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轉化後進生的學科論文

論文5.96K

一、後進生現象與分析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轉化後進生的學科論文

1、何謂後進生?

初步理解就在那些正常的生理狀態下,品德不良、學習成績跟不上同齡的學生。亦即它不是指那些大腦器官損傷而引起的認識活動持續阻礙的屬特殊教育問題的“智力落後學生”,而是指在正常生長髮育過程中那些品德差、學習差的“雙差生”或學習雖不差,但各種行爲習慣較差的學生,要防止只看學生的成績,不重思想品德,成績好、考高分就“一俊遮百醜”的傾向。

對於後進生的標準問題,我們應該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理解和看待,它是衡量學校教育工作與學生的重要尺度和依據。國務院在發佈《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從以上幾方面來衡量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對後進生作出一個這樣的定義:後進生是指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差或者某些方面相當差的學生。從外延方面看,可以包括形態、生理、心理、品德等水平的差異。

二、運用賞識教育進行後進生轉化

正確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把握其內在價值,是我們實施賞識教育,積極轉化後進生的關鍵。

1、 對賞識教育的理解

賞識教育即“賞識成功教育”。有人理解爲教孩子說話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用過的方法。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說話、走路時,心態最好,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會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讚揚。即使學得慢一點,父母也很有耐心,並給予最大的支援,而且,父母總是以欣賞的目光關注着孩子從零開始的每一點進步,在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時,孩子們已開始充滿自信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這說明了孩子是在父母的關愛、幫助和欣賞中成長的;從《現代漢語詞典》對“賞識”一詞的解釋看:“賞識是指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說明了“賞識”具有 對某種“才能與價值”的重視和讚揚;有的認爲:“賞識的實質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注重後進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對成功的體驗,多爲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從以上意思可以歸納爲:賞識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進步與成功予以重視和讚揚的教育。可見,它面向的是不同層面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從自己的起點開始,去體驗成功,實現自我。

2、賞識教育的價值

價值反映的是每個人所需求的東西,如目標、愛好、以及最終地位等,或者反映的是人們心中關於美好的和正確事物的觀念,價值是內在的主觀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倫理的、美學的、和個人喜好的標準。“因而,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和美好的事物就是有價值的,人格尊嚴、平等、受到重視、讚揚與尊重等都是人們所希求的東西,應是價值的存在形態。那麼,賞識教育就是爲了保障其價值在教育教學中的實現,特別是讓差生,他們受到的傷害可能最多,如有來自教師的、同學的、家長的,甚至有時是自己的(有時他們連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因此,他們更需要受到公平的對待,也希望自己受到重視與讚揚,找回自我價值,這也正是賞識教育的價值目標所在。

3、賞識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運用賞識教育去正確地看待學生,轉化差生,對我們的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具有積極的意義。

(1)、樹立賞識教育的意識

教師樹立賞識教育意識是實施賞識教育的開端,只有這種意識的形成纔有利於這種觀念的形成以及昇華,對教育教學纔有指導意義。體育教師理解和把握賞識教育及其內涵,從心理上接受和重視差生,讓差生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那麼,這種轉化工作才具有實質意義。

(2)、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公正、平等是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應該遵循的基本準則。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公正平等地對待全體學生,那麼,教學中的民主氣氛將受到破壞,基本的教學秩序就難以維持。尊重與被尊重是相互的,社會學家認爲:”人的行爲是互動行爲,即引起他人行爲的行爲。“因而,教學中教師的意識、言行和態度對學生具有重要影響。

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就是指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管學生是優生還是後進生,教師都應當同樣地給予關愛、理解和重視,這是一個待人公平與否的問題,也是對人的權利的尊重。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是這個道理。

(3)、重視後進生的存在,給予必要的”傾斜“。

在教學中,優生和後進生往往是教師最敏感的話題,說到無不認識,濤濤不絕,然而對後進生往往缺乏深入的瞭解,多以輕視的目光對待或者忽略其存在,這種被”忽略和輕視感“讓學生受到無形的打擊,好像自己在教師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在似的,自信心受到挑戰,而心理上的體驗更強烈。因爲”輕視與忽略“給人以歧視感,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不平等教育“或”歧視教育“的表現,與現代教育思想相悖,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而,我們應當對其成長給予積極地關注。

(4)、 消除威脅,體驗成功

消除學習上的威脅因素,創設生動和諧的學習環境,是後進生體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第一,差生需要建立成功感與成就感。心理學認爲:”成功使人愉悅,充滿信心“。後進生尤其需要體驗成功,這是因爲他們所體驗到的失敗多於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學生更爲強烈。多給後進生取得成功的機會,充分展示其優勢,讓他們在同學中得到肯定性的評價;第二,避免學習上的威脅。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生在較少威脅的教育情境下才會有效的學習。“這對於後進生具有一定意義。由於後進生受到的批評、指責比一般的學生多,或者成績、外貌不如別人等,產生自卑、喪失自信心。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給後進生創造一個沒有”威脅“的友善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積極爲其創設教學情境,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寓教於樂,減少阻力與挫折,幫助其建立自信心、體驗成就感,這對後進生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

(5)、 運用賞識手段激勵自我教育,培養優良品質

專家認爲:”自我教育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自覺能動性表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激勵學生的自我教育對我們轉化後進生及德育工作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賞識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種教育手段,它的激勵作用具有顯著性和多樣性。對學生的學習行爲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評價,教師要作好輿論導向,以肯定性評價爲主,特別是對後進生的重視與中肯適度的評價,使之感到自我價值的迴歸。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當本人的經驗與別人(特別是他認爲最重要的人)對他的行爲評價相結合時,便可形成一個人的價值觀念。“這一點對後進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中,對較差的學生的學習、品德的進步的肯定,對學生的優勢和長處正確評價,能積極地引導”他們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價值觀態度體系,從而使學習者自己教育自己。“二是利用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在教學活動中,透過集體與個人的榮譽、成功、快樂、失敗等的分享達到精神上的激勵,進而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積極營造一種激勵氛圍,特別是對後進生的讚揚、肯定和欣賞以及分享其成功,幫助他們最終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