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6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2.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透過解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規範解題,認真細緻的良好行爲習慣.

2.培養學生克服困難,解決疑難問題的良好品質.

3.透過公式變形及計算題規範格式的學習,培養學生認真做作業,以形成整潔、規範的作業習慣,以美的作業給人以享受.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一節主要是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教材首先提出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並把學生引向運用密度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初步感覺到密度知識很有用處,能解決很多問題.然後說明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用到各種物質的密度,給出了一些物質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個問題爲線索,講述運用密度知識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啓發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給出解答,以利於學生動腦思考,獨立地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最後用一個例題作示範進一步教給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法建議

本節課可用正遷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類比而匯出密度的推導公式,可採用自學、討論、示範的方法.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材重點與難點分析

1.透過公式,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學習中,經常要運用數學方法對物理問題進行計算、分析、推理、論證,但是應注意,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必須要受到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的制約.分析問題的物理過程、物理意義,弄清各物理量間的關係,明確公式的物理意義及其適用範圍,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而且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時,一定不要把物理問題數學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數學規律,如,不能認爲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因此在解題過程中要重視對相關內容物理意義的理解.

2.對進行公式變形

對密度公式進行變形,可以參照速度公式的變形進行講解,並透過數學運算規律,使學生掌握公式變形的基本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弄清每一個公式的物理意義.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具學具

準備投影儀、投影片

四.師生互動

活動設計

1.根據公式,引導學生透過討論分析得出和.

2.組織學生練習讀密度表,透過讀表進一步熟悉某種物質密度的讀法.

3.練習求解有關密度的綜合題.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首先提出幾個有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的辦法,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如:1.怎樣鑑別戒指是不是純金的?怎樣知道礦石可能是什麼物質組成的?

2.怎樣知道一塊很大的長方形碑石的質量?怎樣知道教室內空氣的質量?

3.怎樣知道一個不規則的鋼零件的體積?怎樣知道一大卷細銅絲的長度?等等.然後告訴學生運用密度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把學生引入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的新課教學中.

(二).新課教學

1.可以用來鑑別物質

要鑑別某一物體是什麼物質組成的,我們需要知道各種物質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給出了一些物質的密度,請同學們開啟書,看一下三個表有什麼不同?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看書,然後請同學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教師引導下對密度表應主要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a.氣體的密度表上邊標明瞭“0℃,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條件,應請同學作出說明.

b.在液體中水銀的密度比較大,它大於一般金屬的密度.

c.氣體的密度都比較小.

在看書的基礎上,應請學生讀幾種物質的密度,說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在密度表的教學中要說明這是科學家經過嚴格準確的測量得出來的,而且隨着測量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而不斷準確.

2.求質量

體積很大的長方形花崗岩石碑,質量很大,無法直接用秤稱量,怎樣才能知道它的質量呢?讓學生說出他們想出的辦法.然後引導學生討論能不能應用密度的公式來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這些量?

前幾章我們學習了速度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速度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如果我們要求路程和時間怎麼辦?

可以進行公式變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變形一樣,對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樣的數學方法進行變形,下面請同學們將密度公式進行變形,然後考慮變形後的式子,有什麼實際意義?並舉出一些實例來.同學之間可以討論一下.

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透過簡單的教學認識公式變形的方法,例如,,對比可解決的公式變形問題.

學生練習公式變形,並討論變形後的公式在實際中的意義.教師在學生中間巡視,進行指導,學生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回答前邊的問題.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從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體的`體積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質量.這樣對一些體積龐大的物體,質量不便測量.可以測量出它的體積,從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後計算出它的質量.

也就是說用密度知識可以求質量.

3.求體積

密度公式還可以變形爲,如果我們知道了物體的質量、密度,可以求體積,比如有的物體、體積不規則,不便於直接測量,可以測出它的質量,從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後計算出它的體積.

4.講解例題

例題:有一個體積是的鋼球,它的質量是316g,這個銅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請同學們用三種方法進行鑑別.

學生練習,教師在同學中巡視,進行指導,學生練習結束後,教師請學生回答,並分析解題思路.

請幾個同學分別說出他們的判斷方法.

可以求出這個球的密度,把它與銅的密度進行比較,如果相等是實心的,但是我們的計算結果是小於銅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們先假設它是實心的,計算一下它的質量應當是多大,把計算出的值與球的實際質量進行比較,結果大於球的實際質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據給出的銅球的質量,計算一下它的體積是多少,結果小於已知球的體積,所以是空心的.

那麼我們計算出的體積值是誰的體積.

是球殼的體積.

由學生們的分析歸納出:判斷這個球是空心還是實心有密度比較法、質量比較法、體積比較法三種.

用投影打出如下標準解題過程,教師講解巡視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學生予以改正.

3.總結、擴展

本節課的教學實際上是應用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研究求解物體質量、體積、密度的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死記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並靈活運用,尤其是比例問題,(以下內容可採取邊講邊討論的方式進行)

(1)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關係(兩物體均應爲實心).

