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語文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論文

論文2.08W

一、有效教學的涵義及特徵

淺談語文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論文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爲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覈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着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爲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包括以下三重特徵:(1) 有效果:課堂活動結果要與預期的教學總目標相一致,體現教學的目標達成性。(2) 有效率:師生雙方爲實現教學目標而投入的時間、精力及各種教育資源、教育目標得以實現,包括學生知識、技能得到增長,身心素質得以進步,成熟,個性得以成長,創造力獲得培養以及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3) 有效益:教學目標要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較高。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所以,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或教法是否有藝術,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再有藝術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二、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的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學生的人生的發展。面對一個個各具個性的生命體,語文教學應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透過對話、合作與探究,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高,並親歷學習的過程和掌握學習的方法。

1.創設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必須構建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爲特徵,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爲目標的師生和諧、積極探索、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靈活處理教學資源。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處理教材,甚至對現在的教材內容加以適度的補充或重新組合,活化教學內容,縮短學生生活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模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呵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爲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