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

論文4.88K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

有關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1

摘要:順應時代發展,重視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改革與創新,是滿足社會發展與社會體系構建的需要。面對當下時代發展的衆多需求,堅持在改革大環境中採取科學的行政管理方式,致力構建良好的政民關係,以滿足社會和諧發展的營造需求。

關鍵詞:法治;視野;行政管理;方式創新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社會體系的優化與完善。在政務工作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優化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實現構建一個民主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從促進社會和諧需要的視角,進行當下行政管理工作的調控與約束,針對我國社會體系完善創造更加優越的工作氛圍和環境,切合實際的解決民衆與政務工作之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科學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一、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的審視

在社會和諧化要求發展中,對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的審視,能夠發現傳統工作理念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首先,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對於不同層面人羣的主權認識缺失,導致實際的民衆權益受到影響。也造成對很多民衆意見的忽視情況,影響行政管理工作的質量。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的執行存在強制的特徵,影響了實際工作的民主性需求。其次,傳統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式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存在制約性,會影響行政工作的創新需求,阻礙了社會體系進步發展的目標。強制的管理工作體系對於社會體系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影響了行政管理工作發展的科學性。再者,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開展不斷的增加成本支出,就造成了管理質量的缺失,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政民的關係呈現出發展不良的局面,單一的形式影響行政管理工作發展。

二、行政管理方式革新的重要性

(一)行政管理方式革新是順應世界潮流需求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很多西方的發達國家都開始實行行政改革運動,因此很多國家也開始適應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這就要求在改革的過程中借鑑私營企業中多樣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全面的質量管理、目標管理、績效管理工作等等,這樣的借鑑方式能夠一改往日的行政管理工作,找到更加靈活和彈性的手段,有效的使管理工作適應社會的需求。在管理方式的改革過程中,儘管權力性管理或者是強制性的管理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存在的,但是其適用的範圍卻很大程度的被弱化。與此同時,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創新還需要借鑑市場的手段,或者是非權力的手段,這樣能夠良好的減少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阻力,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提高行政管理的功能。

(二)行政管理方式革新

更好保證政府行使職能行政管理工作方式需要始終圍繞政府職能產生促進作用,政府職能所需解決的是政府工作該如何進行,因此還需要恰當的對行政管理的方式向職能進行轉化,這也是政府職能的催化劑。在行政管理工作過程中,有些政府的職能是具有維護性和保證性的,並且在保證人權的同時還需要採取創新的方式,這樣才能夠實現職能和管理之間的對接,快速的進行職能的轉變,保證政府職能的良好進行。

(三)行政管理方式革新是實現民主執政善治的條件

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是政府實行職能的主要展現形式,不僅僅是政府作用和能力的良好展現,同時也是政府和社會之間的一個良好的互動過程。因此在這其中透過相對比較積極的對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的轉變,能夠保證把強制的命令變爲溝通和協商的方式,把單向推動變成互動的合作,這樣能夠保證政府和公衆之間良好的交互和合作,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創新,同時也是促進行政民主工作的現實需求。也是促進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由傳統的統治向現代治理良好轉換的有效途徑。

(四)行政管理方式革新是思想層面的進步和權益的保證

傳統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的就是自上而下的一種行政行使權力的目標,因此在形式行政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僅僅需要使用命令和強制的手段,不需要在其他方面履行政府職能,這也是一種最新的管理方式。因此還要求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的管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溝通,並且提供出相互尊重的優質服務,同時也要求行政主體和人之間的信任與溝通合作,保證其說服性日益增強。而在政府的工作中,非管制行政的本身所具有的創造性,還需要強調對於主體的尊重,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調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希望能夠在合作的雙方工作中實現政府的職能,同時也能夠有效的監督和防止行政主體對其自身所造成的侵害。

三、行政管理方式革新的路徑

(一)創新管理思維

革新行政管理工作的傳統方式,需要進行創新路徑的思考與設計,在實際的工作進行過程當中進行管理思維的再創造。以往的管理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時代變化對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落後的管理理念,必須做出適當的改變,削弱強制管理的手段,加強人文管理理念的提升。要求能夠從傳統行政制約的氛圍中走出來,實現對民衆服務的轉型與變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爲人民服務,體現以人民爲主體的管理理念的有效創新。另外,還需要認識到傳統單向管理的侷限性,重視民衆和政務工作部門的互動需求。積極的開展合作政務管理模式,拋棄強制約束理念。加強與民衆之間的高效互動,拓寬管理形式的交流渠道,方便民衆能夠針對行政管理,發表自己的看法,爲管理方式的有效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在行政管理工作方式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走向多元機制,重視開放政策是戰略部署,實現打破封閉思維的目標。從而使行政管理在形式上呈現的更加靈活,方便根據行政活動的動態變化,對其進行靈活的調整,推動行政活動的執行進程,提升行政管理效果。

