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6篇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二.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趣味匯入:

展示三組圖片:

(一)美麗的自然

展示: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如: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播放輕音樂)。

(二)勇於探求的人類

展示:人類歷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舟六號發射場景、登山,橫渡……

(三)自然的災難

展示:宇宙垃圾,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銳減,非典,禽流感……

學生看後談感受,教師給以評價: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母體,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人類離不開她的庇護,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然而隨着人類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破壞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我們只須用肉眼仰望一下頭頂的天空,就應當驚愕地承認: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經被“現代文明”的煙塵複印得渾濁而模糊。

不必諱言,在人類的生存空間和視野中,已難以找到一塊淨土:珠峯的雪樣中含汞含錳,大西洋海底有鉛、鉻沉澱,南極企鵝體內含苯,北極煙霧在加濃變酸。

人類唯一的生存場──地球,已經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敬天,人類纔可自救!請讀嚴春友的《敬畏自然》。

二.直覺感知:

(一)自由言論:(自主問答)

(1)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哪個語段或句子點明瞭此觀點?

明確:在這篇中,作者以散文的筆觸,深入淺出地爲人們展現了大自然的複雜性,以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對人類現狀的深深擔憂,號召人類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理解自然。點明觀點的部分是最後一段。

(2)大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佈的蒼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當你凝視着燦爛的星空,當你與花相視、沉浸在“人花相視久,無語醉初春”的境界,當你爲少女那無以言狀的美而怦然心動,當你爲生命的神祕而驚異、爲人類的智慧而驚奇的時候,難道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沒有引起你心靈的震撼和敬畏的情感嗎?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什麼樣子的呢?

明確: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是“複雜的,又是簡單的”。

(3)爲什麼要“敬畏自然”?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爲人類是自然所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它們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類卻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其實,自然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也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二)重點語句誦讀。

1.誦讀首尾段。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2.誦讀文中三個中心句。感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三.規律感知:

明確: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段,從人類“征服自然”談起。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200億年,人類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係,人類“只是大自然肌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包括2~7段,這一部分分兩層。

第一層(2~5):比較人類智慧和大自然智慧。2~4段着重談人類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並不值得自傲:第一,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非常狹小;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後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爲人類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算不了什麼。第5段談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無與倫比:宇宙中的一切都精妙絕倫,人類是大自然的傑作,大自然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

第二層(6~7):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認識自我的工具;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進階形態。得出人與自然是一體,人類應該愛護自然的結論。

第三部分(8~10):論述宇宙的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固然是進階的生命形態,但也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質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因此,人類與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兄弟關係。

第四部分(11):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附:板書設計

議論性散文:既有議論文的形式,也有文學的色彩

板書簡化設計

四.評品初得:

語言品味,互動探究:

1.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體會其中包含的深意,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例:

(1)人類爲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採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災難,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

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2)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繫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處隱藏着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

(4)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理解:此二句說明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5)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爲了進行自我認識,爲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6)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理解: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2.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再次品味語言的形象性。

五.用練習得:

(一)語言運用:

讀着作者精闢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具體行動?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裏借來的。

2.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麼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於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不是競爭,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合作、節儉和藝術性;作爲人類,我們偉大之處與其說是我們能夠改變世界,還不如說我們僅能夠改變自我。

4.但願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後一滴帶着絕望的淚!

5.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二)基礎練習:

⑴ 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⑵ 在下面的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語:

① 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

② 相比之下,顯出不足。( )

③ 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什麼可以相比。( )

④ 味道鮮美的食品。( )

⑶ 選五位同學回答:

明確:hā zhǐ í

不自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餚

(三)閱讀訓練:

課內閱讀理解溫習:

⑴ 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爲的口號?

⑵ 如何理解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它們怎麼能與人相提並論呢?

