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2008年高考總複習古文段翻譯資料(人教版高三選修)

一、二人並走 

2008年高考總複習古文段翻譯資料(人教版高三選修)

(前秦符融爲冀州牧)有者姥逼劫於路,喝賊,路人爲逐擒之。①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並走,先出鳳陽門者非賊。”既而還入、融正色謂後出者曰:“汝真賊也,何誣人乎?”賊遂服罪。②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晉書。符融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臥薪嚐膽

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麥裏,晉重鬥奔翟,齊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觀之,何速不爲福乎?”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②女志會稽之恥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織,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時(漢 韓嬰《韓詩外傳》)

孟子少時,東家殺豬,孟子問其母曰: “東家殺豬何爲?”①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懷妊是於,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賣東家鄰脈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時了了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扎有盛名,爲司隸校尉。①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扎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棄世爲通好也。”元扎及賓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陳題後至,人以其言語之,起曰:“②小時了了,大未必住。”

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貧

袁虎少貧,①嘗爲人傭,載運租。謝鎮 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諸閒估客船上有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誦五言,又其所未。嘗聞,嘆美不能已。②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所作詠史詩。 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魏文侯問李克

魏文侯問李克:“吳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 國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數 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是故好戰窮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枯 梧 樹

鄰父有與人鄰者,有枯梧樹,其鄰之父言梧樹之不善也,鄰人遽閥之,鄰父因請而以爲薪。其人不說曰:“鄰者若此其險也,豈可爲之鄰哉!”此有所宥也,夫請以爲薪與弗請,此不可以疑枯梧樹之善與不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攫金 者

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搏而束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對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孔子 困 陳 蔡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黎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①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裝爲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曏者煤炱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②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澄子 亡 緇 衣

宋有澄子者,亡緇衣,求之塗,見婦人衣緇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緇衣。”婦人曰:“公雖亡緇衣,此實吾所自爲也。”澄子曰:“子不如速與我衣。昔吾所亡者,紡緇也;今子之衣,褝緇也,以褝緇當紡緇,子豈不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掣肘

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宓子賤爲之怒。①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賤不可爲書。”君曰:“何故?”②對曰:“宓子賤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亶父者,子決爲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亡 戟 得 矛

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爲不可以歸?”去行,心猶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無孫,當其馬前,曰:“今者戰,亡戟得矛,可以歸乎?”叔無孫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豈亢責也哉?”平阿之餘子曰:“嘻!”還反戰。趨,尚及之。遂戰而死。叔無孫曰:②“吾聞之,君子濟人於患,必離其難。”疾驅而從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將衆,亦必不北矣。令此處人主之旁,亦必死義矣。今死矣而無大功,其任小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宋人 御 馬

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倒而投之鸂水。又復取道,其馬不進,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無益與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次非 刺 蛟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幹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此非子謂舟人曰:“子嘗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寶劍,曰:“①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餘奚愛焉!”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覆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相馬

古之善相馬者,寒風是相口齒,麻朝相頰,子女厲相目,衛忌相髭,許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脅,管青相膹肳,陳悲相股腳,秦牙相前,贊君相後,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若趙之王良,秦之伯樂、九方堙,尤盡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見馬之一徵也,而知節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堅脆,能之長短。非獨相馬然也,人亦有徵,事與國皆有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黎丘丈人

樑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爲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見其子,拔劍而刺之。③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丁氏 穿 井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使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不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齊攻宋

齊攻宋,宋王使人侯齊寇之所在。使者還,曰:“齊寇近矣,國人恐矣。”①左右皆謂宋王曰:“此所謂肉自生蟲者也。以宋之強,齊兵之弱,惡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視。齊寇近矣,國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國危甚矣,若將安適?”其弟曰:“爲王視齊寇,不意其近而國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鄉之先視齊寇者,皆以‘寇之近也’報而死。今也,報其情死,不報其情,又恐死,將若何?”其兄曰:②“如報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報於王曰:“殊不知齊寇之所在,國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鄉之死者宜矣。”王多賜之金。寇至,王自投車上馳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王戎死孝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 