(二)革新管理方式

革新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重視對行政管理工作在實際工作執行中的空間控制需求,注重壓縮的工作體制,以法治和科學的精神面貌面對政務工作實際的工作體系,以發展的觀念進行相關工作的體系構建與優化。爲了使政府的行政職能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轉變,使其與社會發展相符合,必須對管理範圍進行明確,加大管理空間,從而使行政的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發揮。隨着社會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時代不斷的發展與進步,行政管理方式的工作空間也在不斷的縮減,而法治正當意識在不斷的深入與拓展。在空間理論不斷升級的過程當中能夠發現行政管理工作的體系執行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重視對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才能夠保證行政管理的秩序和法治的監督與約束,與此同時還能夠建立良好的政民關係。針對當今的社會形式,對行政的管理形式進行不斷創新,打破原有強制性管理形式中存在的侷限,從而使管理形式呈現多元化發展,有主於行政工作的高效展開。

(三)創造彈性柔和行政方法

社會體系的不斷完善要求我國的行政管理工作積極的進行自我轉變與發展,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創新思維,爲自身創造更加優越的發展路徑。重要的變革路徑包含對行政管理創新方式的應用,在實踐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運用彈性和柔和的政策及方式方法,能夠保證實際工作進行的科學性及完善性。基於此,行政管理工作的強制手段應該被弱化,增強人文主義色彩。對於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應當採取科學的分析,從而使民衆對行政的管理工作認可度更高,方便管理理念的有效貫徹,對管理工作的切實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空間的範疇不斷拓展,就影響了管理方式的轉變,促進了進步意識的深入。弱化的政策和制度更加有利於增進政府與民衆之間的情感,也就促進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進步,保證了實際工作開展的效率需求[5]。

(四)實施電子行政管理方式

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也深刻的影響着社會體系的變革,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轉變傳統的思維,拓展良好的工作範疇,鞏固民衆與政務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是未來行政管理工作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保障行政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實施電子行政的管理方式,是對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種創新,也是政務工作緊緊跟隨時代發展腳步的重要表現,能夠促進我國社會未來的經濟、文化事業順利前行。電子時代的到來,是保證我國政務工作在法治環境下穩定發展的前提。傳統單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對於政務工作質量的進步造成了影響,革新的電子行政管理方式更加優越,能夠支援資訊的多元化發展,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6]。行政管理,可以結合實際的管理情況,運用資訊技術的高效性、科學性,構建全面的管理平臺,實現行政管理工作的資訊化呈現。同時,要針對理念管理數據進行資訊錄入,利用資訊技術製成檔案,方便今後管理工作的完善,爲調整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結論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實施方式代表着政府和公民之間的相互關係,所以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所凸顯出的行政管理理念和制度安排等都不盡相同,其服務效果與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係也存在着一定的吻合程度。行政管理工作的創新,能夠高度重視在資訊化條件下最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運用,同時也能夠積極地採取行政的指導和行政的獎勵,保證行政管理工作能夠做到權責的統一性。因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到工作的創新,才能夠保證行政法治和行政善治之間的融合,全面提高社會管理工作和業務水平的人性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莫於川.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建設服務型政府、推行柔性行政方式的視角[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2,03:1-14.

[2]高曼鷺.論法治視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創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2:203.

[3]王瑩瑩.法治視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創新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6,03:319.

[4]史鳳林.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法治困境與維度[J].行政法學研究,2015,05:19-27.

