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職業院校牧醫專業多技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論文

論文2.31W

【摘要】職業教育是我國新興的教育體制,與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同,其宗旨是培養直接服務於社會生產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探索適合我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功的模式,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本着科學的發展觀點,本文詳細簡述了我院牧醫專業學生進行多技能工學結合培養的方式構建的意義和實施過程。實踐表明,多技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更適合牧醫專業職業人才培養的需求,畢業生有着極大的就業潛力。

職業院校牧醫專業多技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論文

【關鍵詞】多技能;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

職業教育是我國新興的教育體制,與傳統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區別,其宗旨是培養直接服務於社會生產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適合我國農業職業教育成功的培養模式,從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針對當今牧醫專業職業教育,我們界定了多技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實踐研究。

1.職業院校牧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1.1職業院校牧醫專業學生的實際技能要求;牧醫專業學生的實際技能主要包括:現場各種動物養殖管理技術、動物繁殖生產、動物疫病檢驗和診斷、預防和治療,飼料和獸藥的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畜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技能。在生產中既有實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又有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由於不同的內外部條件關係,教師使用各種先進教學手段、借鑑各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學生掌握的實際技能仍然有限,甚至於有些技能已不適合當時的生產應用。因此許多畢業生進入工作單位後,幾乎都得經一定的技能學習和培訓才能上崗,有許多因技能差或所掌握技能不合乎用人單位的要求而失去就業的機會。

1.2現階段牧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分析;隨着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出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如頂崗實習、透過加強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培養實用人才、校企聯合辦學、“訂單式”人才培養、單項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這些辦學模式爲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

1.2.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走產學研相結合育人的道路,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職業院校與養殖企業、公司等透過協商,並簽定協議,進行定向培養以滿足生產部門對人才的需求並進行頂崗實習,達到掌握技能目的'。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①生產部門所需技工崗位通常固定,所解決就業的人數有限。

②受培養人才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侷限性,通常只適應於某一企業,過於單一。

③畢業學生就業選擇範圍固定,喪失靈活自主性。

④企業裁員時,訂單培養的學生大多無法適應新的企業崗位,再就業機會很小。

1.2.3頂崗實習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根據專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強化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積極推行專業知識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性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單一課程實習和綜合實習的界限,採取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在幹中學,在學中幹”,既提高了學生的職業專門能力,又解決了實際難題,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服務中提高。教學模式的實踐性、多樣化爲培養應用型、創業型人才提供了條件。

由於牧醫專業各學科教師對自己所授課程的技能詳加細化強化,往往忽略了橫向聯繫,因此這種職業人才培養方式大多無系統和固定的做法。現階段“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多處於零散的、不繫統的某些項目頂崗實習,掌握若干項技能。通常是臨時性從事少量生產項目,片面性大,所掌握的技能有限。

1.2.4加強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培養實用人才;爲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透過加強實驗儀器設備和基地養殖場的建設,建立了比較穩定的校內實習基地和場所,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條件,保證了教學的正常進行,強化了職業技能的培養目標。

1.2.5校企聯合辦學;透過職業學院與相關生產企業的互助關係,定期聘請企業中技術人員來校講學和進行培養,學校的師生也深入企業中培訓和頂崗實習,達到提升應用職業能力目的。

1.3現階段牧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足方面;現階段牧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憾,往往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生產中應用的多項技能,也使學生掌握的技能較爲單一,或僅適應於某些地區,甚至某些生產部門,一旦脫離了原有的生產廠家或地區,在新的單位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而無法就業,只能頻頻更換就業單位,所學技能無法在固定的生產部門中持續更新,經過一段時間後往往落後而不再適用,以至於有些畢業學生在畢業後不久就被迫轉行。

職業教育有些基本問題仍未解決。最主要的是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尚存在系統性偏差,集中表現爲人才培養效果與市場需求間存在差異與距離。我國已多次嘗試引進國外先進模式以推動高職教學改革,但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國情有相當緊密的關係,這給全面引進國外經驗帶來了難度,大量的實際教學改革實際上仍侷限於宏觀或局部,沒有全面提出符合國情特點的培養模式,更沒有系統總結開發方法。

2.牧醫專業多技能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構建

本項人才培養實踐是在工學結合的基礎上,在不同課程學科教師聯合指導下,進一步擴展生產實踐的種類和範圍,使被培養的學生儘可能全面掌握現階段畜牧業不同行業生產中的多項操作技能,同時結合在校學習、總結和討論分析,學生教師之間的相互指導、體會交流,達到進一步掌握和強化生產技能的目的,並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應用能力昇華的目的。(要系統的、多方面掌握畜牧業第一線生產多項技能,制定系統合理的教學計劃,與本專業相關的生產企業取得密切聯繫,探索職業教育牧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由此,我們進行多技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爲了使學生多方面、系統地掌握畜牧業一線生產的多項技能,我們制定系統合理的教學計劃,並與本專業相關的生產企業取得密切聯繫,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牧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着力進行多技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2.1教學模式改革內容①授課方式以目標培養爲中心,授課內容採用目標教學與討論總結相結合的方式,與學生崗位實訓同時進行。在外實踐,在內學習和總結,教師之間進行交流,以掌握生產中實際技能爲目的,進行授課、總結和分析。②學生輪流進入本專業多種生產部門和行業,在教師指導下或自行進行“工學結合”實踐,可以一人兼多個不同職業。在校進行相關技能學習和討論,相互交流心得,進行總結。③透過在校內養殖場、校外養殖企業、飼料藥品生產銷售部門、動物疫病防治部門、畜產品加工廠實地進行頂崗實踐,透過指導或自學直接從當今生產中獲取最新的操作技能。每名學生在熟練掌握技能後進行有計劃輪換企業單位和崗位,同時在學校集中交流和討論,或進一步強化訓練。④對沒有掌握的技能要再次訓練和強化,直到合格。

