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學習開始有一定的難度,那麼相關的教學設計到底應該要怎麼開展呢?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語文教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爲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搖籃、圍裙、蜷腿、裂縫、填滿、櫥窗等詞語。

2、透過瞭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設身處地地引導孩子走進文字。

2、難點:讓學生體會當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慘辛酸。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他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關於作者,你瞭解多少?

學生交流。出示資料:

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話作家。因家境貧寒,安徒生幼年未進過正規學校,十四歲時獨自去哥本哈根,在劇院裏打雜。後來在一些藝術家的幫助下才正式上學。他刻苦學習,終於成爲了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海的女兒》《拇指姑娘》《醜小鴨》《皇帝的新裝》等。

(二)、檢查預習:

1、生字認讀、詞語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故事中的小女孩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學生彙報

(三)、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剛纔有幾位同學都交流時都用到了“可憐”、悲慘這些詞,你們和安徒生的感受是一樣的,看看書,哪個句子寫出了作者的感受?誰來讀讀。

生:“可憐的小女孩”。

2、“可憐的小女孩”。哪些句子描寫了她的可憐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4自然段,結合課文中的句子來談一談作者是如何寫出小女孩的可憐的?

學生交流彙報。

a、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環境的惡劣襯托出小女孩的可憐。(環境描寫)

b、“小女孩只好赤着腳,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

抓住了小女孩的外貌體會到了他的可憐。

c、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着腿縮成一團。動作描寫寫出了小女孩的可憐。

d、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指導朗讀(強調三個“一”,抓關鍵詞)。(強調“誰也沒”,讀起來體會不一樣的感覺)

師總結:透過交流,我們發現作者透過外貌、動作、環境和一些小細節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女孩是如此的可憐,然而,同學們,這篇文章最大的寫作特點還不止這些,安徒生,這位偉大的童話大師用他獨特的表達方式來詮釋着小女孩的可憐。

(四)、合作交流,重點探究,感悟童話的表達特點,進一步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麼景象?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認真讀書,填表格。

1、讓我們先來走進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來,請你來讀。(第一次擦然火柴的情景)

(大屏幕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兒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着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變成紅色。)爲什麼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見大火爐?生(因爲太冷,渴望得到溫暖)

指導朗讀。

學生速讀,交流。師完善板書。

2、那我們再走進課文來找一找,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的情景,哪些句子是寫她想象的,哪些又是現實的?

用括號括出想象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現實的句子。

生交流。

3、小女孩的現實就是這樣,可是作者爲什麼要寫上這麼多想象的畫面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體會:幻想越美好,現實就越殘酷,同學們,這就是童話的特點,透過想象和現實的對比更讓我們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憐。

4、那麼帶着你的新感受,再來讀一讀小女孩幻想的句子,找出你最想讀的一次想象情景,讀一讀。

讀完這些對幻想的描寫,你得出了什麼結論?生交流。

(這些都是美好的,而現實是殘酷的,用幻想來襯托現實的殘酷。這樣寫,讓我們更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

(五)體會作者情感,引起共鳴

那麼同學們,小女孩的境遇爲什麼會如此可憐,爲什麼會有這麼悲慘的命運?

聯繫社會背景(出示資料)

那麼你還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交流。

過渡:小女孩在這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牆角里,臉上帶着微笑,兩腮通紅,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同學們來看,小女孩死了,臉上還帶着微笑,你是怎麼理解的?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讓我們對小女孩的死不再那麼悲傷,有了一絲絲的安慰。

所以文章的結尾寫道,生齊: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生交流。

現在,你讀懂了安徒生的情感了嗎?那就是對出於社會底層人們的同情,對貧富不均現象的憎惡。有個叫劉倩倩的小女孩,讀完這個故事後,寫了一首詩歌,請大家讀——《你別問,這是爲什麼》》。由此可以看出她對小女孩的同情。請你也寫幾句關注和同情小女孩的話,深情地讀給她聽,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

(六)、拓展延伸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讀者,安徒生一生寫下了168篇童話,象……(出示PPT)等,今天學習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再來品讀這些作品時,你又會有怎樣的'收穫呢?希望同學們課外用心去閱讀,相信你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賣火柴的小女孩》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理解10個詞語意思