有關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2

摘要】線性思維解決複雜社會管理問題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基於社會管理的公益性、多樣性等基本特性,單一型和複合型單位應採取不同的社會管理改革方式。

關鍵詞】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非線性是人類認識社會、順應自然變化法則(理性法則與人文法則)的一個普遍的解決問題的認知途徑。但是,在現行的社會管理的傳統管理思維中,線性思維和單一模式仍然是絕大部分領導機構與領導者的慣性思維定勢。在社會管理中,實踐已經多次證明,單級的線性思維會導致教條主義、偏執主義與理想主義,用單級的線性思維解決包括分類改革等複雜社會問題,同樣會導致目標的設定和效果的實現之間的巨大偏離,導致頂層設計在基層實施中的難以落實或者是政策變異。

一、社會管理的基本特性

我國的社會管理,脫胎公共事務管理,與西方國家所談的全球治理所謂的單一的普世價值與標準、無意識形態差異的階級混同性的社會管理有着本質區別。

特徵一:公益性。社會事業的管理與公共產品的提供自然而然地也反映出政府的利益與價值取向,其內容所及範圍必須以滿足人民羣衆的根本需要爲前提。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強調社會管理創新,也要把我們黨所治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進行適當分離,這也是辯證統一的。因此,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對於社會和自然資源的配置,儘管市場要發揮基礎作用,但是政府仍然要起到主導作用(這也是責任政府的核心要求),致使主導的方式要發生變化:從具體的事務性的微觀層面的直接管理轉向制度設計層面、宏觀環境提供、社會服務效果監管與重點領域的把控,否則政府可能會失去對整個社會發展方向的控制。

特徵二:多樣性。由於全球化、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政府所管理和服務的對象,對於我們所提供的公共產品與服務存在着多重的差異性的新型的消費偏好。我們過去所提供的包括體制機制、法規制度、公共產品、社會服務等在量上與質上很難滿足處於急劇分化的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偏好需求,也難以滿足不同私域的非同質性需求特徵。基此,因此在社會管理上問題上,針對非同質化客體所進行的非線性化社會管理理念與實踐創新也是時不我待的。

二、單一型和複合型單位應採取不同的社會管理改革方式

長期以來,在公共管理、社會管理中,強調了同質性,而忽視了差異性、非同質性(包括差異性、複雜性),導致引用線性化方式管理社會事務。西方學者威廉姆斯的觀點:“經濟組織就是將特徵不同的交易與成本和能力不同的治理結構,以一種能夠將交易費用最小化的方式區別的組合起來”。

引申到社會管理領域:以政府爲主導的公域(以制度、財政、服務等公共產品供應爲特徵)同社會成員組成的差異性很大的私域(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就存在着供給與消費的交易成本問題,如果能夠使之最小化,即可理解爲達到了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最優目標。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爲例,作爲中央層面,對於全社會的分類改革,必須要有一個整體的社會制度設計。但同時,整個社會的非同質性,讓整個國家社會的制度設計安排與各部門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即非同質性),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應注意非線性。如何在政策性與靈活性之中找到平衡點,這個平衡點的度的把握是否可以就是行政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和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作爲平衡的目標?

三、關於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複合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分類改革政策體系,從整個國家層面提出了分類改革的總體思路與推進路徑,對整個適合社會管理來說無疑是正確的,具有戰略意義和指導價值。但是具體到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複合型事業單位,並且又是一個僅有一個事業法人的單一的綜合體如何進行分類遇到技術上的難題。

思考二: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根本屬性來說,我們認爲不僅是生產關係經濟基礎的調整,而且要上升到政治體制改革層面來對待。由於具有明顯的行業行政管理特徵的事業單位,作爲行業行政管理機構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內設部門又存在公益性社會服務的事業性質特徵。因此,對於這樣的行政機構改革,又是可以劃入屬於局部的上層建築改革範疇。我們一向認爲,上層建築改革是爲了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需要、適應經濟基礎與生產關係調整需要,這是一個根本原則,否則就會陷入爲了改革而改革的泥淖,過去這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已經不少了。

思考三:政府爲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從社會管理角度來說,還應包括體制與機制。體制與機制的創新,不能離開公益性產品提供的三屬性,即功能的不可分性,提供方式的非競爭性,消費行爲的非排他性。中央分類改革精神裏,把社會功能作爲分類的標準,如果把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目前所具備的提供社會功能進行職責上的簡單切割與機構的簡單分割,可能導致五種不利後果:其一,行政交易成本增加;其二,資源配置的非最優化;其三,用行政手段引導特殊區段資源配置的優勢的流失;其四,服務效果等績效目標的降低。

思考四: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具體實施進程中應把握的原則。一是公益優先的原則。把提高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公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對管理的需求作爲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綜合行政管理優勢,更好地發揮其綜合行政管理效能,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在配置特殊區段行政管理資源的主導作用。二是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管理特殊區段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社會需求,綜合行政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體化管理特點,因地制宜、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地實施改革和管理,既符合改革政策要求,又符合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客觀實際。三是開拓創新的原則。以改革的方法破除影響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公益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鞏固綜合行政管理模式,完善形成更加有效的綜合管理機制。四是穩定發展的原則。統籌兼顧、積極穩妥地實施改革,妥善處理改革和發展、穩定的關係,維護具有行政職能事業單位事業發展穩定大局。

參考文獻:

[1]馬運瑞.中國政府治理模式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10.

