探索出以下幾種較爲有效的教學模式。

1.明理激情導行模式

這是在傳統的講解模式基礎上演化而來的,適用於品德與社會新授課中的各種課型。它是以教師爲主導,透過直觀演示、口頭講解、文字閱讀、評價行爲、激發情感等手段傳遞資訊。學生透過觀察感知、理解教材、動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後由教師評價提出行爲要求。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道德知識或某一方面的行爲方式。選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在教《我送老師一支花》一課時,提出了“老師像紅燭,無私奉獻青春年華”“老師像園丁,辛勤培育現代化建設人才”“我們要尊敬老師”的觀點之後,教師可推心置腹地向學生談談自己在教師的關懷下成長的故事,以及對教師工作的情感體驗,然後讓學生談他心中的老師,使師生間產生感情上的認同和共鳴,促使學生主動地以實際行動來尊敬老師,提高了教學實效。

2.“問題──討論”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着眼於學生個人的潛能和整個人格的發展,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機會,培養學生“悟理──講理──用理”的能力,適用於哲理性較強的課。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模式最受學生歡迎。

3.角色扮演模式

這種模式透過設定與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向生活“取樣”,從中引出相應的情緒反應和行爲。這種模式比較適用於以行爲訓練爲主的課和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這種模式,往往在課後還自發地圍在一起繼續“扮演角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收到的效益較好。

總之,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目前雖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這些不足是可以彌補的,只要我們重視它、認識它、理解它,那麼我們就能解決它。同時我們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將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使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能夠達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從而讓品德與社會真正地走進農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