仲雄曰:" 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 仲雄曰:" 和嶠雖備 

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 

應憂嶠,而應憂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桓南郡既破殷荊州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①,諮議羅企生亦在焉②。桓素待企生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 若謝我,當釋罪。" 企生答曰:"2、 爲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遣人問:" 欲何言?" 答曰:" 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爲晉忠臣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⑤,即日焚裘。

「註釋」

①收:逮捕。將佐:將領和僚屬。

②羅企生:字宗伯,時任殷仲堪幕府諮議參軍。

③出市:到刑場。出:到達某地。市:東市,晉時刑場。

④稽紹:字延祖,嵇康子。八王之亂時,爲保衛晉惠帝遇難,被稱晉室忠臣。

⑤問:消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王恭從會稽還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①。見其坐六尺簟②,因語恭:" 卿東來③,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 恭無言。1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④。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 2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⑤。"

「註釋」

①王恭:字孝伯,性格率直,官至中書令、青州刺史、兗州刺史。晉安帝隆安年間,與桓玄、殷仲堪起兵謀反,兵敗被殺。王大:即王忱。王忱字元大,小名佛大,人稱阿大,王坦之子,爲王恭的同族叔父,官至荊州刺史。

②簟(diàn ):竹蓆。

③卿:第二人稱代詞,用於上稱下,尊稱卑。

④薦:草墊。

⑤丈人:對年長者的敬稱。長物:多餘的東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純孝之報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①。1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②,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徵④。2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⑤,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⑥,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爲純孝之報也。

「註釋」

①鐺(chēng):一種平底鍋。焦飯:鍋巴。

②貯錄:貯存,收藏。錄:收藏。

③孫恩:字靈秀。晉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數萬人起義,攻克會嵇等郡,後來攻打臨海郡時遭敗,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即袁山鬆。時爲吳郡太守,被孫恩軍隊殺害。

⑤滬瀆:水名,在上海東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過江諸人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①,藉卉飲宴②。周侯中坐而嘆曰:" 1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④!" 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 2當共戮力王室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⑥!"

「註釋」

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邊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國的囚犯,後來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江左有管夷吾

溫嶠初爲劉琨使來過江。於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未舉,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①。溫忠慨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②。既出,歡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復何憂!"

「註釋」

①黍離之痛: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周大夫行役到鎬京,見到宗廟宮殿都已經毀壞,長滿了禾黍,不勝感慨,作《黍離》一詩。見《詩經。王風。黍離》,後以" 黍離之悲" 、" 黍離之痛" 作爲感嘆國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納:酬謝接納。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齊國大夫,輔佐齊桓公成爲霸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①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②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六、曾參不受魯君邑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爲不受?”曾子曰:②“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七、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爲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爲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與處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1聞里人相慶,始知爲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2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爲忠臣孝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八、蒲松齡之妻

    五十餘猶不忘進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須復爾!倘命應通顯,今已臺閣③矣。山林目有樂地,何必以肉鼓吹④爲快哉!”鬆齡善其言。顧兒孫入闈⑤,褊心⑥不能無望,往往情見乎詞,而孺人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聞。鬆齡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無他長,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孫,能繼書香,衣食不至凍餓,天賜不爲不厚。自顧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選自蒲松齡《述劉氏行實》)

 [註釋]①進取:此指透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蒲松齡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不第。②孺(rú)人:妻子。③臺閣:宰相。④以肉鼓吹:猶言一呼百諾。⑤入闈:參加科舉考試。⑥褊(biǎn)心:私心。⑦穆如者:端莊的人。此指妻子。⑧夫人:此指貴夫人。⑨觖(jué)望:不滿意。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

2.翻譯:①君勿須復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鬆齡善其言乎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往往情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上文的兩個“顧”:①“頤兒孫入闈”中的“顧”,解釋爲______________;

②“自顧有何功德”中的“顧”,解釋爲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九、杭世俊喜博

先生①一歲必兩歸錢塘②。歸後無事,或攜錢數百與裏中少年博望仙橋下。時錢文敏視學③浙中。一日盛暑,張蓋往訪先生。踏過橋下,文敏從輿④中望見先生短葛衣,持蕉扇,與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輿揖日:“前輩在此乎?”時先生以扇自障,業知不可避,即回面話曰:“汝已見我耶?”文敏曰:“正詣宅謁前輩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從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卻之。始尋道反。文敏去,諸少年共博者始從橋下出,驚問日:“汝何人?學使⑤見敬若此?”曰:“此我衙門中後輩耳。”遂不告姓名去。

