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論文1.41W

行政法管理專業以各級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事務爲研究對象,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行政管理專門人才。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1

[摘 要]技術管理是對水利水電企業生產中的一切技術活動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嚴密的組織,使科技轉化爲生產力,從 而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有些地方水電的管理存在一些問題,文章探討了水利水電企業如何實行現代化管理。

[關鍵詞]水電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技術管理

一、我國水電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就電能而言,水力發電和其他發電手段相比,其優勢在於有很好的調峯能力。調峯能力強,不僅給電網的電力調度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可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根據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特點,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沿海地區,電力工業已具備了相當的發展規模,但因當地缺乏水力發電容量,電網調峯容量短缺,因此建設一批抽水蓄能水電廠已成爲當務之急。

我國水利水電統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管理。總裝機500KW及以上的水電廠在地區水電局造冊登記,接受地、縣兩級的行政管理和行業指導,每年由地區水電局主持召集他們參加年度工作會議,總結交流經驗,強調安全生產,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再小一些的水電站,由縣水電局管理。縱觀我國水利水電發展情況,水利水電有其特別的優點,

國家鼓勵大力發展小水電,對水電發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針和優惠政策,如“小水電要有自己的供電區”.但電力體制改革後,水電發展也面臨很多困難。如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電無法行使有效的行業管理;安全責任不明,水電站在建設或執行過程中,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有關部門就會推委,最後受罪的是水行政主管部門;水電統計工作進展不暢,統計結果反映不了客觀真實,不利於領導科學決策等。

二、建立現代化水利水電管理模式

(一)技術管理

技術管理是對水電廠生產中的一切技術活動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嚴密的組織,使科技轉化爲生產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結果是效益。執行管理單位,實行企業管理,一是內部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缺乏激勵機制,二是傳統就業制度過於包容,致使企業人員文化程度低、技術素質差,大部分職工末受正規培訓,缺乏應有的知識。加強技術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應做到以下幾點:

1.建立建全技術組織管理制度。水電廠應建立廠站、車間、班組三級技術管理工作網,實行分級負責管理,責任到人。建立技術資訊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技術經驗交流,工作總結,技術革新及合理化建議等活動。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對活動成果進行分析、歸類並進行技術攻關。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加強技術管理對設備的執行狀況、檢修及事故或故障等進行統計分析,有利於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損壞率,起到增收節支的作用。技術檔案應由專業人員負責管理,確保其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準確性,應認真收集和整理歸類有關文書數據、圖表,機組的原始數據資料(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試執行記錄、設計檔案圖紙資料、執行、檢修、試驗、檢驗記錄等)。特別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車間、班組的數據,並將其分類彙編歸檔,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文檔查閱制度。

2.加強執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程,結合本廠的實際,制定《安全生產管理崗位責任制》、《生產事故調查實施細則》、《生產管理辦法》、《電廠及變電站通訊中斷事故處理辦法》、《反事故措施計劃》、《工作票操作票簽發制度和工作許可制度》等以適應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在執行中嚴格執行“兩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迴檢查制和設備缺陷管理制),做好設備執行記錄,改正不良的習慣操作行爲。

3.加強維護檢修管理、加強技術監督。在“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結合本廠實際進行挖潛,技術更新,技術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復設備性能轉變到改進設備性能上來,延長檢修週期,縮短檢修工期,保證設備的檢修質量。要努力學習新技術,掌握新工藝,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傳統的檢修方法和步驟,充分利用網絡計劃技術,制定檢修網絡圖,使檢修質量提高,工期縮短,耗材降低,工力減少。運用各種科學試驗方法進行技術監督,對各種設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驗和檢測,瞭解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況及在運用中的變化規律,保證設備有良好的技術狀況。加強儀表監督、絕緣監督、金屬監督和技術監督。技術監督還是一個薄弱環節,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二)強化水利水電廠生產和經濟執行考覈制度

水電廠經濟考覈由於其生產過程複雜、業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還沒有比較有效和公認合理的標準。國家電力公司時期曾推出過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標,並納入到達標創一流標準的評定,但因該法對水量和綜合出力係數的計算存在較大誤差或不確定性,其程序的計算結果難於取得管理方和相關部門的認可,結果沒能切實推行。從維護水電廠正常生產秩序的要求出發,水電廠生產執行指標應能充分體現各項工作的成效,反映設備管理維護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於具體工種、崗位的工作成效應作爲發電廠對各部門和員工的考覈指標,它們綜合起來反映發電廠宏觀的生產和經濟執行管理水平。發電廠生產執行方面的工作是複雜而繁多的,如主設備可用率、棄水停機時間、廠用電率三項指標作爲對已投產發電廠的生產執行考覈項目。