2.2實施研究過程;選取畜牧獸醫專業三年制高職兩個平行班級,對試驗班相關師生進行試驗前動員,進行試驗。另一班採用常規教學作對照。對實驗班級採用如下方案;橫向選取:獸醫0731和牧醫0831爲試驗班;牧醫0832和牧醫0731爲對照班。縱向選取:牧醫0551和獸醫0551爲試驗班;牧醫0552和獸醫0552爲對照班。

實驗時間從2009.3日-2011.1日,期間按計劃進行項目研究的實施,學生輪流進入社會各生產部門進行技能培訓。特別是寒暑假期間,根據學生家庭住址具體情況,分別安排學生到學校實驗實訓基地、省內多家養豬場、雞場、飼料生產銷售部門、獸藥店、肉禽加工廠、動物醫院等進行頂崗實習,個別在獸藥生產廠兼職,進行獸藥銷售和售後服務工作,掌握相關的生產技能。除去節假日,爲期20-30天左右開始輪換工種,負責教師定期到區域進行指導,解決問題,瞭解畜牧生產的新動向。

2010.7月學生畢業,2010.7-2011.1之間對學生繼續就業情況繼續追蹤調查。

3.項目研究結果統計

3.1學生學習的興趣明顯增加,知識技能掌握更爲全面;透過調查統計,試驗班級牧醫0551、獸醫0731的學生相比對照班級牧醫0552、牧醫0731更多的掌握職業技能,同時爲了更好地學習技能,激發了自身的學習興趣,能自主地學習探究技能的理論支援點,透過教科書、網絡、相互交流來增加知識。更加深刻地理解牧醫專業的職業教育目標,樹立正確專業思想,專業學習興趣濃厚。

相反,對照班級學生,多數對畜牧行業生產感到陌生和抽象,無法將課堂教學的知識和生產技能有機的聯繫起來,機械性記憶,掌握知識不牢固,喪失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興趣,無所事事,少數同學轉移興趣去玩電腦手機遊戲或上網聊天。在畢業生產實習中暈頭轉向,不能提出觀點見解,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機械性執行,不受生產單位重視。

3.2實習中行業技能的掌握;實習中,試驗班級學生能正確掌握牧醫專業的多項主流操作技能,通常在一個工作所需能力掌握後,調換工作種類,再次完成新的技能要求。而對照班級相比之下明顯不足,由於缺乏前期強化訓練,需一定的時間在某一工作單位感受熟悉企業生產環境,不理解生產中主要技能的意義和操作,掌握工種和技能較少、不完善,就業時不適應,頻頻更換單位無法適應。大多隻從事低層工作,有的只能從事飼養員工作,有的乾脆轉行。 3.3獨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在試驗班級實習調查中,實習單位反映,試驗班學生普遍存在實踐操作能力強,深刻掌握理解畜牧生產技能,並能舉一反三,達到了能力昇華的人才培養目標。畢業後的試驗班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表現爲從事畜牧行業工種多樣,掌握技能較全面,個別的在沒有畢業時就被實習單位確認留用。

3.4技能測試;學生在畢業前的職業技能測試中,試驗班級的學生表現積極,成績突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10月份的全國首屆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中,試驗班級有4人透過考試取得了執業獸醫師和助理執業獸醫師資格,而對照班級無一人透過。

截止2011年1月,對畢業後獸醫0731、牧醫0551試驗班和牧醫0731、牧醫0552對照班不追蹤調查統計,結果如表1。

表1畢業班級相關數據對比

4.結論

多技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牧醫專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從數據統計來看,試驗是成功的,試驗班級和人數達到一定的樣本規模。統計數據表明,試驗班級的成績、技能掌握、就業崗位等指標明顯優於對照班級,達到職業教育目的,有必要進一步推廣,深入課題研究。

透過教學研究和實踐,提高牧醫專業學生的多項實踐技能,提高畢業後的就業率。在掌握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對我院牧醫專業學生進行在校教學和現場操作的工學結合人才多項技能培養模式研究和探討,使學生掌握目前畜牧業生產中主流應用技能,進一步探索更適合牧醫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利前,張京生等.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9.6.

[2]耿潔.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3]夏曉峯,劉世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