⑶ 爲什麼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⑷ 爲什麼說“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這一句話能否理解爲“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這是否是一種天真、狂妄的心態,是極端的唯心主義?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⑴ “敬畏”有兩層含義:

一層爲“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一層爲“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處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係,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⑵ 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確實精巧絕倫,蒼蠅的複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實在奇妙;灰塵微小,內部結構卻異常精巧。它們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人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蒼蠅、灰塵也是,爲什麼不能相提並論呢?

⑶ 人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進階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爲低級形態與進階形態。宇宙智慧也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包括低級形態與進階形態的大概念,一個是單指低級形態的小概念。“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進階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⑷ 照作者的說法,人之於宇宙,有如頭腦之於全身,那麼“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於這一認識,就意味着人與宇宙休慼與共,人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同歡笑、共痛苦。

課外閱讀理解一: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①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這既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地球爲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所提供的資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環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內維持不變。

② 太陽是決定地球外在環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近代天文學家的理論,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平均半徑,將長期維持不變,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過了40億年後,太陽將逐漸膨脹而演化爲紅巨星,最後將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裏。

③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陽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於人類,卻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動!不過,太陽爲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億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因爲在40億年的年代裏,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所以,研究人類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至少要以人類能在地球上持續生存40億年爲奮鬥目標!

④ 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如果人們認爲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學之父的話,那麼這400年來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農業的發展,就遠遠超過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400萬年間的成就。與此同時,近400年來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資源,也大大超過了在400萬年間人類所消耗的資源總量!如果按照現在消耗不斷增長的趨勢發展下去,試問4000年後乃至4000萬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樣的面貌?

⑤ 地球上的資源可分爲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另一類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人類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資源的辦法補充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但這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歸根結底將取決於地球上的資源能在多少年內按照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的正常生活。

⑥ 其實,4000萬年只是一個保守的說法,太陽的光和熱,完全可能持續更長一些時間,即使太陽系內出現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擊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萬年內發生,而且人們完全能發射有超強破壞力的導彈,使小行星改變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可不必“杞人無事憂天傾”的!

⑦ 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

⑴ 本文從兩個方面回答了“人類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問題,一個方面是太陽能否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另一個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地球上的資源能按某些資源的消耗標準維持人類多少年正常生活;

② 人類能否合理利用資源。

⑵ 第③段中,作者說,“太陽爲地球持續提供長達4000萬年的光和熱卻是沒有問題的”。他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

答案:因爲在400萬年的年代裏,所消耗的能量還不到太陽總能量的1%。

⑶ 第④段中,作者說,“但是人類面臨的真正威脅,卻是來自人類自身”。“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指什麼?

答案:對資源過度的消耗。

⑷ 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 這一過程將至少還持續40億年。

“這一過程”指什麼?

答案:太陽將持續而穩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熱……至多隻有極小的擺動。

② 但是,真正值得憂慮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類自身!說說“控制人類自身”的含義。

答案:A、控制人類對資源的損耗。

B、控制人類對生存環境的破壞。

⑸ 讀本文後,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請列出兩條:

答案:答出所涉及的兩點知識即可。

課外閱讀理解二:

我是從花蕊中啓程的。

我最初的心思被春風闡釋得很芬芳。陽光那麼亮那麼暖,他一下子鑽到了我生命的最深層,他對我說:用美麗捍衛美麗只能保住半個美麗,用成熟捍衛美麗才能保住整個美麗。

我於是毫不惋惜地把一份嫣紅投入泥土。我知道脫去了盛裝的自己有多麼醜陋多麼寒酸,我可憐的軀體一度充當着狂風的玩偶,在那令人心悸的搖曳動盪中,我甚至懷疑自己真要成爲夏的祭品了……

一個可愛的孩子迎着我跑來。他瞪大純真的眼睛對我耳語:你真了不起,你能孵出一個香香甜甜的圓滿──對嗎?

我無聲地笑了。暗暗發誓要用生命爲這孩子撰寫一部最真的童話!