(三)抓安全促生產,提高工作人員技術水平,安全生產以人爲本

水電廠技術管理工作應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組織制度,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強有力的制度來約束人。狠抓落實,用血的教訓說明安全生產與每個職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使職工增強執行規程制度的自覺性。並對各類大小事故認真開展調查分析及時寫出調查報告和事故通報。用安全規章制度約束人,用事故教訓教育人,以獎優罰劣激勵人。在職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產的綜合性治理”,從而使職工做到安全生產警鐘長鳴。

平時加強職工培訓,提高整體素質,水電廠雖小但仍屬技術密集型企業,對人的素質要求並不低。水電廠規模小,機組容量小,人員少;不少人員身兼電氣、

機械和執行工作,檢修人員也身兼電氣、機械檢修兩職,有的廠站甚至沒有檢修工,設備檢修時才抽調執行人員出來參加檢修。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少小水電廠已廣泛應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現有職工缺乏應有的知識,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強職工的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是小水電廠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結語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水利水電企業要用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大力推廣國內外同行在成本控制上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組織建立每日生產資訊的自動採集、計算和傳輸、存儲等,全面真實地記錄了發電廠的生產執行過程。水利水電行業中,大部分資訊都可直接從發電監控系統、水情測報系統、閘門資訊系統等系統自動採集,這大大提高各項指標準確性,真正建立水電廠對每次洪水的跟蹤利用、每項設備發電潛力的挖掘,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形成有效、可操作和簡明的現代化生產執行管理模式,使水電企業獲得良好收益、使國家能源安全合理利用、使經濟可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 楊培嶺。現代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務[M].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4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2

【論文摘要】 “後現代性”作爲一種脫胎於“現代性”的思想與行爲方式,其精神實質如去中心化、多元主義、不確定性、微小敘事、消解權力的中心主義等諸多觀念已經被廣泛接受,正在逐漸滲透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且對公共行政管理的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促使後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論朝向三個方向轉變: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治理理論以及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主要解決的是公共產品需求的個性化響應問題。

後現代公共行政思潮是在當代國際社會“後現代性”話語出現跨領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對於“後現代”這頭大象,不同的領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讀:IT業將之稱爲數字化,哲學界將之稱爲本質直觀,心理學家把它概括爲行爲體驗,倫理界稱它爲自我認同,人類學家則說它是社會資本,物理學將它概括爲負熵,化學說它是複雜和混沌,生物學則說它是基因重組……其實,“後現代”只有一個,那就是伴隨着哲學的語言學轉向而來的,語言(或者說符號)本身的權力(power)的被重視,以及在現代性語境下的結構主義、科學主義、理性主義等傳統觀念被打破其壟斷地位。具體應用到公共行政領域,則是強調“以流程轉變爲核心”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向。這種影響主要促使後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論朝向三個方向轉變: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治理理論以及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

本文主要擬從兩個方面來論述後現代理論對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的影響和滲透。首先,我將簡單闡述一下什麼是現代性、後現代話語的產生以及後現代性,其次,我將就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的一些基本觀點加以初步探討。

1現代性,後現代話語的產生以及後現代性

“現代性”是一個令人困惑和難以精確界定的概念,而且在當前,對這個概念更是充滿着批判與解構的嘗試。在關於現代性概念的界定中,有三位學者的觀點比較著名:首先是吉登斯,他從社會學的角度,將現代性看作是現代社會或工業文明的縮略語,它包括從世界觀(對人與世界的關係的態度)、經濟制度(工業生產與市場經濟)到政治制度(民族國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構。他着眼於“從制度層面上來理解現代性”,因此他的現代性概念主要指稱在後封建的歐洲所建立、並在20世紀日益成爲具有世界歷史性影響的行爲制度與模式,等同於“工業化的世界”與“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個是哈貝馬斯,他從哲學的角度把現代性視爲一項“未完成的設計”,是一套源於理性的價值系統與社會模式設計,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標準來取代中世紀已經分崩離析的模式和標準,來建構一種新的社會知識和時代,其中個人“自由”構成現代性的時代特徵,“主體性”原則構成現代性的.自我確證的原則。在他看來,現代性的一個最爲核心的問題,就是它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確證的問題。第三是福柯,他同樣足從哲學的角度出發,不過他將現代性理解爲“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歷史時期,不是一個時間概念。對他來說,現代性從根本上意味着一種批判的精神。

