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數乘小數》小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小數乘小數》小學教學設計

第86—87頁中的例1及“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五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索,理解並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自主探索小數乘小數的基本筆算方法,初步掌握計算技能。

教學難點:積的小數位數的確定。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口算

0.7×7=1.1×10=0.24×2=

35×0.1=10.8÷10=322÷100=

2、出示教材中標有長、寬數據的平面圖。

提問:這是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根據圖中的數據你能求出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給予適當評點。

3、談話: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現在我們先解決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房間的面積有多大?求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6×2.8。

追問:你是根據什麼公式來列式的?

指導觀察:“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揭示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初步探索計算方法

1、談話:我們先來估計一下,“3.6×2.8”的積大約是多少。

提問:(1)如果用兩個因數的整數部分相乘,結果是多少?這個結果與準確得數比,怎麼樣?

(2)如果把3.6和2.8分別看成與它們最爲接近的整數,那麼相乘的結果是多少?這個結果與準確得數比,又怎麼樣?

(3)你還會怎樣估計?把你估計的方法說給同學聽聽。

2、談話:透過剛纔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到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麼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明確核心問題:怎樣用豎式計算“3.6×2.8”?

3、引導:根據我們以往計算小數乘法的經驗,猜猜看,用豎式計算小數乘小數時,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嗎?

明確:計算小數乘小數時,可以把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先按整數乘法進行計算。

學生分別計算,並指名板演。

提問:按整數乘法計算的結果是多少?(1008)1008與原來的積比較,是大了,還是小了?(引導學生聯繫估計的結果進行思考)

那麼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看看按整數乘得的積與原來的積有什麼關係。

4、出示教材第86頁下半部分的豎式圖示。

提問:(1)你能看懂上面虛線框裏的意思嗎?誰願意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第一個箭頭,連同上面的“×10”表示什麼意思?

(3)第二個箭頭,連同上面的“×10”又表示什麼意思?

(4)把兩個因數都乘10,得到的積就等於原來的積乘多少?

(5)最後一個箭頭,連同上面的“÷100”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呢?

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後,得到的積就等於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1008除以100。

提問:這裏的計算結果與我們開始的估計是否一致?

三、教學“試一試”,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

1、根據例題的平面圖,繼續提出求陽臺面積的問題。指名列出算式。

提出要求:根據例題學習的方法,先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2.8×1.15”,再根據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科書第87頁上面填空。

2、討論:“2.8×1.15”的積應該是多少?你是把3220除以多少,得到3.22的`?爲什麼要用3220除以1000呢?

引導學生表達:把兩個因數都看成整數,等於把一個因數乘100,另一個因數乘10,所以得到的積就等於原來的積乘10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要用3220除以1000。.

3、提問:這道題的得數是否可以化簡?化簡後的結果是多少?

四、概括計算方法

1、引導比較例題和“試一試”的計算過程,並討論以下問題:

(1)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2)“試一試”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3)透過比較,你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

2、小結:小數與小數相乘時,如果因數裏一共有幾位小數,就要在乘得的數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3.提出要求:在小組裏互相說說應該怎樣計算小數乘小數。

五、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2、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重點討論是怎樣

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3、做練習十五第2題。

(1)讓學生觀察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說說算得對不對。

(2)師生共同分析錯誤原因。

(3)學生訂正。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1、3題。

七、拓展思考

比較積的大小:

A=1.23×3.21

B=1.22×3.22

教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計算以及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有利於學生更爲完整地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爲後面的四則運算的學習作好鋪墊。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透過例題的平面圖,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要求他們先估計,再計算。這裏的估計既是爲了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更是爲了給接下來探索筆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提供一種支援。在初步估計後,我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方法,理解算理。“試一試”透過直觀的圖示繼續呈現計算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並引導學生將之與例題進行比較,發現算式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初步抽象、概括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學生已有小數乘整數的認知經驗,所以教學本部分內容時,我留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索的時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己去嘗試、去計算。對少數有困難的學生,我也給予了適當的指導,爭取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並且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及計算中的體會,共享探索的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標籤:教學 小學 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