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公共管理類畢業論文

論文3.31W

畢業的時候我們需要寫畢業論文,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公共管理類畢業論文,歡迎閱讀哦!

公共管理類畢業論文

公共管理類畢業論文

[提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上發生很多政府失信的危機事件,促使人們深入探討政府信任方面的問題。從政府信任的規律與機理分析,政府公信力的降低大多數是由於國家行使公共權力與廣大民意不符而引起。所以,以馬克思主義相關理念爲指導,分析政府信任的深刻涵義,並從公共管理視角探究政府信任的理論,對於提升我國政府信任、鞏固其主導地位意義重大。

關鍵詞:公共管理視角;政府信任;理論探究

政府信任是社會大衆對政府可以代表其根本利益的一種信念。現階段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如何提升政府信任程度已成爲學術領域熱議的課題之一。

一、政府信任初步理解

(一)政府信任和政府信用關係緊密。社會大衆對當權政府體現信任的方式主要就是政府的信用。政府信用對人民羣衆誠實守信,指的是政府的高度負責感,正確行駛公共的權力,以獲得人民的信任與擁護。此外,政府信用也是其合法存在的基本條件。代表着政府對其領導的人民羣衆忠誠,若是一個行政系統沒有將人民的忠誠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會產生認同的危機,或者是合法性危機。因此,公衆是否對政府擁護,主要取決於對其信任的程度。

(二)政府信任是政府與人民的互動關係。人民是指社會的羣體、個人,“政府”則是指公務員以及政府部門及公共性的服務部門。所以,信任不是無條件的。政府一定要有能力代表廣大公民的根本利益。這樣,政府信任本質上來說是對人民利益代表的信任。提升政府和人民羣衆的良好關係是當前政府自身建設的主要職責。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一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人民對公務員的信任。公務員的思想意識、價值理念以及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公共權力的有效行使。一個高素質、高品德的公務員隊伍的政府會獲得政府的信任,而且增強了政府對人民羣衆的向心力,並促進政府和公衆健康關係的發展;

其二,人民對政府部門的信任。若是政府部門辦事效率較低,互相推脫責任,也會嚴重影響政府的信任;

其三,人民羣衆對政府構建公共事業的信任,指的是政府建設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等。

二、無產階級政府信任的理論基礎研究

馬克思、恩格斯特別重視無產階級的政治領導。他們主張代表廣大人民羣衆最根本的利益是鞏固無產階級政權的前提與根本。他們在《共產黨宣言》裏強調:共產黨並非是與其他工人政黨彼此對立的政黨。共產黨人與其他的無產階級政黨區別在於:

一是無產者的民族鬥爭過程中,共產黨人堅持無產階級整體性的利益;

二是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鬥爭過程中的每段發展時期,共產黨始終堅持代表整體運動的利益。列寧主張需要充分吸收廣大勞動者參與國家管理的理念。他強調應當普遍吸取勞動人民參與國家管理的重要理念:“對我們而言,重要任務就是有效藉助廣大勞動人民的力量來治理國家。並且,作爲無產階級的政黨就應當做到不脫離廣大人民羣衆。政府唯有當不脫離所帶領的人民羣衆且切實地引導其奮勇前進的時候,才完成了先鋒隊的使命。”一個政黨應當善於說服廣大羣衆其綱領的合理性與正確性。列寧認爲這是政黨的第一要務。列寧的這種理念,實質上指明瞭無產階級政黨與無產階級建立的政權怎樣取信於民的方式。因此,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社會的、政治合法性、勞動者參與等相關理論,包含了政府信任的重要思想,表明了政府與人民羣衆的信任關係建立的基礎,對探討公共管理W理論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指導作用。

三、公共管理視角下政府信任及理論探究

(一)以馬瑞尼與瓦爾多爲主要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學派,關注公共行政的價值要素,指出對政府與行政專員考量行政倫理與價值定位的標準,將公平劃入公共行政的中心價值。提倡社會公平應當推動政權與經濟福利轉化爲社會生活中缺少政治、經濟資源的支援且處在劣勢地位的羣衆。新公共行政的理論注重行政倫理,關注行政工作者的倫理職責與理念,將社會公平列爲評價行政人員價值觀的'理念之一,這對於提高政府的信任起到借鑑作用。

(二)以胡德爲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在社會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其政策主張爲:職業化的管理關注績效考覈與評估,劃定公共服務的目的。側重產出的控制、公共部門的小型化與分散化,引進政府的競爭機制,應用私人機構管理的形式,更新政府在公共服務事業中的職能等。這樣的觀點在於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使其對社會大衆帶來更好的公共物品,具有值得借鑑的部分。