    (選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詩文集》)

[註釋]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檢討(即翰林院裏掌管編修國史的人)。②錢塘:今浙江杭州市。③視學:職官名稱。此指以視學身份視察學校。④輿(yú):轎子。⑤學使:即“視學”。

 [思考與練習]

1.  解釋: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

⑤業________⑥卻________⑦反________

2.翻譯:①張蓋往訪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詣宅謁前輩耳___________          _______

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從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擇:上文“學使見敬若此”中的“見”有以下解釋,哪一項是正確的? 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見;③被;④同“現”。

三十、答李幾仲書①

天難生於才②,而才者須學問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則不得歸怨於天也。世實須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嘗以世不用而廢學問;其自廢惰歟,則不得歸怨於世也。凡爲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時聞天下長者之言,足下以爲然,當繼此有進於左右。

    (選自宋黃庭堅《山谷全集》)

[註釋]①這是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給一位年輕人的信(摘錄)。②天難生於才:天才是很難出現的。③足下:您,對對方的敬稱。④中朝:朝廷中。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長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

2.理解:“學問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其自廢惰歟,則不得歸怨於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擇:“當繼此有進於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__________________

①當繼續給你寫信;②要繼承別人的精神才能前進;③當接到這信後要跟周圍人商量;④要繼續努力才能超過周圍的人。

三十一、芮伯獻馬賈禍

1周厲王使芮(ruì)伯帥師伐戎,得良馬焉,將以獻於王。芮季曰:“2不如捐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爲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3子無以應之,則將曉於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果使求焉,弗得,4遂譖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5爾知王之瀆貨而啓之:芮伯之罪也。 (選自明劉基《郁離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二、王昭君出漢宮

 漢元帝宮人①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爲其狀。後匈奴來和②,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三、商於子駕豕

商於子①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②駕之而東。1大豕不肯就軛③,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2寧毋先④生過而尤之日:“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⑤也。3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寧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乎?4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5吾豈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猶牧⑦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日:“是蓋有激者⑧也。”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註釋] ①商於(wù)子:作者虛構的人物。②豕(s h ǐ):同“豬”。③軛(è):牛拉東西時駕在頸上的曲木。④寧毋:作者虛構的人物。⑤淖(nào):爛泥。⑥服田:駕牲口耕田。⑦牧:統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氣的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四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爲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也。"立而觀之,遂沒。 

--------------------------------------

-------------------------------------

語段翻譯答案

一、[譯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時候,有個老婆在路上被搶劫,她就拉長聲高喊“捉強盜呀!”有個過路的人聞聲追趕,替她把強盜捉住了。誰知強盜反咬一口,誣賴這個過路的人是強盜。 當時天色已經合黑,誰也分不清他們之中哪個是強盜,於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裏去。符融看見他們就笑着說:“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這兩個人賽跑,先出風陽門的就不是強盜。”他們跑完又回到州衙門裏來,符融就嚴肅地對那個後跑出風陽門的人說:“你才真正是強盜啊,爲什麼要誣賴別人呢?”強盜遂認罪。原來那個強盜假如跑得快的話,就決不會被過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強盜。

二、[譯文]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我在這裏完了嗎?”文種說:“商場曾被關押在夏臺,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裏,晉文公重鬥(曾遭攙言)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由此看來,(憂患)爲什麼就不能轉化爲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踐返回國土,於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臥處擡頭就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常自語:“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勞苦

三、[譯文]孟於年小的時候,東邊鄰居殺豬,孟子問他母親說:“東鄰家殺豬幹什麼?”母親說:“要給你吃。”他的母親懊悔而自語道:“我懷着這個孩子的時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從胎中就教育他啊,現在孩子剛剛開始懂事,我卻欺騙他,這是教他不講信用。”就向鄰家買了些豬肉做給孟子吃,以證明沒有欺騙他(或說得是實話)。

