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育論文

論文3.34W

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學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爲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利用物理探索題和物理學史,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滲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下面是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來與同行們交流。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育論文

一、在關注中培養探究慾望

科技的發展給環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嚴重地困擾着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在學習水循環與水資源時,我讓學生先做了這樣一件事:調查自己居住區水污染現象的原因及提出解決辦法。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悉的事入手,再擴展到更廣的範圍,結合閱讀教科書、上網搜尋等手段,並把同學們交上來的材料分類和歸納,反饋給他們資源共享,使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清醒地認識到了我國水資源的緊缺,認識到了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和不斷污染給人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帶來的巨大影響,認識到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我做起,節約用水。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去走訪、調查就有了基礎,也很感興趣,很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二、在體驗中領悟科學方法

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相似的過程……“科學是一種探究精神,而不是對知識本身的佔有。”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有的知識可能被修正甚至被淘汰,但是,伴隨着這種知識而產生的探究精神,卻可以讓學生受用終身,這就表現出了非常可貴的人文價值。所以,在物理科學探究中,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和時間,使他們能像科學家那樣在“真槍實彈”式的探究過程中經歷、感悟,體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從而逐步領悟科學的本質。

例如,在“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實驗教學中,第一步,我提供給學生的器材,有小鐵片、小玻璃瓶、小木塊、水、燒杯、鹽、彈簧測力計、線;學生自帶塑料尺和橡皮。我先讓學生想辦法:怎樣讓這些物體浮在液麪上?看誰的方法最多。

一時間,學生勁頭十足,實驗室成了“戰場”:討論、爭論、表演……學生心靈深處的慾望被激發出來了。最後,學生得到的方法五花八門,但絕大多數都有道理。第二步,我要求學生尋找物體浮沉的條件。這時學生的興趣更濃了……這樣,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進行科學探究,親身體驗,集思廣益,得到了許多方法,有些甚至是書本上沒有提到的,這是學生獲得的可貴的探究成果。

三、在關愛中培養學習興趣

物理知識來自生活、自然,其中有許多和動植物、人的生命現象相關的內容。“生命是寶貴的”,但在物理教學中,“人文關懷”流失的現象卻依然存在。例如,在“物體的導熱性”實驗中,有許多教師常做這樣一個“生動”的實驗——煮小魚:把小魚放入裝有適量水的試管底部,小魚在遊動,再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上部的水,過一段時間,上部的水已沸騰了,而下部的小魚還在遊動,以此來說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實驗應該是“抓眼球”的,從物理學的角度看,能說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但從人文的.層面看,從那些善良、可愛的孩子吃驚、迷惑的目光裏,我們每一個物理教師真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一下,這樣的實驗會不會澆滅學生單純而天真的火花,從而開動腦筋,設計出既能呈現物體導熱性的科學事實又能體現人文關懷的趣味性實驗。

四、發掘有趣的探究素材

在物理教科書中,每一章的開始,既有韻味十足的科學精華短語,又有詩情畫意的科學小詩;既有動漫式的插圖,又有經典式的照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更要激活學生內心的“趣”,讓學生想學、樂學,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教師要採取各種靈活的方法,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滲透,讓每個參與教學活動的同學都能獲得求知的快樂感。例如,在“神奇的升力”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摺紙飛機,讓紙飛機飛起來,看誰的飛機飛得高、飛得遠;再讓相應的學生談談這樣做的原因等,引出升力概念;然後,組織學生實驗:“倔強的紙片”、“不聽話的乒乓球”、“做個簡易噴霧器”……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動手興趣高漲。

五、科學評價促進探究教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髮展方面的作用,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製作、討論等方面表現的評價,倡導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體事實,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透過評價都能看到自己在發展中的長處。

在實驗教學中,有的學生爲了應付檢查,實驗沒有認真觀察,沒有認真完成,就可能把其他同學的實驗成果“照搬”過來。這時,簡單的批評甚至訓斥,其結果是最最糟糕的。但如果從他做這件事的起因與他敞開心扉交流,指出其值得表揚之處(如不管怎樣,能“完成”實驗讓老師檢查,就表明你還是想學的),就會讓他從內心感到慚愧,並有信心認真學習……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所以,寬容學生,給他一個表白的機會,其實是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糾錯的臺階。這樣,受挫折的學生可重拾可貴的信心,能夠在今後的學習及科學探究中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以致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