由於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說明同種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其質量也與它們的體積成正比,體積大的物體其質量也大.

(2)不同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其體積與密度的關係.

由於,所以,也就是,說明相同質量的不同物體,密度大的體積小,它們的體積與它們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質組成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體積相同,它們的質量與它們的密度之間的關係.

由於所以也就是,它告訴我們相同體積的不同物體,密度大的物體質量也大,它們的質量與它們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動

【課題】鑑別鉛球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用密度知識鑑別體育課用的鉛球是否是純鉛的.

【備註】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品味言語情味;發掘作家情思;反觀現實生活;滋養學生心靈。

二、整體思路

以“意思”爲主線,以“生命”爲重心,以“活”爲切口,以“言語”爲立足點。

三、教學流程

1、發現“意思”:

⑴ 整體感知全文。

⑵ 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2、沒“意思”:

⑶ 從文簡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尊敬的沈老:

你的《雲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爲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此爲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4、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說

筆者以“文字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雲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雲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後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顯然,這裏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爲,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麼,爲什麼不以“意思”爲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於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裏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

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透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爲作家認爲“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爲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爲“意思”在於“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後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字,然後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

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後反思

此課例獲浙江省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激發情感,想象創新,自編自創一首小詩或續寫歌詞。培養學生想象創新的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遼闊美麗,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激發情感,想象創新,自編自創一首小詩或續寫歌詞。

教學用具:

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初步感知課文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6課——《錫林郭勒大草原》

2、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再讀課文的時候,你想怎樣讀?

3、(感受大、廣闊),齊讀課題

引:哪一個自然段讓我們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第二自然段)

二、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從這兒能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無邊無際,而且都是綠色,很美。)

除了廣闊,還感受到了什麼?(美麗)[板書]

讀出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這裏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裏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這樣寫,還有這種感受嗎?(品詞品句)

草原上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極了。

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比較,感受,重點理解到處都是,很廣闊,有趣。)

自己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讀

再讀讀這兩句,讀出大草原的廣闊與美麗來。(有感情的朗讀)

還能從哪兒感受到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3)(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寶鏡一樣。在草灘之中,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一窪窪說明湖水很多,清亮說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們再讀讀這一窪窪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4)(還有各種各樣的野花。有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不光有綠色,還有其它花的顏色點綴着,還散發着清香,這裏的景色真美。)

野花爲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有()有(),還有(),散發着陣陣清香。

2、教師配樂範讀。請同學一邊看畫面,一邊聽,感受錫林郭勒草原的美麗。

3、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表達喜愛之情)

1)、請學生放聲自由讀

2)、指名讀,感受廣闊美麗

3)、小結: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最後是()。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我們知道草原不僅是廣闊美麗的,而且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輕聲讀讀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爲有什麼,才使錫林郭勒大草原成爲一個歡騰的世界?

(1)說(訓練學生用因爲……所以……說話。)

(2)訓練語言(因爲矯健的雄鷹……所以……)

(3)小組同學連起來說說。

(4)聽錄音:小牧民多麼快樂,所以神氣的揮舞着鞭子放聲歌唱……他在歌唱什麼?

四、想象、創新

今天,我們來到了錫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廣闊美麗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表達喜愛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麼?(畫畫,唱歌,寫詩)

我們一起創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學了課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麼?

(聯繫課文內容,表達自我感受)

請小組的同學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創作。

展示創作並評價(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五、課後作業

錫林郭勒大草原現在是什麼樣的呢?還這麼美麗嗎?請同學們課下做一次小小的調查或訪問,寫一篇調查報告。

板書設計

錫林郭勒大草原

廣闊美麗

歡騰的世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透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油畫棒畫創作媒介的特點、創作手法,能夠讓學生學會利用相關工具和技法創作出一幅表達自己心聲的油畫棒畫。

2、學會畫簡單的油畫棒畫。

教學重點:

瞭解油畫棒畫的特點和表現手段。

教學準備:

1、筆:鉛筆——宜選取軟性鉛筆如2B、4B等鉛筆用於所畫對象的輪廓勾形;蠟筆——有十二色、二十四色、四十八色等,初學者選用二十四色爲宜。

2、紙:宜選取普通素描速寫紙,易着色,不易將紙塗壞。

3、其他工具:橡皮、刮刀、削筆刀、畫板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句: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雙手去做工,大腦去思考。

用手不用腦,學習學不好。

用手又用腦,纔能有創造。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展示圖片,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學會正確的觀察分析方法: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有靈氣、招人喜愛的小寶寶、小動物呢?首先應引導學生學會用觀察、分析的方法,即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觀察對象,從而發現他們的特點(如長鼻子象、大耳朵兔、長頸鹿)。但應切忌教條式地給學生太多框框限制,否則會限制學生的創造力及畫中所表現出的意趣,宜鼓勵他們正確觀察後大膽下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抒發自己的情感。

