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兒園故事教學的實施策略論文

論文1.7W

摘要: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要真正發揮這些作用必須採取恰當的方法、遵循正確的原則。

幼兒園故事教學的實施策略論文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園品德策略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3—6歲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期,而嬰幼兒階段的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故事作爲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同時,故事還能較好地應用於其他各項領域,如社會、科學等,能把深奧、抽象的人生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能將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於幼兒閱讀能力有限,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實質上還是以教師講述和幼兒複述的模式爲主。由此可見,如何將故事教學的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關鍵就是教師如何來講故事與幼兒以何種形式複述故事。在此,筆者就簡單談談在自己的教學實際中,是如何實施故事教學的。

一、要講好故事,首先要選好故事

在兒童故事中,有適合少年閱讀的故事,有適合童年期幼兒讀的故事,還有適合幼兒聽的故事,而在適合幼兒聽的故事裏面,又有適合一般欣賞的,還有適合幼兒語言講述的,還有適合幼兒複述的故事。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的爲幼兒選擇好故事。每學期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教學計劃,選好教材。

1.選擇對幼兒成長有意義的故事。從思想性方面的要求是要選擇主題明確、單一,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對幼兒故事的教育性我們要有全面的認識。不能認爲,爲幼兒寫的、講的每一個故事都必須含有品德教育的內容,而應認識到凡是一切對幼兒成長有益的作品,都應視爲思想內容好、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如《蘿蔔回來了》,故事透過小動物們互送食物,反映了新時代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先人後己的道德風尚和美好情感。

2.選擇接近幼兒生活的故事。三歲多的幼兒,各種心理過程帶着明顯的具體形象性,語言對他們雖然也起着一定的指導和調節作用,但單憑語言來理解事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對小班幼兒所講的故事,內容一定要接近他們的生活,是他們所熟悉的`事物形象,使其感到老師講的要像他們所做過的或見過的事情,引起聽故事的興趣。教師還要將故事內容講的具體。如講有關小朋友的事情,就要給小朋友起上名字。

二、教師爲講述故事創造良好環境

爲了使幼兒能集中注意,在講述故事前,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如環境應安靜、整潔;沒有多餘的物品分散幼兒的注意;座位的安排應使全體幼兒能清楚的看到教師的表情和動作。上課後,教師要先組織幼兒安靜的坐好,穩定他們的情緒,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要在安靜的氣氛中開始教學。開始,教師可用有感情的語調來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和願望。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飽滿的情緒,真實的情感,生動而形象的語言,使故事的內容能在幼兒的頭腦中呈現出一幅幅圖畫來。爲此,教師一方面要儘量運用故事的原文講,以保證文學作品的價值,另一方面又必須考慮怎樣把書面語言變成口頭語言。在講述時可對原文作適當的修改,使之口語化。但修改要以不違反作品的原意爲原則。

在講述過程中,對新的詞彙要進行必要的解釋。這種解釋應簡短而自然的進行,儘量不要打斷故事。

在講故事時,一般不適合向幼兒提問,特別是那些內容豐富的,情節曲折、緊張的故事,更不適合中間提問,否則會影響作品的效果。在教師講述結束後,如還有時間,可當堂提一些問題,檢查一下幼兒掌握故事內容的情況,加深他們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對大班後期的幼兒,還可引導他們對作品進行一些評論。給較小的幼兒講故事時,要注意照顧他們理解事物的特點。如三四歲的幼兒,主要是靠具體形象,以直觀形式認識事物。教師給他們講故事時,應講得具體,可用一些擬聲動作,圖片、直觀教具幫助他們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三、講故事過程中,輔之以適當的手勢

1.用於教師講述故事。如果教師能邊講述邊用手勢表演故事內容,使幼兒受到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那麼必然會使講述更具吸引力。例如第一遍講《金雞冠的公雞》時,教師左手做公雞狀,右手做狐狸狀,邊講邊演,幼兒興趣倍增,聽得非常專注。一些幼兒還情不自禁地學做手勢,學講故事,提高了幼兒聽和學的積極性。

2.用於幼兒複述故事。以往復述故事的做法較單一,難以調動幼兒反覆講述的積極性,而加入手勢能有效地提高幼兒複述的積極性,有助於他們對故事的記憶。例如:師生合作複述故事時,教師有時可與一個或幾個幼兒運用手勢合作進行復述。教師的參與不僅能明顯提高幼兒複述的積極性,而且便於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指導。

3.用於幼兒創編故事。創編時運用手勢不是輔助現成的故事講述,而是讓幼兒對手勢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表達。例如,教師單手握拳,讓幼兒想象這個手勢像什麼。經過幼兒的大膽想象,便有了豐富多彩的答案。如石頭、麪包、錘子、西瓜等。有時教師還可以做一連串的手勢,讓幼兒對此進行創造性想象,並據此講出小故事。

四、善於引導幼兒複述一個好故事

複述是教師首先教給幼兒的一種講述形式,他是幼兒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對文學作品的在現。幼兒複述故事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而是在對作品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自然的講述。他既要基本上按照作品的原文講,但又不要求過死;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比較自然的口語去講述。複述前首先應選好適合幼兒複述的教材。給幼兒講的故事中,不是每個故事幼兒都能複述,要求幼兒複述的故事篇幅比較短小,情節生動並有適當的重複,結構簡單、對話較多的作品。題材應爲幼兒所熟悉或易於理解,能夠喚起幼兒想象和情感的,如《拔蘿蔔》、《三隻熊》、《蘿蔔回來了》、《小羊和狼》一類作品最適合幼兒複述。複述故事課時,教師開始應用生動的語言啓發幼兒複述的興趣和願望。在幼兒複述過程中,教師始終要起主導作用。在複述較長作品時,開始可分段重複,內容熟悉後,再逐漸過渡到由一人複述整個故事。除每個幼兒複述後要有簡單的評議外,課結束時,還應對幼兒的複述有總的評價,以啓發幼兒複述的興趣和提高複述的質量。

總之,在幼兒園開展故事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爲主體,以興趣爲中心,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計幼兒透過體驗、參與,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