[2]陽斌.當代中國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研究——基於公共治理模式的視角[M].北京:中國編譯出版社,2012.7.

[3]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建設路線圖[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12.

[4]李強,傅治平.公共產品供給與建設和諧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3.

有關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3

摘要]國家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大力開展行政管理改革,其主要任務就是幫助政府部門積極轉變自身職能。經過多年的改革,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當前行政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開展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進一步分析了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改革;行政管理;政府

改革開放以來,公民對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改革就是要求政府積極轉變自身職能,我國政府職能轉變歷經多年改革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當前我國行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1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義

1.1有利於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

政府本身所擁有的權力和作爲經濟社會管理者所處的特殊位置,決定了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導地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制約作用。行政性壟斷及地區性封鎖不打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就不可能最終形成。政府不理順龐雜錯位的政府職能,不改變以行政手段爲主的管理經濟的方式,就不可能建立靈敏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也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政府只有大力開展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

1.2保證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密切相關,但在改革過程中,人們一味強調經濟改革而忽略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更是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但筆者對改革實踐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一旦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能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步進行,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就不能順利進行,經濟發展方式就不能發生較大變化。我國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與衝突,如經濟增長方式還較多停留於粗放模式、擴張投資不具備計劃性、存在着大量的重複性建設、一味強調國內生產總值與財稅收入等,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大力開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只有自根本上發生轉變,真正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不再幹涉市場中介組織,微觀經濟發展不再受政府部門的影響,各種行政干預、地區封鎖才能消失,才能逐步形成開放的、有序的、合理的現代市場體系,才能保證市場價格真正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與資源稀缺情況,纔有利於在經濟建設中兼顧保護人類環境的要求,進而保證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2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要求必須深入開展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環境與之前相比出現了明顯不同,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只有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所以我國政府行政管理必須及時創新。當前我國政府管理還存在一定問題不利於我國經濟發展。

2.1政府職能不能準確定位

目前,我國政府職能不能準確定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當前有的政府機構不能正確處理本身與市場發展的問題,不論事務大小、不管事務具細都要干涉,導致市場調節不能順利進行;其次,政府過多幹預企業經營,一些地區還做不到政企分開,導致企業不能自主發展,影響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政府職能不能準確定位會出現很多問題:第一,國內體制改革與改革開放速度不同步;第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不同步;第三,政府職能轉變與政府機構改革不協調。

2.2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順阻礙其他領域改革

目前,我國各個社會領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的因素,導致行政管理體制與時代發展相分離。行政管理體制不能及時改革會阻礙各個領域改革的順利進行,如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各項改革同步發展,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則面臨諸多困難。我國在深入開展改革過程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同時與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行政管理改革是順利開展其他社會領域改革的基礎,如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能順利進行,那麼其他改革則束手無措。

2.3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做不到公開透明

隨着我國改革的深入開展,由於我國當前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存在明顯的走形式、走過場等現象。各級政府雖然採取了各種公開透明的措施,但是卻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在實際工作中,政府也做不到全面公開,而只是選擇公開一部分內容,導致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做不到公開透明。

3推動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策略

3.1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政府部門要儘快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國當前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要進一步規範當前行政法律條款與各種行政許可制度,保留那些適合我國國情的`、能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得到公衆擁護的制度,刪除那些含有計劃經濟特點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各種制度。同時,政府要正確認識自身職能,要給予企業必要的發展自主權,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一部分管理事務,早日成爲“高效、廉潔、公正公平”的政府。此外,政府要不斷引進新型管理措施,根據政府實際管理情況,實行持續監管制度,發揮監管、檢查、備案等各種方法的作用,保證自身管理的順利進行。最後,針對當前需要政府部門審批的事務,政府要制訂規範的審批程序,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利用制度規範管理人員的行爲。

