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與培養策略論文

論文5.36K

摘 要:核心素養具有跨學科性,語文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中的具體化。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育人,育人價值是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在於以高中語文學科特有的方式育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既要體現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總目標達成要求,又要體現學科基本特性.

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與培養策略論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以核心素養引領教育改革與發展漸成世界潮流。我國教育部 2014 年 4 月 24 日正式頒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並將其置於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爲新課程標準制訂的核心依據,這顯然是與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進程高度吻合的。要深入推進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做好迎接教育轉型的嚴峻挑戰,當然也就繞不開語文核心素養這一焦點問題。核心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的關係,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等就成爲亟待解決的基礎性問題。

一、核心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的關係。

根據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定義,所謂“素養”,指“在特定情境中、透過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包括技能和態度)、以滿足複雜需要的能力”〔1〕。每個人在終身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許多素養作爲支撐,而其中最關鍵、最必要,且居於核心地位的就稱爲核心素養。雖然至今學界對核心素養概念的界定仍是見仁見智,國際組織、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表述也不盡相同,但都指向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冠以“核心”就是突出素養不是隻適用於特定情境、特定學科或特定人羣,而是適用於一切情境和所有人,具有普遍性與一般性特徵。核心素養作爲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養,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後天獲得的,是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其形成具有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彌補。核心素養形成的根本要素在於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健全的教育制度。

從學科視角看,核心素養雖不僅是單一學科的,但卻是學科素養極爲重要的內容,學科素養不能偏離核心素養,始終爲核心素養所統領。鍾啓泉先生指出,在覈心素養的牽引下,界定學科素養需有三個視點的交集。一是獨特性,即體現學科自身的本質特徵,也就是學科的固有性。二是層級化,即學科教學目標按其權重形成如下序列:興趣、動機、態度,思考力、判斷力、表達力,觀察技能、實驗技能,等等,知識及其背後的價值觀。三是學科羣,即各學科之間承擔着相同或相似的學力訴求,如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動作的、圖像的、語言的表達能力等,可以構成各自的學科羣〔2〕。雖然每門學科都具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其最終指向仍應是核心素養,只是因爲學科間的“個性”差異所承載的培育核心素養的內容有所側重而已。可見,學科之間擁有共性、個性與多樣性等特徵,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是相輔相成的,是全局與局部、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學科素養是形成核心素養的基礎,核心素養始終是學科素養的追求目標。在學科教育中,需要從學科自身出發,根據學科特點,把準課程內容和層次,抓住學科教學中的關鍵,變“學科教學”爲“學科教育”,這既要彰顯富有特色的學科核心素養,也要突出以核心素養爲依據和旨歸的理念。

在學科教育中,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將母語教育置於十分突出的地位。有學者對 13 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素養指標進行了比較研究,其中 10 個,即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新西蘭、中國臺灣地區等都有對母語能力的表述字段,只是略有差異罷了,如“有效運用口語和書面語言”、“母語交流”、“閱讀和寫作能力”“、口語表達、書面表達”、“陳述解釋的能力”、“掌握母語”、“運用語言、文字元號的能力”、“閱讀理解”等〔3〕。

顯然,對母語能力的高度重視已呈國際化趨勢,母語能力是核心素養極爲重要的指標。雖然核心素養具有跨學科性,跨學科性也是教育走向未來的必然,但母語素養卻是必須高度重視的最基本的素養。雖然母語素養並非惟有母語學科才能加以培育,但毋庸置疑的是,母語學科在培育母語素養方面有着學科自身的獨特優勢,母語課程承擔着更重也更專業的培育母語素養的責任和使命。

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爲母語學科的語文,不僅承擔着母語教育及培育母語素養的重任,而且需要傳遞主流價值觀。語文核心素養應該是核心素養學科化的具體反映,是個體透過語文學習活動所形成的、能在現實生活和未來發展中發揮語文自身價值、能夠幫助個體實現自我價值的必備語文品格和關鍵語文能力。在語文教育實踐中,只有將核心素養融於學科核心素養之中,並貫穿於學科教育的始終,學科素養的培育才不會迷失方向,核心素養也才能落到實處。

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

就宏觀層面而言,核心素養的提出源於全球教育所面臨的未來挑戰,它是對過去教育反思的產物。核心素養的提出也是全球教育理性的迴歸,它將“以人爲本”教育思想,即育人爲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制高點,以新的姿態呈現給關注未來教育走向的人們。核心素養概念之所以成爲國際教育界標誌性成果並得到廣泛認同,就在於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是直面未來教育,聚焦的是培養什麼樣的人的重大問題。我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則充分結合了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情境,是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視角出發,突出的是那些可教可學的、具有普遍性和關鍵性的素養,其實質內涵仍定位於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根本問題。中國語境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顯然在於其獨特的育人價值,其學科素養的構成要素充分體現了高中的學段性和語文的學科性。