四、 [解析]“詣門”,登門拜訪;“俊才”,才智出 衆;“清稱”,有聲譽的人;“通”,通報。

 [譯文]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衆,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孔文舉來到李元禮的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經通報以後,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文舉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爲 

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放過一會兒也來了,別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時聰明,長大後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陳進聽了,感到侷促不安。

五、袁虎少貧

 [解析]關鍵詞語:“爲人傭”,被別人僱傭; “委曲”,事情的底細和原委。

 [譯文]袁虎年輕時,家裏貧窮,曾經被人僱傭,載運租谷。鎮西將軍謝尚從船邊經過,那天晚

上清風刁習,明月技潔,聽到江上小洲之間的商販船上,有吟詠詩歌的聲音,很有情調;所吟誦的王言許,又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他讚歎不絕。就派人去詳細詢問(事情原白),原來,是袁虎在吟詠自己作的詠史計。謝尚於是邀請袁虎相見,對他十分賞識。

六、[譯文]魏文侯問李克道:“吳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李克田答說:“屢次作戰屢次取得勝利。”

文侯又說:“屢次作戰屢次獲勝,這是國家的福氣啊,它卻因此而滅亡,這是爲什麼呢?”李克回答:

 “多次戰鬥,百姓就疲憊不堪,多次獲勝,君主就驕橫,讓驕橫的君主統治疲憊的人民,這就是它滅亡的原因。所以,喜歡打仗窮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國家沒有不滅亡的。”

七枯梧 樹

翻譯:有一位老者與人爲鄰,有一棵枯死的梧樹,那老者說那棵死梧樹不吉利,鄰居就馬上把樹砍了,老者就請求給他當柴火。那鄰居很不高興說了:“做鄰居的這麼陰險,怎麼能做鄰居啊!”這是太過狹隘了,要和不要枯樹當柴火,這一點不能懷疑枯梧樹吉利還是不吉利。

八、攫金 者

翻譯:齊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賣金子的人聚集的場所,看見人拿着金子,就搶奪過來。衙役將他抓住並綁了起來,問道:“人們都在這裏,您還搶別人的金子,爲什麼?”回答說:“完全看不見人,只看見金子啊!”

九、孔子 困 陳 蔡

翻譯: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缺糧)受困,飯菜全無,七天沒吃上米飯了。白天睡在那,顏回取討米,討回來後煮飯,快要熟了。孔子看見顏回用手抓鍋裏的飯吃。一會,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抓飯吃的事情)。孔子起來的時候說:“剛剛夢見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乾淨的飯然後纔給他們吃。”顏回回答道:“不是那樣的,剛剛碳灰飄進了鍋裏(弄髒了米飯),丟掉又不好,就抓來吃了。”孔子嘆息道:“(按說)應該相信看見的,但是並不一定可信;應該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們記住,要了解一個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難啊,孔子認爲要了解一個人更難啊。

十、澄子 亡 緇 衣

翻譯:宋國有個名叫澄子的人,丟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見一個婦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說:“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那婦女說:“您雖然掉了黑色衣服,這件衣服事實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說:“您還是趕快給我衣服,原來我掉的衣服,雙層黑布的;現在您這衣服,單層黑布,用單層黑布換雙層黑布衣服,你難道不是更划算嗎?”

十一、掣肘

翻譯:宓子賤被派往亶父爲官,他擔心魯國國君聽信小人讒言,從而會使自己無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動身的時候,他請求魯國國君,派兩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當地的官吏都來拜見宓子賤,宓子賤讓那兩人書寫記錄。他們每次準備要寫時,宓子賤就從旁邊時不時的拽啊搖啊他們的手肘。他們寫的字很難看,宓子賤就爲這事生氣。那兩人很怕他,請求讓他們回去。宓子賤說:“你們的字寫得太差了,你們趕快回去吧。”兩個人回去後向魯國國君彙報,說:“宓子賤不讓他們好好寫字。”魯國國君說:“怎麼呢?”回答說:“宓子賤讓我們寫字(記事),卻總是拽搖我們的手肘,字很難看他又生氣。那些官吏都說宓子賤,所以我們就要求回來了。”魯國國君嘆息道:“宓子賤用這個辦法來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擾亂他的治理方案,就會使他無法按照他自己的辦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沒有你們兩個人,我幾乎要犯錯誤啊!”於是打發親信,到亶父去傳達旨意,告訴宓子賤說:“從現在開始,亶父不是我國君所管,歸你管了。有利於亶父的治理辦法,你自己決定實施吧。”