光與影結伴滑過我生動光潔的肌膚,點點滴滴的憂喜貫穿了我成長中的每一個時刻刻──憂,被我嚥進腹中凝成堅硬的核;喜,被我寫在臉上綻成甘美的笑。

當第一陣秋風款款吹來的時候,我的童話業已完稿。我靜靜地期待着,期待着秋陽的披閱與潤色。

我的夢很完美。我慶幸自己終於擁有了一份禁得起咀嚼的芳香。在這收穫的季節裏,我要悄悄告訴那個曾鼓勵過我的可愛的孩子──

摘下我吧!享用我吧!不要爲我姿容的消殞而難過。如果你還想讀到我精彩童話的續編,就請把我堅硬的內核埋進土裏,那樣,我就能以下一個春季爲中國,繼續我更加美好充盈的生命歷程……

⑴ 文中的“我”經歷了生命中哪三個歷程?

答案:春天開花,夏天結果,秋天成熟。

⑵ 文中的“我”在生命歷程中追求的是什麼?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①成熟;②奉獻。

⑶ 選取內容、語言和寫法的某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案: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啓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啓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導語:

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啓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瞭解課文

學習生字詞: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 拋出釣線 湖面漣漪 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 大魚掙扎 小心翼翼 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 筋疲力盡 拉魚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 不容爭辯 放魚回湖 依依不捨

月光如水 獲得啓示 遇到誘惑 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 簡單問題 道德實踐 勇氣力量

師依次指“劇”“躍”“抉”“掙”“獲”等字,指導學生學習。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

板書:

釣魚放魚啓示

 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1、初步瞭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麼情感。

2、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

如:得意 依依 不捨 感激

(對獲得啓示以後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後,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後,我對父親是什麼情感啊?)

四、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釣到大鱸魚時;把魚放回湖裏時,得到啓示是。

請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

2、指導與交流:

⑴ 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⑵ 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繫《江上漁者》體會。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⑶ 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語句:“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擡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

五、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2、交流與指導: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麼?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麼?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麼意思?

板書:

不容爭辯

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裏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

(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4、討論:

師: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爲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七、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4、預習課文的後半部分,提出疑難問題。

附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我 父親

釣魚 得意

放魚 依依不捨 不容爭辯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詞:

啓示 拋(出去) 劇烈 小心翼翼 操縱 跳躍 掙扎

沮喪 紐約 抉擇 曾經 實踐 獲得

(聽寫完後對照大屏幕,那幾個字寫錯了。一個字連詞寫2遍。)

2、學習“釣魚”部分的體會:

師: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裏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麼?

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麼?

答題要點:

⑴ 要把釣到的魚放掉很難很難。

⑵ 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二、學習課文後半部分

1、默讀思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你是從課文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

2、學生讀書思考,並畫出有關語句。

三、交流與指導

1、提問: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完,課件出示:

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劃上橫線。

2、輕聲齊讀帶橫線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麼?

(“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4、“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來還是放回湖裏,是道德問題嗎?

(因爲把還沒到捕撈鱸魚時間,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5、“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

指導:“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說,從小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6、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啓示是: 。

7、指導朗讀這段話。

8、課件顯示:

拓展: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麼做的?

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

 四、課外拓展

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附板書設計

釣魚的啓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設計說明】

《釣魚的啓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選擇這篇課文教學,是爲了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即對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優選組合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和釋化疑點,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1、確定淺教的教學目標:

⑴ 學段閱讀教學特點是確定如何淺教的主要依據:

第二學段,這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已基本形成,語言發展也初步規範,內部言語的心理機制也開始成熟。因此,應將教學重點放到以默讀、感悟爲主要方式的語段訓練上,同時進行言語表達和語感訓練。其中,言語表達主要是指用規範語言簡要概括資訊的表達能力,語感訓練則是透過對典型語例的精緻化教學,以課文的思想情感爲背景,感悟體驗不同言語表達形式的作用和差異。第二學段仍要加強朗讀教學,但與第一學段不同,主要是透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律,以發展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