學生的高中階段亦是其青年初期,其生理髮育已經成熟,智力發展接近成人水平,個性及其他心理品質更加豐富和穩定,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也漸趨成熟。在母語素養方面,他們已經積累和構建了初步的體系,在語文認知活動中興趣漸趨廣泛和穩定,自覺性明顯增強,學習動機更爲強烈,但仍需不斷完善。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和獨特性的特點,語文核心素養應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多元性質,其實質內涵應豐富完整而又標準明晰,但終極指向在於立德樹人。也即是說,育人價值是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就在於語文學科特殊的育人價值:一方面透過人類文化來啓蒙心智、認識社會、獲得思想上的教益,另一方面也透過高雅文化愉悅身心、陶冶性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依歸。語文學科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核心素養在不同學段中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必須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高中語文學科規律來構建。雖然所有學科育人的最終目標是趨同的,即每一學科的課程內容除使學生學得學科知識和技能外,還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個人擁有良好而成功的生活。但就語文學科整體而言,其核心素養包括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三大領域,主要涉及國家認同、國際理解、溝通與合作、學會學習、主動適應與創新、語言符號與表達、人文與審美等,最終指向“全面發展的人”〔1〕。

高中階段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它們是語文學科落實立德樹人總目標的四大構成要素,也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制訂的核心依據。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本體性要素。語文教育必須以發展學生語言素養爲根基,語言是存在的家,建構學生的語言就是建構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語文教育的本質就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透過學得促進習得。語文教育應着力於語言文字及內容的開發,讓學生從中發現意義,實現自我建構和運用,在建構中發展,在運用中提升。語文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語文知識,而應着眼於培養學生的母語情感。以語言建構和運用爲核心任務,這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所決定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形成對個體生命的發展具有極爲深遠的影響。

思維發展與提升也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與目標。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反映過程,是藉助表象、概念等要素進行判斷與推理的認識活動。語言與思維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的建構和運用需要藉助思維,而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又能夠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語文教育須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學生的思維訓練,並在這種訓練中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構建以思維發展與提升爲旨歸的課堂活動體系,應是語文教育的一種自覺追求。

審美鑑賞與創造也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之一。審美活動從來就和語文教育密不可分,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審美功能是體現語文學科特質的內在訴求。審美既是藝術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類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類生命活動的提升〔5〕。審美活動以審美需要爲動力,以審美體驗爲基礎,它是審美鑑賞與審美創造高度統一的過程。高中語文教育如果不突出審美素養的培育就丟失了學科教學的重要價值取向,所追求的透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使之成爲一個健全者的終極關懷就不可能實現。審美活動既是一種對象化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種自我確證、自我超越、自我發現、自我塑造的非對象化的活動,審美鑑賞與創造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文化傳承與理解也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說,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就是進行深刻的文化變革。語文是母語學科,它是文化的存在。語文教育的過程就是以漢語文化爲依託、以人類文化爲背景的文化傳承與理解過程。語文教育需要對文化進行轉換,強化文化認同、適應、同化與融合,傳承傳統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義,實現文化的“增值”,並形成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在實現文化成長的同時,也獲得精神的成長和生命的成長〔6〕。

三、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作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具體學科指標,既統領於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總目標,又基於語文學科的本質。因此,在探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時,既要體現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總目標達成要求,又要體現學科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是複雜的,既有必修課程,也有選修課程,還有綜合活動課程。必修課程體現基礎性,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更體現拓展性和實踐性,它們爲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在教學時應因材施教,並體現層級性。高中語文四大核心素養有着各自的獨特性,在培育路徑的選擇上顯然應有所側重和有所區別。培育路徑的選擇還應發揮高中語文課程自身的優勢,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規劃自己的生涯發展,建立正向的價值觀,養成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探索不同文化內涵,養成公民意識與社會責任。