十二、亡 戟 得 矛

翻譯:齊國和晉國互相征戰。平阿(地名)的餘子(官名)丟失了戟撿到只矛,退下戰場離去,心裏不痛快。問路上的陌生人說:“丟失了戟撿到只矛,可以回家嗎?”陌路人說:“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失兵器又撿到兵器,有什麼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裏還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無孫,就擋在他的馬前,說:“今天打仗,丟失了戟撿到只矛,可以回家嗎?”叔無孫說:“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丟失了戟撿到只矛,他們難道可以相抵嗎?”平阿(地名)的餘子(官名)說:“是啊!”反身回去參戰。跑步,才趕上了戰鬥。終於是戰死了。叔無孫說:“據我所知,君子救人於患難,必須同甘共苦。”(於是)快跑回去參與戰鬥,到死也沒離去。要是讓他(叔無孫)領兵,肯定不會打敗仗的。讓他成爲國王的左右,也必然是爲義而死。這次的死沒有什麼大的功績,是因爲他的官職(或權力)小啊。

十三、宋人 御 馬

翻譯:宋國有個趕路的人,他的馬不前行了,他在馬脖子上砍上一刀將它丟進鸂水河裏。重又趕路,馬還是不走,他又在馬脖子上砍上一刀將它丟進鸂水河裏。這樣做了有三次。雖然是造父對馬發威,也不過如此,學不到造父訓馬的方法,只學到發威的手法,對駕御的方法沒有幫助。

十四、次非 刺 蛟

翻譯:楚國有個叫次非的人,在幹遂(地名)得到一把寶劍。返回的路上過一條江,(船)走到江中間的時候,有兩條龍繞着船將船擋住。這時次非問船家道:“您見過兩條龍圍住船時還有人和龍都能活的嗎?”船家回答:“沒見過。”次非捋起袖子舉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寶劍,說:“這不過是江中的腐肉朽骨嗎,如果丟棄寶劍而保全自己,我還珍惜什麼呢?”(次非)於是跳進江中刺殺蛟龍,殺死了龍以後重新上船,船裏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十五、相 馬

翻譯:古代的善於相馬的人,寒風(人命。後面同)是相口齒,麻朝是相面頰,子女是相眼睛,衛忌是相馬嘴的毛,許卑是相馬的臀部,投伐是相馬的胸肋,管青是相嗎的嘴脣,陳悲是相馬的腿腳,秦牙看馬的前面,贊君看馬的身後,所有這十個人,都是天下相馬的高手。就像趙國的王良,秦國的伯樂、九方芫堙(《列子》的故事中叫九方皋),全都掌握了其中的奧妙,他們之所以相馬的方法不同,是看準了馬的某一特徵,就知道馬的骨骼的高和差,腿跑得快和不快,體質的堅韌和脆弱,耐力是長還是短。不單單相馬是這樣,人也有特徵,事物和國家都有特徵。

十六、黎 丘 丈 人

翻譯:魏國的北部有個叫黎丘的鄉村,(那)有個奇怪的鬼,喜歡裝扮別人的兒子、侄子、兄弟的樣子。鄉村的一個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裝扮成他的兒子的樣子,扶他卻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後就責罵他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啊,難道所我對你不夠好嗎?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爲什麼?”他的兒子哭着磕頭碰地說:“冤枉啊!沒有這樣的事啊!昨天我去村東向人討債,可以問他的。”他的父親相信他的話,說:“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曾經聽說過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將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兒子擔心父親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見兒子,拔出劍就刺他。老人的頭腦迷惑就在於有像他兒子的鬼,卻殺死了自己真正的兒子。