3、初步學會縮寫句子;能用因爲、雖然還是、簡直、沒有沒有也沒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同情窮苦人民孩子的悲慘遭遇和仇恨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匯入新課。

有誰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嗎?安徒生是丹麥人,一生寫過168篇童話,被譽爲童話之王。他出生於貧苦的鞋匠家庭,從小受盡顛沛流離之若,整個童年十分不幸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窮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發表於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爲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他的母親幼年討過飯。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裏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的時候,感到餓極廠。她把手指伸到水裏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爲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飢餓。最後,她終於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懷着這種感情創作了這篇感人的童話的。

二、預習課文,檢查自學效果。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①讀準宇音(特別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分析字形;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②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③按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凍死這樣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想想各段的段落大意。

2、檢查自學情況。

①認讀生字。

正音重點,給多音字組詞:

zhèng(掙錢)huá(劃火柴)jī(幾乎)zhǐ(只有)zhe(拿着)

掙 劃 幾 只 着

zhēng(掙扎)huà(計劃)jǐ(幾個)zhī(一隻)zháo(擦着了)

字形難點:不要少點:蜷叉

不要多點:旺焰捏

詞義重點:辨析精緻、細緻的意思。

教師講解:聖誕樹、聖誕節。

讓學生說說自己用什麼方法學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②聽課文錄音,投影填空題:

課文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故事,這個故事是按()順序寫的,全文可分()段。第一段寫(),第二段寫(),三段寫()。

③質疑問難。

三、講讀課文第一段。

1、默讀思考討論:

①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

②下雪的大年夜裏,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樣賣火柴的?說明了什麼?

2、劃出有關說明小女孩悲慘生活的語句。

3、重點理解的句子。

投影字幕:

①她從家裏出來的時候還穿着一雙拖鞋,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a、前句是什麼意思?後句中的破折號表示什麼?

b、從這兩句話中,說明、了什麼?(小女孩家裏非常貧窮,她自己沒有鞋,寒冬臘月出門,穿的是媽媽的大拖鞋。)

②每個窗子裏都透出燈光來,,她可忘不了這個。

A、她忘不了什麼?大年夜富人享不盡的歡樂和幸福,小女孩有嗎?

B、小女孩忘不了這大年夜,說明了什麼?

(她和其他孩子一樣,嚮往光明,嚮往快樂。)

4、小結: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媽媽團圓歡聚的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在人們歡樂的時候光頭赤腳,流浪街頭,叫賣火柴。她的生活是多麼的痛苦悲慘。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交代學習任務。

1、指名逐節讀第一段,說說主要寫了什麼?

2、女孩的生活是多麼的悲慘啊!在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結局又是怎樣的?這節課就結合課後問題理解第二、三段的內容。

二、講讀課文。

(一)第二段

1、輕聲自由讀,思考討論:

①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樣的情況下擦火柴?

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麼?

2、用~~劃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時,出現幻想的語句。

3、填空練習

根據表格的內容,重點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說說小女孩爲什麼會有這些美麗的幻想,課文爲什麼要這樣寫?

4、指導朗讀課文。(表達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飛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飛到怎樣的一個地方去?在那個社會裏,有這樣的地方嗎?(拓寬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

6、小結過渡:在那黑暗的社會中,小女孩只有飢餓,寒冷,沒有歡樂和溫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滅了。

(二)第三段

1、默讀思考討論:

①小女孩的幻想有沒有實現?爲什麼?

②重點句理解。

第二天清晨凍死。

小女孩是被凍死的,爲什麼嘴上帶着微笑?

③課文最後一句是什麼意思?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三)小結: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出現了一次次美好的幻想。得到一個人起碼的幸福,可是那個社會並沒有給她這些,反而奪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那個社會是多麼的不公平啊!

三、作業:

練習冊第4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認讀生字新詞。

2、問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幻想什麼?而次次幻想的破滅又說明了什麼?

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輕聲自由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人人動口、動筆)

2、你是用什麼方法概括的?(運用學習提示)

三、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2、問題討論。

①小女孩的死說明了什麼?

②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如此痛苦,爲什麼作者還要寫她美好的幻想?

填字練習:

《賣火柴的小女孩》記敘了()的故事。揭露了(),表達了作者()。

3、感情朗讀訓練。

4、造句訓練(練習冊第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