2、瞭解油畫棒畫的基本勾形,類似於速寫。標準的執筆方法可使蠟筆不易折斷。正確的塗色方法易使所畫對象色彩飽滿、自然、生動。

3、掌握油畫棒畫的作畫步驟:①我們畫各種物體形象,先要把各部分歸納成不同的基本形,在進行組合描繪。步驟是:先整體後局部,先大後小,先外后里,先上後下。可以先用鉛筆打稿,再塗色,也可直接用蠟筆(或油畫棒)去畫。

畫人物形象時,多從正面去表現,可把頭部畫成正面,四肢和軀幹等畫成側面。

畫動物形象時,頭部可以畫成正面或側面,四肢、軀幹等畫成側面。

畫風景建築時,從正面、側面都可以描繪。畫交通工具時,要多從側面去描繪。

觀察分析比較對象(抓住特點);②確定畫在紙上的位置及大小(大小適宜,位置偏中);③勾形(從整體至局部,從有特點的部位到其他部位);④塗色(注意色彩的過渡、重疊,不能塗到輪廓線外);⑤勾線(用深色筆加強外輪廓,調整畫面)。爲了使畫面上一些淺色或者重疊的物體形象更突出,就需要用顏色把各部分的輪廓勾畫出來。勾線前,要先平塗好各部分的顏色,再用深色蠟筆(或油畫棒)勾線,這樣畫面既乾淨又美觀。如果採用彩色水筆勾線,要先用深色彩筆勾畫出各部分的輪廓線,然後平塗蠟筆(或油畫棒)色。反之,會因爲蠟筆色的蠟性,而不好勾線。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創新訓練】

透過本文主題,你對生命又有什麼新的認識,請說給大家聽。

【實踐訓練】

1、課餘去戶外靜聽蟲鳴鳥啼,辨別這些聲音,並用一段話形象的描寫出來。

2、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昆蟲。

【主要教法】

直觀教學,互動式教學法。

【學法指導】

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透過繪畫,製作出有關蟈蟈的形象,以便學生直觀的形象理解,佈置學生課下認真進行觀察,準備向其他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爲食

【教學設計】

一、課文匯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課題:綠色蟈蟈。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學生交流有關蟈蟈的文章與圖片,學生整體瞭解感知蟈蟈。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⑴ 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⑵ 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三、研讀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師生在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師: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因爲它能給人以形象生動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學生設疑:

1、蟈蟈的叫聲非常的優美,但是蟈蟈的發生器官與人的發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象?

四、課堂練習

1、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2、研討與練習1。

五、小結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在課堂中,學生設疑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今後要繼續保持着一個環節。

六、作業

1、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2、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爲內容寫一篇小短文。

3、讀一讀、寫一寫。

七、預習指導

1、預習第19課《月亮上的足跡》。

2、蒐集登月的有關資料。

八、課堂回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順序、脈絡,理解趙州橋的特點。

3.瞭解石拱橋的特點,激發對橋樑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同教學目標2。

教學難點:本文的說明順序。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辨清字形,讀準字音

洨()河勻稱()張鷟()橋墩()惟妙惟肖()

2、釋詞:

(1)巧妙絕倫

(2)和諧

(3)惟妙惟肖

(4)勻稱

(5)推崇

(6)古樸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匯入:“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樑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的解釋

“橋”。橋是這麼簡單,但橋又是充滿魅力的,它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於

一身。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橋的這些特點。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3)檢查預習

2.初讀感知,整體把握文意

請生閱讀課文,師指導理清思路:

(1)石拱橋的特點(第1—2段)(2)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第3—9段)

(3)中國石拱橋的發展(第10段)

《中國石拱橋》是篇科技說明文。在本文中,作者從石拱橋說到中國石拱

橋,又說到中國石拱橋中的傑作:趙州橋和盧溝橋。末了,說到中國石拱橋的發展。這是運用從一般引向個別的寫法。這樣寫的好處是章法清楚,結構嚴密。

現在,我們按這個順序逐步研究,作者是怎樣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3.請思考下列問題:

(1)石拱橋有些什麼特點?找出有關石拱橋特點的詞語。

(2)我國石拱橋有些什麼特點?試概括。

4、細讀課文第五節,研究趙州橋的特點。

作者在說明趙州橋的特點時,先總述,然後從四個方面進行分述。在整個說明過程中,既說明了趙州橋有一般石拱橋所共有的特點,又說明了它獨有的特點。從課文裏找出有關語句,哪些是屬於共有的,哪些是屬於獨有的?

5.指導生理清順序

(1)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2)文章抓住哪些特點說明,又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

三、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諧()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組詞。

①橋dūn()②xiáo()河③飲jiàn()④ɡǒnɡ()橋

3.下面四個句子,說明不嚴密,不準確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B.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C.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D.全橋結構勻稱,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

四、佈置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數據。

2.閱讀課後練習三兩篇短文,比較其文體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