⑵ 文字的重點與難點要根據淺教的原則確定:

文字解讀的重點和難點,不一定就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釣魚的啓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啓示”,而不是釣魚過程中的放魚。但根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把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爲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啓示”,只作爲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⑶ 學生的真實起點:

學生的真實起點,一是指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學習內容的難度超越學生心理特徵,學生學起來必定是困難重重。二是指學生已經知道什麼。美國奧蘇伯爾編著的《教育心理學》指出:“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爲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見,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非常重要。對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難的。只有聯繫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才能化難爲易,學生纔有可能感悟像《釣魚的啓示》這類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2、優選組合淺教的教學方法:

⑴ 降低起點層層突破:(逐步提高)

剛開始唱歌時調子起高了,就難以唱下去。教學也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着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啓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啓示”,抓住“啓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啓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⑵ 以讀爲主、讀中體驗:

對深奧的課文,更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教學中讀的引導,有篩選主要資訊的默讀,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的語句,“我”得到啓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等。

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符合文字特點。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着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說?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

⑶ 引導思維,問題解決: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外問題解決。

如,《釣魚的啓示》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之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啓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啓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透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啓示”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透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豔豔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採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裏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爲,你會產生什麼疑問?

(爲什麼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麼?)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機會終於來了。幾天後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祕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爲什麼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爲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透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裏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爲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爲什麼?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爲什麼?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爲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爲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願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錶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範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爲什麼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爲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靠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動物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組課文,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入動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二、啓發談話,引發質疑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人與海鷗之間的真實故事。看着老師寫課題,齊讀。

2、說說讀了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 3.介紹老人情況

4、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看看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關係究竟怎樣?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什麼是“親人”。你覺得課文中是誰把誰當成親人?

(是的,不僅僅是老人將海鷗當成了親人,而海鷗也將老人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2、下面,請同學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些段落寫出了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親人,哪些段落寫出了海鷗把老人當作了親人?

3、交流過渡.(剛纔,我們初步讀了課文,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濃厚情誼,下面,我們將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品讀課文,感悟深情(老人對海鷗的愛)

1、請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邊讀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鷗當作了親人,關心照顧?勾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註。

2、生交流發言。學生可能會說出下面的一些句子。順序是隨機的。

老人把餅乾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海鷗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着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1、師:這位同學劃的是老人喂海鷗的片斷。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老人與一般人喂海鷗有哪些不同?哪幾個詞語最能表現出老人對海鷗的關心照顧?

(生抓住幾個動詞說)

2、師:那老人喂海鷗的節奏應該是怎樣的?

生:老人喂海鷗的節奏是時而快時而慢的。

3、師:老人喂海鷗爲什麼時快時慢?

(生:①海鷗多就快,海鷗少就慢。②海鷗吃得快就快,海鷗吃得慢就慢。)

4、師: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來,是海鷗依着老人的節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實

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鷗的節奏邊走邊放。

海鷗來得多了,吃得快了,請你歡快地讀讀。(生①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歡了,請你更歡快地讀讀。(生②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生③讀)

5、師:這起起落落的海鷗,翻飛的白色,譜成了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在這樂譜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海鷗的鳴叫。海鷗撲翅膀的聲音。老人的笑聲,他在呼喚海鷗的聲音。海鷗在撲着翅膀吃食。海鷗們圍着老人飛,老人的笑容洋溢在臉上。)

6、師:你們看到了那麼多,聽到了那麼多,感受到了那麼多,讓我們拿起書再來讀讀這段話。老師讀老人的表現,大家讀海鷗的表現。(合作讀)

7、在這篇有聲有色的樂曲中,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

假如你就是這位老人,你會說些什麼?

假如你就是一隻小海鷗,你會說些什麼?