說到現代性,我們就無法繞開歐洲的啓蒙運動,因爲我們通常把現代性的產生歸功於啓蒙運動,正是啓蒙運動的精神孕育出了現代性的基本觀念。這些精神主要包括理性主義的精神、科學的觀念以及自由主義思想。這其中,康德作爲啓蒙哲學的傑出代表,其所謂“先驗”的理性主義精神正是對現代性精神的最好詮釋。而理性的批判與建構、理性神學、自由的權利以及民主國家的理念等,自然也就成爲現代性的應有之義。

隨着對現代性概念的不斷解讀與對現代性理念的不斷實踐,我們逐漸發現隨現代性而來的虛無主義成爲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現代性的自我確證性在面臨“存在”與“虛無”的追問時顯然無計可施。同時,隨着羅素(Bertrand Russel1)、索緒爾(Ferdinand deSaussure)、穆爾(G.E.Moore)、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卡爾納普(Rudolph Carnap)等人的分析哲學以及隨之而來的哲學語言學轉向的開始,再加上解構主義領袖德里達的推波助瀾,後現代這個概念自然而然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正如“現代性”一樣,“後現代性”也是一個令人困惑、衆說紛紜、有着多重歧義的概念。作爲一種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逐漸在西方開始流行起來的社會思潮,經過分析哲學、符號學、語言學、敘事學、解構主義等等諸多流派和專家的詮釋,以及消費社會的興起與全球化的進程,後現代的思想和內容可以說已經覆蓋了文化和社會諸多方面,同時也豐富、龐雜到了混亂不堪的地步。

關於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起因以及“後現代”的性質,有專家將之大致歸結爲以下幾種解釋:一是社會動因說,這種解釋將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歸結爲它的社會政治背景,認爲一種全新的社會秩序應該被確立。二是後工業化或資訊社會說,它將資訊社會及其知識狀態作爲觀察問題的一個基本視角。三是消費社會說,它認爲後現代社會表現爲一種消費文化盛行並支配着社會成員生活的“消費社會”的生活方式。四是文化反叛說,代表人物是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DanielBel1),它從價值體系、宗教和文化的角度來反思現代主義。五是敘事危機說,其代表人物利奧塔(Jean~FrancoisLyotard)以“敘事危機”作爲切人點來展開對後現代的闡述,以“語言遊戲”的範式來解決後現代思想的核心問題,將追求差異性、多元化作爲後現代的遊戲規則。上述五個解釋中,前三個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後面兩個則從文化的角度來探討後現代話語的產生。

“後現代性”作爲一種脫胎於“現代性”的思想與行爲方式,無論其理論面臨多少對抗與反對,作爲其精神實質的“主體去中心化”、多元主義、不確定性、微小敘事、消解權力的中心主義等諸多觀念已經被廣泛接受,並且正在觸及、滲透到各個不同領域,尤其隨着資訊技術及其手段的普及、經濟的全球化,這種影響正在深入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我們社會政治生活領域的公共行政管理。

2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的幾個基本觀點

正如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樣,後現代理論在公共行政領域的跨學科繁殖產生了後現代公共行政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仍然是對現代性的反思、對意義的解構以及對主體中心主義的消解。在現代性的視角中,公共行政被建構爲一種科學、一種技術、一種企業、一種闡釋,其尋求的是科學性、客觀性、效率和確定的意義,而從後現代性的角度來看,公共行政應該是透過對相像、解構、非地域化和他在性的強調來掀起一場變革官僚制的革命。現代公共行政相當於規模生產,它只能對共同的公共利益進行批量化滿足,如果非讓它去滿足公民的個性化要求,就相當於定製,成本太高,不可能實現。

後現代公共行政開始轉向流程再造。在批量化滿足社會對公共產品的大路貨需求(比如安全、義務教育等)的同時,開始考慮響應複雜多變條件下的個性化公共需求,所以要進行流程再造,提高響應速度和響應能力。但作爲流程再造成果之一的新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理論模式的施行,還是要以正規體制爲條件的。這種體制,好像大炮,可以打大象(滿足普遍性需求),但不能打蚊子(滿足個性化需求)。如果非要在現有體制框架下,解決公共產品需求的個性化響應問題,成本仍然偏高。於是,爲了解決對公共產品的個性化需求的響應問題,後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論應運而生。