然而,應當注重新公共管理的理論把政府角色設定爲“掌舵”,而非“划槳”。需要將具體的工作交付於社會的相關機構來完成,或讓某些臨時性的組織與個人來完成,既容易帶來政府職能的缺失,又會引起公共服務、公共物品的機構與企業公共利益之間的衝突,極易引起政府產生行爲隨意性的情況,導致社會大衆對政府行爲的強烈不滿。

(三)以丹哈特爲代表的新公共服務的理論強調,作爲政府部門,其基本的職能應當是爲公共利益服務,不是親身“划槳”,也不是“掌舵”。其觀點包括以下內容:

其一,在對於新公共服務的理論,即公民權的理論、社區與市民社會的基本模型、組織對話的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指出新公共服務的七項準則:服務不是掌舵;公共利益作爲目標而不是副產品;戰略性的思考;民主化地行動;爲公民服務而不是顧客;責任是多方面的,關注人而非效率;超出企業家的身份;對公共服務的重視。因此,這樣的理論最爲突出的特徵是對新公共管理價值優先思想的否定。就像丹哈特提出的:“生產力與效率等價值觀不應該缺失,而應當置於社區、民主與公共利益的寬泛的框架體系內”。

其二,共同治理的機制。20世紀20年代以前,人們探究社會行動的社會管理機制一般是政府部門的控制或市場的調節。對於政府失敗與市場失靈的情況,新公共服務的理論主張民主治理,尋找政府、社會、市場有效合作的方式。提倡不依託於官僚主義展開從上至下的控制,也不受制於市場機制的操縱,而應當側重行爲者彼此展開的協作與對話,以確定執行公共事務的管理與共同的價值目標。

其三,倫理化公共行政的文化。提倡的思想爲:在限制公共行政工作者惡性行爲時,善於喚醒其內心善良的部分,在民主參加的公共事業中培育社會大衆的公民品質。其四,參與性的國家。正如彼得斯所提倡的藉助監督、對話、授權、選擇等參與機制增強政府治理方式的有效性。

(四)美國的羅爾斯強調把“權利思維”與“道德規範”引進合法性的評價與論證範圍,提出公共理性的理念,並將其列入合法性政治理論體系。他認爲:公共理性的思想是良好秩序的民主社會裏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價值層次,這樣的價值用以約束政府和公民之間的關係。應當說,羅爾斯在《正義論》裏引用公共理性的思想,再次顯明瞭政治的合法性的本源,恢復了被塵封良久的政治價值的規模。

他主張,在當代的社會裏,“公共理性”逐漸缺失,因此一定要使得公共理性形成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的價值支撐。羅爾斯強調,應當建立一條自由民主的政治溝通的良好途徑,進而表達切實的政治訴願,並針對政權的合理性作出價值論證,這樣較爲通暢的溝通機制唯有在公共領域裏發育並走向成熟。《正義論》強調政治合法性的價值評價標準唯有在西方民主憲政的體制下才會實現,因此帶有極強的西方主義價值觀。然而,羅爾斯提出並倡導的“公共理性”的相關觀點與理論,爲人們探析當代政府怎樣獲得社會大衆的認同、提升政府公信力,起到了政策主張與途徑選擇的借鑑意義。

四、結語

總之,關於政府信任,以馬克思、列寧爲代表的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主張,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本身應該以得到廣大羣衆的信任爲前提建立與鞏固政權,並作出重要的理論闡述。

西方公共管理學一些代表人物也提出了很多治理模式和理論觀點,如社會公平、爲社會公共利益服務、重視政府與羣衆的對話與協作等,並提出了當前公衆對政府信任需求,這些理論對於服務型政府的構建治理方式與提升政府信任具有較大的借鑑價值。然而,其中有些觀點皆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管控職能,或者有些觀點顯得有些偏執,因此在我國,想要更好地提升政府信任,還應當充分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市場經濟的特性進行理論方面的正確取捨。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春暉.公共管理學視角下看我國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的創新[J].現代商業,2016.29.

[2]尹保紅.政府信任危機研究[J].教育,2014.23.

[3]陳麗君,張存如.政府誠信:政府公信力的源泉和基礎――西方政府誠信研究及其啓示[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3.

[4]王芳霞,王蕾.公共管理視角下的政府信任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