請你選擇其中一個角色,寫幾句話。

師:哪些同學是寫老人的,哪些同學是寫海鷗的?老人與海鷗究竟在說些什麼?

8、師:這麼和諧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老人與海鷗濃濃的親情呀!還有哪兒你感受到老人對海鷗像親人一樣?

在海鷗的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1、這位同學找的是寫老人呼喚海鷗的句子,你覺得老人呼喚海鷗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通常誰會給誰起名字?(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長輩給晚輩)

3、他是用怎樣的語調呼喚這些孩子的?

理解“親暱”、“抑揚頓挫”。

4、這哪是在叫啊,這分明一首歌。誰來把這一段讀一下。學學老人抑揚頓挫地呼喚海鷗。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的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1、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到什麼?(勤儉、貧窮)

(抓三個“褪色”。)

2、從第二句話能體會到什麼?

(老人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老人僅僅是一個冬天這樣來到翠湖邊給海鷗餵食嗎?看看課文後面哪句話說明他不止是一個冬天來給海鷗餵食?

投影出示:

“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十多年啊,十多個冬季,多少個日子啊……

無論 ,老人每天 ___

無論 ,老人每天

無論 ,老人每天 ___________

4、投影出示,補充資料,找學生讀。

被昆明人稱爲“海鷗老人”的吳慶恆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老人平時幾乎捨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往往要到中午12點多才能趕到翠湖,喂一陣海鷗,老人又得趕在3點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廠。

四元五角一斤的餅乾,老人毫不吝嗇買給海鷗吃,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爲海鷗製作“雞蛋餅乾”;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菸。

5、讀了這兩段文字,你又有什麼體會?

6、一起來將這段話有感情地讀一遍。

7、師: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日子,幾萬裏的路程啊,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的——生:兒女;在海鷗心中,老人就是他們的——生:父親。老人與海鷗,他們就是——生:親人。

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

1、生動是怎樣的表情?

2、老人爲什麼談起海鷗就會有這樣的神情?

老人望着高空盤旋的鷗羣,眼睛裏帶着企盼。

1、師: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老人在企盼什麼?

(老人在企盼能到海鷗休息的滇池邊去看看;企盼着明天海鷗再飛來。)

2、師:你讀懂了老人的心,抓住了“企盼”的眼神就能讀好這一自然段。齊讀。

二、品讀課文,感悟深情(海鷗對老人的送別)

1、老人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照顧、餵養海鷗,和海鷗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當老人的遺像出現在湖邊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海鷗的哪些舉動讓你意想不到。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認真體會。

2、彙報自學所得,教師相機點撥。

抓住以下重點詞句,感悟海鷗對老人的一片深情(學生自主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相關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1、爲什麼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

(平時海鷗會以高興的語調歡迎老人,見到老人是無比快樂的。而此時老人不見了,只剩下遺像,海鷗驚恐、疑惑更感到悲傷。這句話中感受到海鷗已經意識到今天的老人與平時大不一樣,不說話,也不給它們餵食,它們明白老人已經去世了,所以它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聲聲在呼喚老人。)

2、師:是呀,它們連聲鳴叫着,是在急切地呼喚自己的親人哪!你能把這種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嗎?

(抽生讀;齊讀)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儀容的親屬。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他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1、海鷗爲什麼要這麼做?

(爲老人守靈,與老人做最後的告別,已經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因爲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顧餵養海鷗,把海鷗當作是自己的親人,海鷗也把老人當作它們的親人。)

2、師:你會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課文,非常好。從這段話你還感受到了什麼?

(生:海鷗也像人一樣,他們有着人一樣的情感。從“紛紛落地”能夠看出海鷗們雖然沒有人指揮,卻如同有人指揮一樣站成兩行。從“站成兩行”能夠看出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和愛戴。它們“肅立不動”能夠看出它們對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難過。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對老人的懷念與牽掛。)

3、師: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透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學生感情朗讀。)

4、師:這樣的場面,相信無論誰都會爲之動容。想讀這一句的同學我們一起來讀,和海鷗一起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告別吧!(學生齊讀)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他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在學生找出上述一句時出示下面兩句話,讓學生閱讀、比較,體會“撲”字的深刻含義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他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飛過來。他們大聲鳴叫着,翅膀飛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1、你覺得課文中的“撲”能不能換成“飛”?