十七丁氏 穿 井

翻譯:宋國有一個姓丁的人,家裏沒有井就出去洗東西和取水,常常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裏打井時,他告訴別人說:“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聽了他的話然後轉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國人談論這件事,宋國的國君聽到了者件事。他就派人去問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說:“得一個人使用,不是在井裏得到一個人。”聽話聽成這樣,不如不聽。

十八、齊 攻 宋

翻譯:齊國攻打宋國,宋國國王派人偵察齊國軍隊到了什麼地方。偵察人員回來了,說:“齊國的侵略者很近了,國人很害怕。”左右的大臣都對宋國國王說:“這就正如‘肉自生蟲’(肉爛了就自己生出蟲來了。比喻自己害怕就捏造事實。)所說的,以宋國的強大,齊國的弱小,怎麼可能會這樣呢?”宋國國王怒而曲殺了偵察人員。(於是)又派去偵察齊國的侵略者情況,偵察人員報告的情況像前面一樣,宋國國王又怒而曲殺了偵察人員。像這樣做了三次。後來又派人前去偵察。齊寇近了,國人害怕了。偵察員遇見自己的哥哥。他哥哥說:“國家危在旦夕,你準備怎麼辦?”那弟弟說:“我是爲國王偵察敵情,沒想到他們這麼迫近致使國人害怕成這樣。現在我擔心的是前面來偵察的人,都因爲‘敵人已經迫近了’這麼報而被殺了。現在,如實報告情況是死,不如實報告情況,恐怕後來也是死(爲齊兵所殺),這怎麼辦呢?”他的哥哥說:“如果報告實情,就會比後來的死先死,比後來逃命的先逃。”(那偵察員)於是報告國王說:“完全沒有齊國敵人的蹤影,國人都很安心。”國王大喜,左右的大臣都說:“前面那幾個殺得對啊。”國王賜了很多金子(給那個偵察員)。齊國的侵略者到了,國王自己坐上馬車飛快地逃跑了。這個人因此在別的國家富足地生活。

十九、王戎死孝

王戎、和嶠同時遭遇大喪。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稱,此時王戎瘦得皮包骨頭,幾乎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和嶠則哀號哭泣,一切都合乎喪葬的禮儀。晉武帝(司馬 炎)對劉仲雄(劉毅)說:"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嶠嗎?我聽說和嶠悲傷過度,這讓 人很擔心。" 劉仲雄回答道:" 和嶠雖然極盡禮數,但精神元氣並沒有受損;王戎 雖然沒拘守禮法,卻因爲哀傷過度已經形銷骨立了。所以我認爲和嶠是盡孝道而不 

毀生,王戎卻是以死去盡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擔心和嶠,而應該去爲王戎擔心呀。

二十、桓南郡既破殷荊州

「譯文」

桓南郡(桓玄)打敗了殷荊州(殷仲堪),俘虜了殷的將領十幾人,諮議參軍羅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來厚愛羅企生,要殺他時,先派人對羅企生說如果向桓宣道歉,就會免去死罪。羅企生回答道:" 我作爲殷荊州的下屬,現在殷荊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麼臉面向桓公謝罪。" 已經到了刑場,桓玄又派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羅企生答道:" 從前晉文王雖然殺了嵇康,但他的兒子嵇紹卻成了晉國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條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應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給羅企生的母親胡氏送了一件養皮袍子,胡氏當時在豫章,得知兒子被殺的消息後,就把這件皮袍給燒了。

二十一「譯文」

王恭從會嵇回來,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張六尺長的竹蓆,就對他說:" 你從東邊回來,一定富裕這種東西,能不能給我一領?" 王恭沒有回答。王大去後,王恭就把坐着的這張席子給王大送去了,自己沒有竹蓆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此事,就對王恭說:" 我本來以爲你那裏多呢,所以纔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瞭解我,我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

二十二、

「譯文」吳郡的陳遺,在家裏十分孝順父母,他媽媽喜歡吃鍋巴。陳遺在任吳郡主薄的時候,總是帶着一個袋子,每次煮飯,就把鍋巴收集在口袋裏,回家時送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攻打吳郡,袁府君(袁山鬆)當日帶兵出征,,此時陳遺已經收集了好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就帶上隨軍出發了。滬瀆一仗,官軍大敗逃潰,跑到了山裏,很多人都餓死了,惟獨陳遺因爲有鍋巴得以活了下來。人們認爲這是他篤行孝道的報答。