3.2引進新型管理措施,做好宏觀調控工作

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政府要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與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改革管理策略,要善於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及時引進新型管理措施,才能收到較好的管理效果。在深入研究外部行政環境與政府內部系統數據的基礎上,政府要及時調整管理計劃,做好宏觀調控工作,要求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要逐步轉變爲間接管理與協調服務、事後監督等管理形式。同時,政府要進一步減少市場經濟的直接干涉,要依據市場發展規律發揮各種經濟政策的作用,從而達到間接管理的目的。

3.3政府行政管理實現資訊化

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技術當前已經普遍應用於各個領域當中,爲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利用資訊技術可以有效推動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因此,政府部門要大力引進資訊化技術,建設電子政務管理系統,實行網上辦公。我國政府部門要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電子政務網絡框架,以電子政務爲標準積極改革當前政府管理職能與政府組織結構,推動政府管理資訊化的健康發展。

3.4完善行政監督機制

完善行政監督機制是推動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徑。首先,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政府要真正實現依法行使行政權力,防止腐敗,必須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以權力制約權力”,完善各種監督機制。在我國,監督不力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監督機關和監督人員缺乏必要的獨立地位。政府必須對監督主體提供必要的激勵和保護機制,設立專門的監督機關,才能夠保證監督的切實有效。其次,要強化社會監督。強化社會監督,是推動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根本保證。在實際工作中,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並實行政府資訊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主要參考文獻

[1]高永勝.我國地級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5.

[2]焦晶.我國鄉鎮政府行政管理現狀與改革路徑探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6(20).

[3]鄒江峯.中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資訊化,2015(9).

有關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4

摘要】近些年,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行政管理逐漸受到高校的重視,卓越的執行力,是確保高校有序以及高效執行的基礎和前提。本文主要針對高校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並且提出提升執行力的相關策略,希望給予我國高校以參考和借鑑。

關鍵詞】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執行力;提升策略;研究

“執行力”來源於企業管理中,其已經成爲企業管理現代化的代表詞彙,近些年,“執行力”一詞逐漸應用於教育領域,“執行力”的概念爲:貫徹企業的戰略意圖,並且帶領員工有效完成企業既定目標的能力和本領。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界定:第一,從決策角度分析,執行力體現了高校貫徹國家既定政策方針,評估高校服務能力以及辦學實力的能力;第二,從管理者角度分析,執行力是行政管理人員在共同意願的帶領下,落實以及貫徹高校的工作部署、制度措施、戰略決策以及重要決議的能力,其貫徹與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1.強化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行政管理執行性的高低與高校健康發展具有直接關係,高校在發展以及執行當中,一定要具有快速以及持久發展的基礎,因此,這對管理的要求也更高。高校領導一定要具有超前的預測能力,並且針對發展機遇做出相應的調整方案,但是合理的調整方案不一定可以保證高校的健康發展,只有充分落實方案,才能確保高校的穩定前進。想要實現方案的充分貫徹和落實,需要執行層具有較強的執行能力。在方案執行中,高校各個部門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具體職責不同,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履行自身職責,並且做到各個部門的有效配合。提高執行能力的主要核心是管理人員可以最大限度、最快速以及最好的貫徹高校既定方案,並且在新形勢下,加強管理建設的創新與改革。

2.當前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工作效率低、服務意識強

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工作態度不積極、不認真,導致高校制定的相關政策難以有效落實,一些高校領導或者管理人員在工作中,不重視工作的準確性,對待工作缺乏責任心和緊張感。同時,管理人員自身能力缺陷,工作難以有序開展,結果與目標相去甚遠。

2.2制度缺乏嚴肅性

我國高校開展各項工作的標準和制度缺乏嚴肅性,在具體執行中,領導和基層人員沒有充分落實相關制度,領導互相推諉、管理人員應付了事,制度只是掛在牆上、停在嘴上、寫在紙上,形同擺設、趨於形式。由於制度和標準是衡量管理人員能力和態度和標尺,如果失去執行力,就降低了制度的公信力和嚴肅性。

2.3部門與組織之間缺乏有效合作

組織結構是高校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系統,科學的組織體系可以爲高校實現戰略目標提供保障。但是當前,我國高校管理組織設定不科學,職能重複交叉、分工不明確,組織結構在設定的過程中沒有嚴格地遵循高效、制衡及精簡的原則進行。因此便使得管理資訊無法在各個部門之間快速地傳遞,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學校各個部門與領導之間便會出現相互扯皮推諉的狀況,沒有合作精神以及團隊意識,同時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以及資源浪費的狀況。