(生:我認爲不能換成“飛”,因爲“撲”的速度快、力量大一些,說明海鷗對老人的感情特別深,捨不得讓老人離開。)

2、它們爲什麼要這樣做?

(海鷗捨不得老人離去,希望老人留下來,永遠和它們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張像也好。因爲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3、“白色旋渦”寫出了海鷗飛得怎樣?爲什麼會這樣飛?

(從“飛動的白色旋渦中”我體會到了海鷗們是那麼地捨不得老人,他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體現了海鷗對老人那令人震撼的深情。)

3、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句好不好?

三、想象情景,訴說心聲,隨堂練筆。

1、是呀,面對老人的遺像,海鷗們翻飛肅立,聲聲鳴叫,是在表達着對老人的呼喚,是在訴說着自己的思念。

2、(出示畫面及寫話提示)想象一下,海鷗們似乎在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假如你是那羣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此時此刻你會訴說些什麼?先想一想,再寫下來吧。

3、交流寫話,昇華情感

師:寫好後先讀給同桌聽一聽。

師:下面就請同學來代表海鷗站在老人的遺像前,說一說心裏最想說的話吧。

師:真心的表白,太感人了!還有誰要說嗎?

師:相信老人已經聽到了你的呼聲。還有誰想傾訴你的衷腸?

師:此時,老人一定聽到了懂事的孩子讓老人放心而去的話語。

師:這麼多的海鷗來給老人送別,哭訴的場面是多麼悲壯啊!從同學們的聲聲傾訴中,可以看出課文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同學,深深感動了老師,也會深深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4、師:老人去世後,他心中戀戀不捨的是什麼呢?讓我們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如今,海鷗老人的事蹟感動了昆明的市民們,在翠湖邊,市民爲了紀念這樣一位關愛動物的老人,爲他修築了一座銅像。(出示課件)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會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它們餵食。老人雖然已經去逝,但他關愛動物的善舉將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2、看着這幅畫面,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想說些什麼呢?

3、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題。

五、作業設計:

選讀一篇最打動你的描寫人和動物之間深厚感情的文章,寫一篇讀後感。

六、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德育點: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知識點: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能力點: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內容;品析文章美點妙處。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本文透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計】

1、整體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點放在第五部分。

2、閱讀之間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爲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更深刻領會文章。

3、預習課文。

① 解決生字詞:可歌可泣 當之無愧 任人宰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 翻譯“弔古戰場文”。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教師簡介作者及鄧稼先,以引起學生對這兩位科學家的重視。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迅速捕捉文章資訊。

2、說說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透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一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着從黑暗走出的迷濛,披着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比較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位出類拔萃、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羣、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透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爲民族而自豪,爲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透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令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及常常伴有的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2、解析六部分之間的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爲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三、質疑討論

有感情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合作完成下列各題。

1、寫鄧稼先以前,爲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爲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怎樣闡釋這兩句話?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爲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羣衆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爲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爲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四、重點精讀

第五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爲“兩彈元勳”,是由於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爲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第二課時

一、美點析讀

1、快速閱讀課文,用小圓圈標示出你認爲比較精美的詞語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爲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爲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跳讀課文,用波浪線標示出你認爲美妙的句子或段落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閃亮登場發言。

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爲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啓下文。

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爲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爲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我發現“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爲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爲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的精妙之處。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二、精讀探究

1、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勳”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爲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爲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爲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勳,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其二,作者與鄧稼先有着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着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其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三、課堂小結

鄧稼先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胸中滾燙着一顆愛國之心,將個人的生命無私的奉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他是我們的自豪,我們的驕傲!