一是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培育路徑。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主要藉助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來培育。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滲透語言知識的教學,更要注重語篇識解能力與語篇評價能力的養成。從課型整體設計上看,當下的閱讀教學主要採用文字研習、問題探究和活動體驗三類體系。實踐證明,適時適度地選用好這些課型對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落地生根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寫作教學中,既要重視意義的建構,也要關注語言的成篇方式。寫作實踐需要智慧思考和靈性表達,這對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在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上下工夫,引導學生運用母語準確生動地表情與達意。口語交際教學應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和應對能力,應讓學生養成語境意識,能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場合準確得體地表達。口語交際能力最能折射一個人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綜合實踐活動包括語文專題研究、語文社會調查和體驗式語文課外活動三種基本的活動形態。無論是哪種形態,都應以語言文字爲媒介,以對語言文字的思考爲誘因,把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聚焦於語言文字的建構與運用上,並讓學生的各類語用能力得到綜合發展。

二是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培育路徑。在語文教育中,無論是閱讀、寫作、口語交際,還是綜合實踐活動,都必須融進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訓練。培育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必須關注三個重要方面:第一,關注思維方式。所謂思維方式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人們思考問題時多次重複而相對穩定的思路。思維方式決定着認識的視角。語文教育要突出思維方式的系統整體性,強調動態開放性,形成多元立體性,具有個體創造性。第二,關注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指思維過程中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是思維方式的一個側面,也是思維方式具體而集中的體現。在語文教育中,首先要加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訓練,其次要加強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的訓練,最後要強化創造性思維訓練。第三,關注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指思維的個性特徵。思維品質反映了學生個體間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思維品質決定着思維的質量,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系統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

三是審美鑑賞與創造的培育路徑。語文學科有着開展審美鑑賞與創造活動的獨特優勢,可藉助多樣的語文活動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審美實踐,以陶冶性情,美化心靈,豐富精神,淨化靈魂。第一,要鑑賞與創造語言美。語言美是語文教學中審美主體進行審美鑑賞和創造的首要切入點,無論是文學文字還是非文學文字,它們都是語言運用的典範,其言語的智慧都需用心領悟,從而內化爲自己的語用素養。第二,要鑑賞與創造形象美。文學文字是藉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對形象美的審美鑑賞重在理解,而形象美的審美創造則偏重建構。第三,要鑑賞與創造情感美。審美過程需要審美主體與客體相互契合,相互驅動,產生共鳴,進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觀念。第四,要鑑賞與創造意蘊美。意蘊美是作品內在的精神氣質與審美旨趣,它由寓意之物和作者情意所組成,透過意蘊美的審美鑑賞可以收穫審美創造的驚喜。第五,要鑑賞與創造理性美。理性是指能看清事態和物象的本質,有針對性地做出判斷和決定的品質。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關注審美客體自有的理性美,另一方面也要體現審美主體的理性創造力。

四是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培育路徑。語文教育的一大屬性就是文化性,它是一種文化活動,是文化傳承與理解之旅,文化視野下的語文教育更富有文化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傳承”與“理解”需要的是“照着講”和“接着講”〔7〕。“照着講”就是傳承文化,堅守文化“;接着講”就是在理解中發展,在發展中理解。第一,要凸顯現代取向與傳統價值觀的高度統一。應以傳統文化爲基礎,始終關注其與現代性的關聯,既不能割裂或漠視中國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數千年來建構的民族文化認同與民族的理想訴求,也應防止因民族自戀文化情結滋生的非理性而走向極端。第二,要追求國際視野與民族情感的自然融合。應站在更廣闊的角度關注文化演進與發展的脈絡,瞭解主要文化的內在結構及思維特徵,具備追求人類和諧共處、共同進步的思想。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文化,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我們不應妄自尊大,應在國際視野中準確把握其不足,同時也不宜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第三,要體現文化共性與鮮明個性的合二爲一。教學中要注意整合文化共性,尊重文化差異,把握文化的鮮明個性,從而將共性文化和個性文化融爲一體,汲取其精華並創造性地轉換爲新的自我文化成長的重要資源。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

上述有關高中語文四大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雖各有特點,但不可截然分開,四大核心素養間是彼此緊密聯繫着的,因此,對各大語文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的選擇也不能顧此失彼,只是培育的路向各有側重。

參考文獻:

〔1〕張 華。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出發”〔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8.

〔2〕鍾啓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裏---核心素養研究的構圖〔N〕。中國教育報,2015- 04- 01.

〔3〕黃四琳,左 璜,莫 雷等。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的國際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6,(6):12.

〔4〕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16.

〔5〕潘知常。生命美學論稿·在闡釋中理解當代生命美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10.

〔6〕馮爲民。文化自覺與語文文字解讀〔J〕。中國教育學刊,2010,(6):36- 38.

〔7〕馮友蘭。新理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