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行政管理類畢業論文範文

論文3.28W

行政管理部門的職權並不能超越企業的內部分工。以下關於行政管理類畢業論文範文是小編爲各位讀者們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閱讀與借鑑。

行政管理類畢業論文範文

摘要:近年來,社會保障管理中出現的身份盜竊現象已經給社會保障事業帶來較大的危害。本文從個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保障部門三個方面分析了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並提出加快立法、加強資訊安全保障、健全管理體系和加大宣傳教育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社會保障 個人資訊 身份盜竊

近年來,關於身份盜竊的報道不斷出現。個人身份資訊和識別憑證的數字化與資訊化給身份盜竊作案者留下了可乘之機。身份盜竊逐漸由低技術手段向高技術手段發展,讓受害者防不勝防。在社會保障管理中也遇到了身份盜竊問題,如利用社會保障卡冒領保險金及相關福利,這給社會保障事業帶來較大的損失。因此,對社會保障管理中的身份盜竊現象進行研究,找出發生的原因及工作中的漏洞,避免身份盜竊給參保人員的權益帶來損害,已成爲當務之急。

一、社會保障管理中的身份盜竊

我國法律中沒有“身份盜竊”這一罪名。社會保障管理中的身份盜竊可以理解爲個人或機構利用一定技術,在社會保障資訊管理系統不完備、管理者對社會保障帳戶資訊疏於管理、個人對社會保障身份資訊泄露疏於防範的情況下,竊取他人身份資訊冒充他人並謀取利益、進行詐騙或從事其他非法活動。社會保障管理中的身份盜竊主要利用社保卡作爲違法載體,其行爲方式主要包括:冒領、盜領、租賃、借用他人社保卡領取保險金或相關福利。

二、社會保障管理中“身份盜竊”的原因

1、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薄弱

我國公民對身份盜竊瞭解較少,對於身份盜竊帶來的危害瞭解更少。同時,我國公民對個人資訊的保護意識也比較薄弱。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不自覺的將自己的個人資訊泄露出去,對個人的社保卡及賬單也不注意保管。很少有人會定期去核對自己社保賬單的明細是否正確,身份被盜用後也毫不知情。當前,身份盜竊罪犯的犯罪手段逐步由低技術手段轉向高技術手段,普通公民所掌握的知識有限,缺乏防範身份盜竊犯罪的知識和技能。

2、企業缺乏對個人資訊的保護

企業在爲員工辦理入職、培訓時需要登記員工的個人身份資訊,爲員工辦理社保、社保代扣過程中需要使用員工的社保賬號和社保資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經常需要客戶或合作公司提供相關人員的個人資訊。因此,企業往往掌握大量員工和客戶的個人身份資訊。但是很多企業在使用和儲存這些個人資訊時並沒有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這些資訊甚至被企業內部員工非法出售。

目前我國人才流動性較大,員工跳槽較爲常見。社保的繳納年限、金額等採取累計制,因此員工離職和入職牽涉到員工個人資訊及參保資料的交接。企業在爲員工辦理完離職手續後通常不會對離職員工個人資料妥善保管,有的甚至把員工的身份證複印件、賬號複印件隨意丟棄,這無疑增加了身份盜竊發生的可能性。

3、社會保障管理部門需加強資訊保護

社保職能部門需要加強對個人身份資訊和公共檔案的安全保護措施。社保部門由於工作職能的需要,廣泛採集和使用海量的個人身份資訊和個人繳費記錄檔案。社保局和基金管理中心等部門需要採取相應措施,預防個人身份資訊泄露。雖然政府部門承諾對個人資訊資料進行保密,且要求其工作人員對資訊進行嚴格保密,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社保機構並未做到對所有工作人員在安全使用參保者的個人資料進行充分和系統的培訓和教育,致使部分員工隨意使用、泄露個人資訊,進而造成個人身份資訊泄露和盜用。

三、社保管理中防範“身份盜竊”的措施和建議

1、加快立法

法律是維護受害者權益、懲治犯罪分子最有力的措施。法律的'缺位更容易讓犯罪分子鑽空子,因此,加快身份盜竊的立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在社保方面的法律嚴重欠缺,僅出臺了一部《社會保險法》供社保部門和參保者在辦理社會保險業務中作爲法律依據。該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以欺詐、僞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這條法律對騙保者處以較低的違法處罰,且自由裁量空間大,無形中助長了騙保者的囂張氣焰。