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發現閱讀法,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四、佈置作業

學習了本文後,同學們有什麼感受?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談一下自己的理想。

提示:祖國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作基礎,沒有國家的強盛作後盾,那有小家的和平與安寧,那有個人的幸福與溫馨。讓我們胸懷祖國與人民,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爲念,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舍小家顧大家,樹立崇高的理想,爲祖國的繁榮與富強,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吧!

【板書設計】

鄧稼先

楊振寧

堅定 執着 勇敢

百年屈辱

捨身忘我 無私奉獻

兩彈元勳

忠厚朴實 無私心

傳統文化 最不要引人注目

最有奉獻精神

【教學後記】

本文主要透過六部分來展示人物的主要事蹟,透過對比的寫作手法凸現人物的偉大人格,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感受這一創作風格,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忱,樹立學生爲中華民族振興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學科七年級上冊。課文闡述了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關於工作生活、事業名利、人際關係等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將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並引發學生聯繫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學生分析】

1、七年級學生在完成某一項事務時,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們也特別注重獲取等價的回報,因此讓他們感受居里夫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學生具有了初步蒐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的能力;強調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讓語言文字資料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組織學生透過蒐集資料和閱讀課文與居里夫人進行對話,與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進行心靈的交流,從而面對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質樸、真誠的語言,從中領悟居里夫人高貴的品質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標:

學習從不同層面梳理、把握主要內容,掌握處理資訊的方法。

3、情感目標:

感受居里夫人那顆水晶般的心,並聯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練意志,學會生活,熱愛科學。

4、實踐目標:

學會蒐集、篩選和交流資料。

【教學重點】

瞭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與她性格特點的聯繫。

【教學難點】

梳理、把握課文內容,並從居里夫人的品質中受到啓發、教育。

【教學方法】

1、朗讀梳理法:

反覆誦讀課文,品味真誠、質樸的語言,從而全面把握課文內容,朗讀中引導學生篩選、梳理文章蘊涵的豐富資訊。

2、討論探究法:

圍繞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提取資訊;討論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義,摘抄積累。

3、故事講述法:

講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來體現她的人格魅力,採取學生主講,教師補充的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資源】

文字資料:教學參考書、網絡下載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學生觀看課件:一些文字資料和圖片,猜猜這是誰的事蹟?(居里夫人)教師對居里夫人略加介紹,例如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評價和居里夫人拒絕寫自傳的謙虛精神等,匯入新課《我的信念》。

二、對照幻燈片,學生解決疑難字音

固執(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報酬(chóu) 奢望(shē) 閒暇(xiá) 蹂躪(róu lìn) 呵責(hē) 懊惱(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長逝(cù) 問心無愧(kuì)

三、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朗讀結束後,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討論問題:

居里夫人是怎樣一個人?

(小組派代表發言:刻苦鑽研,意志頑強,不計個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書

堅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於科學研究 沉醉於世界的

品質 對事業而不是對財富的興趣 優美中

夢想家 欣賞生活中的種種瑣事

(人格魅力 信念)簡陋 生活條件艱辛 工作環境寧靜簡單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來說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體現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結

學生從居里夫人身上,聯繫自身實際,談談從中受到的啓示。

六、品味語言

本課語言質樸、真誠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爲警句或格言,學生找出這些句子,並談談體會。

七、拓展延伸

出示幾張關於其他科學家介紹的幻燈片,學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學家刻苦鑽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佈置作業

1、語言運用:

⑴ 無論 任何 ,都 。

⑵ 問心無愧地說: 。

⑶ 執着地、勤奮地 。

⑷ 致力於 。

⑸ 受了一言半語的呵責 。

⑹ 從 中我獲益匪淺。

⑺ 沉醉於 之中。

⑻ 把 視爲理所當然。

⑼ 之所以 ,是因爲 。

2、基礎訓練和一課雙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