3.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相關策略

3.1充分認識其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想要促使高校良好以及持久的發展,決策層一定要充分利用發展的機遇,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爲高校順利發展提供戰略保障。執行力是充分落實高校發展戰略的基礎和前提,雖然不同管理人員、不同部門以及不同職責所需要的執行力也不相同,但是執行力最重要的體現,是行政管理人員最大限度、最快速以及更好的完成高校所制定的長遠性以及戰略性發展目標。因此,新形勢下,高校一定要充分認識行政管理執行力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推動行政管理向標準化以及規範化發展,促使高校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實現高校的健康發展。

3.2建立並完善決策機制

行政管理的關鍵環節是決策,同時其也是開展各項管理的前提條件與基礎,一個科學明智的決策可以爲高校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高校想要獲得一個健康穩定的發展,就根據實際情況爲不同部門與層級制定科學的目標。而高校在實施各項決策時需要一定的執行力,執行力的高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各項決策的有效實施。除此之外,高校在制定決策的過程中要實行民主化及科學化要求,對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進行充分地瞭解及掌握,並且根據自身優勢與特點來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政策方針。決策要堅持民主集中、以人爲本的原則,保障全校師生的合法權利,透過研究調查,進一步完善決策程序和方案,建立科學的決策評估體系。

3.3建立以及健全管理機制

高校想要能夠充分實現決策效果,就需要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約束及激勵,主要方式便是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標準。行政管理執行力的關鍵流程是運營流程、戰略流程及人員流程。其中人員流程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高校要針對管理人員開展準確而深入的評估;第二,將高校運營和發展與管理人員進行充分聯繫;第三,高校要提供人才培養平臺。高校在制定管理流程的過程中,要做到步驟清晰、主題突出以及目標明確,將操作性、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充分結合,並且在執行方面要將靈活性和嚴肅性充分結合。在實行流程的時候,要將相關的制度和規章融入其中,並且建立與執行力適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制度要做到執行到位、獎罰分明、權責清晰、任務明確以及內容清晰,尊重每個管理人員的差異,不斷完善激勵和評價系統。

3.4構建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

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有助於高校準確傳達各項制度政策,同時還有利於師生與領導關係的和諧發展。高校在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加強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分解及細化,並且要確保監督網絡的系統化以及全面化,跟進管理各項目標。除此之外,高校在落實每項任務時,需要嚴格根據時間節點來對計劃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查找實際執行狀況與計劃之間存在的差距與問題,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對高校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協調。高校還要建立相關的監督機制,以此來充分地發揮出檢查部門的各項職能,並貫徹到管理的相關環節。高校在崗位聘用及設定、幹部管理、辦學思路、重要決策以及發展規劃等政策在擬定之前,要由教代會評議和討論。幹部領導要透過定期述職,對其進行評議、監督以及考覈。

3.5強化管理人員的職業能力

高校相關組織或者部門要提高人員的執行能力,當前,我國高校在選聘管理人員的過程中,基本要求碩士學歷,但是學歷與能力並沒有直接關係,高校在選擇管理人員的時候,要考慮其綜合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執行能力、應變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管理人員一定要熟悉和掌握相關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和管理知識,並且把握執行原則,同時,管理人員還要具備一定的敬業精神、責任感以及紀律性意識。高校要定期開辦職業化培訓班,提高管理人員的實踐水平和管理理論。結語總而言之,影響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因素很多,因此,高校領導以及管理人員要提高對執行力的認識,並且在工作中端正態度,不斷創新和完善工作方法,高校還要加強管理人員團隊建設,加強監督管理機制,將執行力當做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來抓。

參考文獻:

[1]瑪迪娜布爾蘭.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6,10:47.

[2]馮丹.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的提升途徑選擇及探索[J].管理觀察,2016,22:130-131+134.

[3]王育紅,李斌.北京某高校行政管理幹部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提升策略研究[J].傳承,2016,10:124-127.

[4]丁剛,陳倩.提升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效果的策略分析[J].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82-84.

[5]王芸鳳.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131-136.

[6]劉廣.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執行力提升路徑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02:253-254.

[7]沈學伍,王平.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自我價值感及其提升策略[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5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