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創新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論文

論文1.92W

摘要:隨着《新課標》的頒佈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創新學習必將成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有效載體和驅動器。在基礎教育中如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促使學生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作爲主要的學習方式,從而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創新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論文

一、優化教學內容,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

二、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體現“雙主互動”因材施教。

三、優化測評手段,體現個性差異分層遞進。

關鍵詞:新課改 創新精神 實踐能力

隨着《新課標》的頒佈和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創新學習必將成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有效載體和驅動器。在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種種不適,如缺乏積極的參與熱情;缺乏問題意識、獨立思考能力、獨立運作能力;缺乏時間運籌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合作攻堅能力;缺乏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和創新精神等等。因此,我們在着重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不得不反思在基礎教育中如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促使學生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作爲主要的學習方式,從而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一、優化教學內容,體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

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內容,在選擇上必須解決好是發展知識還是發展能力的問題。傳統的課堂教學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注重“雙基”傳授、強化訓練、有效傳遞,忽略了學生的學與思、學與行、學與能、學與創。結果是發展了知識,課堂教學中是見書不見人,人圍着書轉,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現代教學理論堅持以“人”爲本的課堂教學新觀念,提倡塑造“全人”,這就要求教學具有全息性,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體現“雙主互動”因材施教

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爲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效合作爲基礎,以教師的啓發點撥爲主導,以創新思維訓練爲主線,透過巧妙設疑、布疑、激疑、質疑和科學地釋疑實現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推動課堂高效運轉的動力,是創新學習的基石。

1、創設情境給學生創設問“問題”的時空。

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因基礎與思維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對於這部分學生,除爲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外,還要特別採取啓發式教學,從學生的心理着手,精心設定問題情境,把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多種問題形式和思維載體,如閱讀理解型問題、類比型問題、總結概括性問題、知識遷移型問題、化學與物理生物相關的綜合問題、化學與生活生產實際相關的問題。

2、合作釋疑,教給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分類歸納,及時篩選整理出有層次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教材、查閱工具書或動手實驗,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對於低層次要求的問題,自行解決;中等層次要求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迂迴解答的方式,教師不從正面回答而是高屋建瓴、旁敲側擊地發問學生許多問題,一直到學生自己想通了這些問題,原先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適當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將頭腦中已有的那些認識模組重新組合,遷移上升爲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進而形成更高層次的認知結構。

三、優化測評手段,體現個性差異分層遞進。

評價的目的:優化測評手段,體現個體差異分層遞進。原則: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培養創新;減輕負擔,提高質量。

1、課堂的即時測評。每學完一個完整的知識點,配發一套A、B、C三個層次的思考題。A組以課後習題爲主,顧及學困生;B組把本節的知識點放在全書的認知鏈中“瞻前顧後”設計問題,顧及中等生;C組強調綜合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顧及少數尖子生。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完成學習目標的具體程度,使學生主動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做到對自己負責。

2、改變作業的佈置方式。以自我出題的形式代替教師的指令性計劃。要求學生課下認真複習當天學習的內容,根據目標策略,按了解、識記、理解、應用的不同層次要求設計題目,溫故知新。下一節課前同學間相互交換、做答案和批閱,然後交給教師審閱,分組存檔備案。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田保軍王碩旺編著《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

[2]鄭長龍主編《化學新課程中的問題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祖浩《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開明出版社。

[5]賀湘善吳俊明《基礎教育現代化》.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6]黃煜峯雷靂《初中生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