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探究能力與培養思考論文

論文2.39W

科學可以使教育進入美好的境界,讓探索的慾望和好奇心伴隨生命的始終。小學的科學教學爲培養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多種訓練的機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使他們成爲21世紀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兩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應當改變以往舊的教育觀念,樹立“學爲主體”的觀念,並根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等特點,及時地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課堂中真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認識。

小學科學教學探究能力與培養思考論文

1.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避免單純地靠一本教科書來灌輸知識,必須把它轉化爲利用投影、實物、標本等多種教學媒體啓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透過教師的引導、主持、評價來激勵和指導學生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1.1指導觀察,分組實驗;教師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尋找銅、鐵、鋁、錫的四個共同特徵,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1.2啓發引導,設計實驗;教師要善於藉助實驗提出問題,啓發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第一組實驗方法自行設計第二組實驗,研究木棍、粉筆、瓦片與銅、鐵、鋁、錫不屬於同一類物體。這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1.3組織討論,歸納總結;在學生已經完成兩組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金屬有哪些共同特徵。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各實驗小組討論完畢之後,教師進行歸納概括,總結出金屬的共同特徵。

1.4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爲了進一步掌握金屬的共同特徵,教師運用了投影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多種物體中辨別金屬,既做到了新授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也擴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透過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啓發設計實驗、組織觀察討論、歸納概括總結、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等活動中完成。

2.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應該透過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親自動手參與做實驗的活動,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分析、探索、研究,學會進行科學試驗的本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爲真正的主體。

2.1觀察思考,分組實驗;學生對教師展示的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進行認真細緻地觀察,並大膽地進行實驗。

2.2自行設計實驗過程;學生由第一組實驗獲取的知識聯想與第二組實驗之間的關係,然後各實驗小組展開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彙報實驗結果。

2.3小組討論,大膽發言,由於學生在獲取兩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掌握了知識,有話可說,就會踊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主動參與實驗小組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一個課堂教學高潮。

2.4運用概念辯別金屬;衆所周知,教學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在科學課《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中,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識別金屬,知道有些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由於教學活動組織得充分,學生掌握了金屬的特性、共性,根據金屬的共性、特色,學生能夠很快從多種常見的物體中辨別出金屬,並說出辨別的方法,教學目的實現就成爲一種可能。

2.5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教材,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並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掌握新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透過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分組實驗、觀察思考、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大膽發言、辨別金屬等活動中完成。

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感情也會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縮短教師與學生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教師更準確地認識學生、把握學生、親近學生,從而溝通知識傳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暢。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