二十三、「譯文」

渡江以後,士大夫們每到風和日麗的日子,就相邀來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野餐。周侯(顗)在座中嘆息道:" 景色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有山河變異的感覺。" 大家都相視流淚。只有丞相王導臉色突變,厲聲說道:" 我們要齊心合力,報效朝廷,收復中原,怎麼可以像楚囚一樣,相對落淚!二十四「譯文」溫嶠作爲劉琨的使者剛到江南來,此時江南政權剛剛建立,各種律令尚未確定。溫嶠剛來,心裏很擔憂,就去丞相王導那裏,述說懷愍二帝被俘,國家滅亡,帝陵遭毀的慘狀,有亡國之痛。溫嶠當時慷慨激昂,聲淚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敘說之後,溫嶠向丞相表達了交好的誠意,丞相也對溫嶠真誠接納。從王導那裏出來,溫嶠高興地說:" 江南有了管仲這樣的賢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二十五、譯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爲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爲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如同一隻禽獸罷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二十六、曾參不受魯君邑

譯文:曾子穿着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堅決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爲什麼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麼,就算國君賞賜我的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二十七、譯文:周處年少時,爲人蠻橫強悍,打架鬥毆,爲當地一大禍害。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並稱爲“三害”,三害當中屬周處最爲厲害。於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麼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後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後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十里遠。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爲蛟龍和周處一併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果周處殺死蛟龍,提着它的腦袋從岸邊爬起。聞聽鄉人以爲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吳郡尋找陸機、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恰巧陸機不在,只見到陸雲。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並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麼成就可言。”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爲‘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並努力去做,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聽後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爲一代忠臣孝子。

二十八、答案:蒲松齡之妻

1.①快樂②同“無”③只2。①你不必再這樣幹了;②蒲松齡認爲妻子的話是對的;③(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現在語言中(見,同“現”);④有時用未來有好兆頭討好她。3。①看到②回顧。

二十九、杭世俊喜博

1.①有時②賭博③興致正濃④拱手⑤已經⑥推辭⑦同“返”2。①坐轎子前去拜訪先生;②正要到宅子去拜訪先生;③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納你跟隨的人。3。①

 三十、答李幾仲書

1.①德高望重的人②對的;2。求學好問與鑽研磨練3。大器晚成4。那些自暴自氣與懶惰(的人)。5。④

三十四東(日出的方向)

軛(牲口拉東西套在其脖子上的曲木)

畦(讀音qi二聲或者xi一聲,小塊的地)

尤(責怪)

造其曹("造"同"祰",告祭的意思;“曹”同“褿”,其中“衣”字旁改爲“示”字旁的省體字,祭祀豬的祖先)

餚(讀音xiao二聲,意思同餚,肉類食品)

幾(幾乎、差不多)

詔(告訴,多用於上對下)

蓋(大概)

激(激憤)

翻譯: 

商於子家很貧窮沒有牛耕田,就牽一頭大豬日出而作。大豬不肯就範(被套上軛),一套上又被掙脫,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塊田。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道:“你錯啦!耕地應當用牛,以牛得力氣之大能夠(耕)其土塊,蹄子的堅硬(有力)可以站立於泥淖之中。豬再大,怎麼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視)但沒搭理他。 

寧毋子先生說:“《詩經》不是有云(說)嗎?‘向豬的祖先祭告,在豬圈中抓豬,’說的是要抓豬去殺了吃肉。如今您拿它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我同情你才告訴你,您反而發怒還不搭理我,爲什麼啊?”商於子說:“您認爲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爲您顛倒是非呢。我難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須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須用賢人一樣。不用牛,雖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處小;不用賢人,那麼天下遭受禍害,它的害處大。您怎麼不以責備我的話去責備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寧先生回頭對弟子說:“這個人應該是(對現實)有激憤的(那種)人。” 

三十四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上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後,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於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裏掙扎了一陣就沉沒於河水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