201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透過新的刑法解釋,將騙取社保的犯罪行爲定爲詐騙罪。此次將騙取社保行爲入罪,是結合了《刑法》中詐騙公私財物的相關法律,是透過司法解釋的方式,並未修改法律。同時,社保中泄露個人資訊的責任難以進行調查和追究,所以掌握個人資訊的各部門不會對個人身份資訊的安全足夠重視,也容易導致管理各方的推諉。因此,立法部門仍然應該從對身份盜竊的懲治、個人資訊泄露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各部門對個人資訊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責任等角度起草和頒佈法律,讓身份盜竊無處可逃。

2、加強社保領域的資訊安全

我國於2002年正式啓動勞動和社會保障資訊系統建設,簡稱“金保工程”。該工程使用先進的資訊技術,以中央、省、市三級網絡爲依靠,是覆蓋全國的社保電子政務工程,支援社保業務辦理、大衆服務、基金監管和宏觀決策等應用。金保工程利用數字證書技術,對重要資訊的傳輸採用數據加密進行保護,並設定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目前,社保部門還建立了社會保障檔案的資訊化管理系統,採用單位內部資訊系統,僅內部工作人員可以訪問系統,可錄入和儲存每位參保者的參保資訊,並能夠及時更新參保者的繳費和領取社保金等各種資訊。電子檔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參保者個人資訊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另外,社保卡內置IC卡芯片,採用數字防僞技術,採用機讀方式鑑別真僞,每張卡內存有持卡人的圖像,可防止社保卡被他人冒用,複製難度極高。

3、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系

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系,不僅需要嚴格規定工作人員使用個人身份資訊的權限,還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聯繫和協同管理。雖然,社會保障部門在保險費的繳納、領取,保險基金的管理、支付等方面職責劃分明確,但在協同合作方面就顯得不足。一方面,各部門工作人員在履行好自己職責的同時卻忽略了部門間的溝通交流與資訊覈實,致使個人身份在被盜用的情況下仍能冒領保險金;另一方面,身份盜竊發生後,各部門相互推諉責任,給調查帶來了一定困難,甚至中斷了線索,無從知曉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健全和完善社保管理體系,實現社保管理的零漏洞,是社保管理追求的目標。因此,加強部門間的溝通與合作,及時更新參保者個人資訊,並及時完成部門間參保者個人資訊的共享與覈對,構建網絡屏障,讓企圖冒領、盜領社保金的違法行爲無縫插針。

4、加大宣傳教育教育力度

隨着社保檔案數量增多,使用社保檔案管理系統的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長。由於使用檔案系統的工作人員的用工形式不同,人員的素質和職業操守也參差不齊,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對工作人員訪問個人資訊的權利進行嚴格限定,並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培訓。

參保單位應將保護個人身份資訊納入公司規章制度,同時引入新技術對企業內部的資訊庫進行防護和監控。企業在注重人防的同時還應注重技防,可以引入資訊系統身份辨識新技術、數據交換和防止資訊盜竊功能的新軟件,對企業內部的系統和數據庫等進行防護,防止黑客侵入企業內部的網絡和數據庫系統,竊取員工和客戶的個人資料。

社會保障部門應利用各種媒體向大衆宣傳個人身份盜竊的發生過程、危害性以及防範措施,提高社會大衆的防範意識。首先,要及時銷燬不再需要的個人社會保障賬單及相關檔案,特別是打印時留在公共電腦和打印機裏的個人資訊,因爲當前的打印機、複印機大多帶有存儲功能。其次,將社會保障卡和對賬單等印有個人資訊的物品放在家裏或辦公室上鎖的抽屜中。再次,每月初或月底收到社保賬單後,仔細覈對賬單明細,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諮詢並儘快解決。

參考文獻:

[1]黨璽.美國“身份盜竊”立法、評析與啓示[J].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6):33-40

[2]肖大堯,楊瞿萍.提升反欺詐能力 維護社保基金安全[J].四川勞動保障,2009(Z3):17

[3]劉海,谷淑香.企業社會保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