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差異發展論文

論文1.4W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差異發展,已成爲當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課題。如何在大班額的課堂上,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呢?我們的做法是: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差異發展論文

一創設課堂情境,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學習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活動,它自始自終都伴隨着情感的認識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着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種較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從而誘發學生的差異發展。使優生更優。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做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互相合作,對關鍵性的問題展開討論,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講錯了也不要緊;鼓勵學生勇敢發言,積極爭議,例如在計算“25×96”時,學生中出現瞭如下多種解法:

(1)25×96=2400

(2)25×96=(25×4)×24=2400

(3)25×96=25×(90+6)=2400

(4)25×96=25×(100-4)=2500-100=2400

(5)25×96=(25×4)×(96÷4)=2400

教學時,先讓學生說說這樣計算的理由,然後評議哪種算法比較好,於是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解題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饋資訊,促使“創新求異”的思維在兒童心靈中萌發。

又如計算18×97+55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把題目加以變形後,再運用定律進行簡便計算:18×97+55=18×97+18×3+1=18×(97+3)+1=1801。教師在指導學生解答此類型題時,應對學生解法中有創造性的給予肯定,注重鼓勵和支援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誘發學生的差異發展。

二加強課堂作業指導,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時,教師不僅要留意學生解題的正誤,更要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適時以精妙之語言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啓發學生拓展思路,發揮潛能。如學生在課堂上解答“中和村計劃挖一條長800米的水渠,前4天挖了全長的,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水渠還需要幾天挖完?”一題時,學生的解法是:(800-800×)÷(800×÷4)=16(天)。當學生完成後接着教師提問:“如果工作總量發生了變化,同學們會解嗎?”,“如果總量不知道,同學們還能解答嗎?”學生透過教師啓發,積極思考,於是相繼列出:

⑴(1-)÷(÷4)=16(天)⑵4×[(1-)÷]=16(天)

⑶1÷(÷4)-4=16(天)⑷4÷-4=16(天)

等正確而簡捷的算式,這時教師又對用:“4÷-4”這種解法的同學給予表揚,同時還對前幾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找出規律。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肯定,進一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了學生差異性發展。

三設定課堂疑問,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設定適宜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發散思考。例如,在複習計算題時,教師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2”,這時學生一看紛紛舉手回答:2=2,2+0=2,100—98=2,3-1=2,20÷10=2,2×1=2……等。接着,教師又指出這是整數範圍內的一步計算。如果是整數的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那麼“?=2”呢?這時學生積極動腦分別回答:6×5-(5-1)×7=2,5÷4×0+8-6=2……等。教師再次指出,如果是分數呢?這時學生舉出的算式越來越多,分別回答+=2,-=2……等。這時教師又因勢利導地說,如果是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混合運算“?=2”呢?這時同學們就帶着急於探求知識的心情去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紛紛寫出不同的式子。同時,教師對寫出正確式子的學生給予表揚。

接着教師又寫出算式[60-(35×357-35×356)]÷25×12要求學生計算,。結果學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演算這道題,就在這時,教師提示,先請同學們觀察此題的特點,再運用運算定律能否巧算。最後,學生巧妙地解答了此題。

[60-(35×357-35×356)]÷25×12

=[60-35×(357-356)]÷25×12

=[60-35]÷25×12

=25÷25×12

=12

透過這道題的解答,引導學生把這種解法與常規解法相比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差異發展。

四消除課堂膽怯,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地獲取新知的過程。因此,要從小培養學生敢於衝破常規習俗,大膽嘗試探索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與創新志向,鼓勵學生在創新中學習。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前,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識,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代替,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如教學“倒數”時,在學生理解了倒數的意義後,我們一改以往由教師出題讓學生求倒數的做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出題。當第一個學生出的倒數是多少時,大家很快說出它的倒數。當第2個學生出時,教師就在這時提出:同學們能否出有新穎的題目?這一下,學生積極動腦,出的數有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甚至有特殊的“1”、“0”等,且求倒數的積極性特別高,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每當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不端現成飯給學生”,不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膽怯心理,設計問題讓學生繼續思考,給予思考性指導。最後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答案

又如,在教學圓環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先出示圓環的面積圖,並列出以下算式:(1)R2-2(2)(R-)2

(3)(R2-2)。然後教師提問:以上三種計算圓環的面積正確嗎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嘗試。有的學生列(1),有的學生列(2),也有的學生列(3),列(2)的學生顯然是錯的,對此,教師沒有直接給予否定,而是讓學生大膽說出思考過程,對學生用外圓的面積減出內圓面積的思路予以充分肯定,並對學生用乘法分配律而作出式(2)的思考。教師也給予積極鼓勵。同時指出:同學們敢於大膽思考問題值得表揚,但自己能不能去驗證思考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於是學生紛紛用數代入進行計算後自己發現錯了。我們覺得這樣處理,學生自己糾正錯誤比教師講解更有效,而且保護了學生敢大膽思考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信心,並且消除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膽怯心理,教給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方法,從而促進了學生差異發展。

五課堂上鼓勵探索,促進學生差異發展

課堂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新”“奇”,探索新知的一個過程,新就是新穎、獨特的想法、見解。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設想、解法,發現新的事物、問題,設想新的方法、方案、程序等。奇就是打破常規,衝破傳統,別出心裁,異想天開。常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常人習以爲常的他卻發現了不尋常,常人沒想到的他卻想到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透過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進行培養的。例如:“修一條水渠,上半月修了全長的,下半月比上半月多修400米,正好修完。問上半月修了多少米?”學生的一般解法是:400÷(1--)×=800(米)

學生解答後,老師根據題目的特點,引導學生可這樣思考並解答:一條水渠長5份,上半月修2份,下半月修2份多400米,下半月比上半月多修5-2-2=1……400米。1份就是400米,求上半月的2份是多少?列式爲:400×2=800米

透過分析思考,學生的解題思路活了,同學們爭先恐後說出了多種解法,有的用分數解,還有的用方程解,大家的學習興趣很高。

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學生對一些較複雜的應用題就能夠抓住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積極主動地發現新路子,提出新見解,既克服了原來那種模仿例題套的做法,又強化了創新意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差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