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浪漫的旋律》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浪漫的旋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浪漫的旋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肖邦音樂作品的魅力和風格,學習他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

﹙2﹚、透過欣賞肖邦的鋼琴曲《小狗圓舞曲》,使學生感受樂曲的生動情趣,學會根據選旋律與節奏的對比區分樂曲段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啓發學生充滿熱情地歌唱《我們多麼幸福》,以表達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2﹚、引導學生根據《我們多麼幸福》創設情境,並用吹奏樂器、打擊樂器進行歌表演。

方法與拓展:

透過學習,鼓勵學生憧憬自己美好的未來,樹立遠大的理想,並用自己積極的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教學突破:

在欣賞的過程中把握、表現圓舞曲。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準備:口風琴 課件

第1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 唱一唱 《阿瓦日古麗》

教學流程:

一、聽音樂 阿瓦日古麗》走進課堂,學生討論聽後感。

二、範唱,節奏練習引導學生體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1)聲勢與舞步的結合:X - X |X - XX |X X. X |X - - |

(2)打擊樂的配合:手鼓、鈴鼓、雙響筒、三角鐵等

三、聽音樂,輕聲跟唱歌詞至基本熟練。

四、學生根據歌詞旋律分組創編立體節奏,配上舞蹈表演歌曲;

五、將各組的創編分別展示給全班同學,參與點評。

六、表演唱結束新課。

第2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小狗圓舞曲》《花之圓舞曲》《溜冰圓舞曲》

教學流程:

一、介紹圓舞曲;

圓舞曲(Walzer)又稱華爾茲,是奧地利的民間舞曲,18世紀後半葉用於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於西歐各國,它採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僅用一個和絃,由於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爲圓舞曲。它通常由五首情緒和調性相仿的舞曲連貫組成,注重內容的標題性,既能在舞廳裏伴舞,也能在音樂廳裏演奏,是一種雅俗共賞的音樂形式。圓舞曲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在城市中特別是在維也納發展起來的。在“蘭得勒舞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時一對對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優美,情緒熱烈、歡快。這些特點決定了圓舞曲的體裁特徵:速度較快,3/4拍或3/8、6/8拍,節奏常是“X — X |或X.X X |或X | X — X | X”,從第一拍或第三拍開始。這些特點,配合上環繞支點音旋轉的音調,便生動地產生旋轉打圈的動作感。圓舞曲的出現,它的熱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樂給城市中的舞曲帶來了嶄新的面貌和活躍的氣氛。所以很快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便傳遍全歐洲,代替其它舞曲,成爲一百多年來最流行的舞曲體裁。

二、初聽三首圓舞曲。靜聽,想一想,你分別從音樂中看到了什麼樣的情景。

三、生描述自己聽這三段音樂的感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四、再聽:老師談自己聽這首舞曲時的體會和感想,引導孩子們掌握聽音樂的方法。

五、復聽:把自己想像成那隻調皮的小狗、一朵最美的花、一個自由酣暢的冰上舞者,跟着音樂在和煦的春風中盡情舞蹈。

六、請幾位有天賦和興趣的同學在音樂中表演,進一步體會和表現圓舞曲的特徵。

七、音樂中結束新課。

有時間可以另外介紹一下維也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他是一位主要從事圓舞曲創作的作曲家,具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他一生寫了447首圓舞曲。他創作的大量圓舞曲中,最膾炙人口的可算是《藍色多瑙河》了。這首圓舞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聲合唱曲,曲名全稱《在美麗的藍色多瑙河上》,後來作者又親自改編爲樂隊演奏的圓舞曲,很快流傳於全世界。隨後,這首樂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編成獨唱曲和各種樂器的獨奏曲。

與此同時,圓舞曲在俄羅斯也得到了廣泛的流行,在格卡林的《幻想圓舞曲》中第一次使圓舞曲這樣的生活舞曲得到了交響性的展開,尤其是柴可夫斯基在他的創作中圓舞曲具有獨特的重要位置,他不但在《天鵝湖》等舞劇中寫了許多著名的.圓舞曲,並且把圓舞曲納入了交響套曲的統一構思中,成爲交交響樂中的一個獨立樂章。他根據俄羅斯節拍的特點,創作了絕無僅有的5/4拍圓舞曲(如第六交響樂第二樂章),並在許多深刻的、沉思的、抒情的主題中運用圓舞曲的體裁,使圓舞曲成爲深入刻劃心理體驗的手段。他的《憂鬱圓舞曲》中,在輕快的圓舞曲的面紗後面,表現了沙俄時代知識分子對命運的深深的憂慮。

我國在解放後,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圓舞曲這朵外來的鮮花,得到了很好的移植和培育。我國的作曲家將外來的體裁和民族的音調相結合,創作了許多民族風格的圓舞曲,如《青年圓舞曲》、《春天圓舞曲》、《青年友誼圓舞曲》等,這些樂曲既有鮮明的圓舞曲的體裁特徵,又有中國人民特有的熱情和含蓄,歡樂而沉着的性格特點,反映了我國人民生活幸福的圓舞曲。

課後反思:本課選用三拍子的音樂作品,設計了“浪漫的旋律”這個主題,旨在讓學生透過學習,體會三拍子和圓舞曲的韻律美。在演唱和欣賞中讓學生反覆感受體驗和表現,是教學的重點,也是能讓即將進入初中階段的六年級學生難忘的樂曲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