奠定後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論基石的,正是戴維·約翰·法默爾(DavidJohn Farmer)所著的《公共行政的語言——官僚制、現代性和後現代性》(TheLanguageofPublicAdministration---Bureaucrary,Modemity,and Postmodernity)這本書。而真正使該理論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內容,則出現在查爾斯·J·福克斯(CharlesJ.Fox)和休·T·米勒(HughT.Miller)合著的《後現代公共行政——話語指向》(Postmodern PublicAd-ministration…Toward Discourse)-書中。

福克斯與米勒在《後現代公共行政》中指出,就符號的層面而言,所謂的“現實”不過是社會的、歷史的符號建構的產物,在後現代狀況下,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的脫節導致了“超現實”的出現,後現代文化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高雅文化或大文化的日趨沒落和亞文化的日益強勁,後現代意識的碎片化和關注於超現實的媒體形象的新部落主義使得任何形式的管理都變得困難,因此,需要找到一種新的框架:一方面,它能承受後現代的狀況;另一方面,它能提出與民主理想相一致的主張。這就是所謂後現代公共行政的話語理論。

在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的角度來看,官僚制在歷史中是以決定論的、有意識地控制的術語定義的,同時,這些被軟化爲控制和理性的術語又逐漸讓位於滿意、統計意義、趨勢等術語,決定論的或韋伯式的官僚制是一個控制的封閉系統模型。這顯然與當代開放、多元的社會政治生活環境極不協調。

因此,對官僚制的突破與解構勢在必行。公共能量場是話語理論的核心概念,它是現代物理學的能量場理論和現象學的方法相互修正的結果。場是作用於情境的力的複合。場的結構並不遵循固定的公式,而是取決於生活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而能量這一概念則意味着:場中有足夠的目標和意圖。這些目標和意圖使得人們被吸引、被激動、被改變。公共事務就是這樣一種能量場,在那裏,有着各種能量或力的作用,它們各自有自己的意向性或目的,從而形成一個公共的能量場。

公共能量場是表演社會話語的場所,公共政策在這裏制定和修訂。這一制定和修訂的過程同時也是各種話語進行對抗性交流的過程,是具有不同意向性的政策話語在某一特定的實踐環境中爲獲取(或實現)其意義而相互鬥爭的過程,換句話說,公共能量場就是“回到事務本身”的那個“具體”場合,也就是所謂的“現場辦公”。在這裏,沒有一個意義先天地是真的或者說是本體論地確定的,意義就是爲了被抓住而確立的。換成我們熟悉的語言,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此,有兩點尤其重要:首先,爲了避免陷入後現代話語的無政府主義狀態,我們必需對話語意義的真實性或者說真實話語的條件做出嚴格的限定。其次,爲了避免陷入官僚制民主模式的獨白性言說,我們期望在話語中看到的是意義之戰,是爭辯、論證、反駁,而不是和諧的異口同聲。參與對話的雙方應該是一種結構性的關係,他們之間既是平等的,同時又是對抗的、相互鬥爭的。因而從理論上來說,它所設想的是一個所有人都參與的民主前景。但是從實踐的方面而言,它強調了自主參與的重要性,只有那些積極投身於公共事務的人才能透過其有意義的、切合情境的話語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發揮作用,才能切實地利用他們真實參與的責任來加強民主。

顯然,從後現代公共行政理論的觀點來看,無論是新公共管理還是政府治理理論,都還沒有徹底回到政治本身。因爲他們語義中的政治,還只是一種本質、一種抽象:而每個公民的利益是具體的,後現代公共行政,就是要從本質的抽象再回到現象的具體,使公共行政可以響應每個公民個性化的公共需求。換句話說,就是不僅僅要講政治擺大道理,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替老百姓辦實事。

後現代理論對公共行政管理的這種影響和滲透、或者說公共行政理論的後現代轉向,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是極具顛覆性和震撼力的,就其目前的實踐來看,其影響也是根本性的。比如荷蘭的萊頓市和平司(Vredemakers)和法國的複合調解制度,就是基於這種理論在具體公共行政領域的一次具體實踐和實施。其概念有點類似於我國的居委會老太太們的勸架調解制度。由於這種人民調解制度可以對衚衕裏各個公民最細小的公共需求進行最個性化的響應,成本又不高。因此一個居委會就是一個公共能量場,而居委會老太太就是維護安定團結、能量施放最到位的人。因而,我們或者可以認爲,居委會老太太們的勸架調解正是一種最體現後現代風格的先鋒派體驗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