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高考文言文複習資料

例一:

把下列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高考文言文複習資料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則王,小用則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嘗行仁義矣,然終以亡其身、喪其國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無取天下之心,乃可與言王矣。

觀吳王困於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於勾踐,勾踐欲赦之,彼范蠡者獨以爲不可,援桴進兵,卒刎其頸。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留侯諫曰:“此天亡也,急擊勿失。”此二人者,以爲區區之仁義,不足以易吾之大計也。

(1)大用則王,小用則亡。

(2)吳王困於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於勾踐。

(3)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翻譯文言文語句的能力。要以直譯爲主,實詞翻譯要到位,虛詞用法要準確,注意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總之是綜合能力的考查。(1)句“王”,作動詞,稱王。(2)句“困於故蘇之上”,是被動句;“於勾踐”,介賓後置,要移到前面作狀語。(3)句注意“之”的用法,取消主謂句的獨立性,不翻譯。

答案:

(1)用在大處就可稱王,用在小處就會身亡。

(2)吳王被困在姑蘇城上,向勾踐哀求饒他性命。

(3)在項籍突破重圍而向東敗逃的時候,漢高帝也想收兵回國。

例二:

褒城驛號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視其沼,則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烏睹其所謂宏麗者?

訊於驛吏,則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節度治所,龍節虎旗,馳驛奔軺,以去以來,轂交締劘①,由是崇侈其驛,以示雄大。蓋當時視他驛爲壯。且一歲賓至者不下數百輩,苟夕得其庇,飢得其飽,皆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至如棹舟,則必折篙破舷碎鷁②而後止;漁釣,則必枯泉汩泥盡魚而後止;至有飼馬於軒,宿隼於堂:幾所以污敗室廬,糜毀器用。官小者,其下雖氣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橫,難禁。由是日益破碎,不與曩類。某曹八九輩,雖以供饋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補數十百人殘暴乎?”

語未既,有老甿笑於旁,且曰:“舉今州縣皆驛也。吾聞開元中,天下富蕃,號爲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糧;長子孫者不知兵。今者天下無金革之聲,而戶口日益破,疆場無侵削之虞,而墾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財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與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縣今而已,以其耳目接於民,而政令速於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輕任刺史、縣令,而又促數於更易。且刺史、縣令,遠者三歲一更,近者一二歲再更。故州縣之政,苟有不利於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則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縣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當愁醉醲,當飢飽鮮,囊帛櫝金,笑與秩終。”嗚呼!州縣真驛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緣恣爲奸欺,以賣州縣者乎!如此而慾望生民不困,財力不竭,戶口不破,墾田不寡,難哉!

予既揖退老甿,條其言,書於褒城驛屋壁。

注:

①劘(n仍):磨擦。

②鷁(yì):水鳥,古代在船頭以彩色畫鷁鳥之形,這裏指船頭。

③矧(shěn):況且。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蓋當時視他驛爲壯。

(2)皆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

(3)遠者三歲一更,近者一二歲再更。

解析:

文言文翻譯關鍵在於字字落實,講求以直譯爲主,尤其對所譯文句涉及的重點實詞和虛詞力求準確,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信、達、雅”,“信”就是“準確”,“達”就是“通達、順暢”,“雅”就是要“富有文采”。文言翻譯的第二個特點是考查學生的文化積澱,能否將平時對知識的存儲學以致用。第三個特點是關注上下語境,加以推測。

第1句中的重點詞是“視”與“壯”,“視”在句子中後面有“他驛”,很容易推測應是“比較”的意思,而“壯”以語境來看,使用的應是本意“壯觀或雄壯”。

第2句中需注意的關鍵詞應是虛詞“寧”與實詞“顧”惜”。從語境來看,“寧”放在句首,後有問號,故表反語語氣,應譯爲“難道”或“哪裏”,“顧”在句中應譯爲“顧念”,“惜”應解釋爲“憐惜、愛惜”,因爲語境是借對褒城驛荒蕪殘破、無人過問來說明社會現實吏治敗壞和官制不善的'。

第3句中的關鍵詞是“遠者、近者、歲、更”四個詞,其中“遠”與“近”是從時間角度來說,“者”是助詞,是“……的”,故“遠者”應譯爲“時間長的”,“近者”就譯爲“時間短的”,“歲”就是“年”,“更”要解釋“更換”,根據語境,也容易推測。翻譯時,前兩句應補上主語。

答案:

(1)(褒城驛)在當時比其它驛站更爲壯觀。

(2)(賓客)都是晚上到達早上離開,難道會有愛惜之心嗎?

(3)時間長的三年更換一次,時間短的一兩年更換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