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棗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棗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棗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棗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學習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3、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材分析:

這是作家蕭乾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記述了“我”訪美時,探望了一位舊時同窗好友,並帶去了好友再三託付的幾顆生棗核。他領“我”踏訪他精緻勻稱的後花園。與他交談中,才知道由於想家鄉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所以才託“我”帶幾顆棗核。“我”感受到了同窗好友懷念家鄉,眷戀故土的真摯情感,由衷地感慨道:“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以棗核爲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教學設想:

本課的詞語很豐富,應重視讓學生積累;理解課文的內容、思想、感情,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對於重點語句,要引導學生畫一畫、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於文題的品味,意在欣賞文題的準確、簡潔、形象,要透過學生的討論,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集思廣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欣賞歌曲《綠葉對根的情誼》:“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情牽着你......”然後提問“綠葉”指誰?“根”指誰?這首歌抒發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爲課文奠定了感情基調,渲染了特定的氣氛。

二、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蹊蹺(qīqiā)嫣紅(ān)倘若(tǎng)山坳(à)掀啓(xiān)鑲嵌(qiàn)

②風燭殘年故弄玄虛安頓感慨良深精緻勻稱泛舟

2、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

共有三處:第一段,求帶棗核;第三段、託棗核在掌心;第七段,試種棗樹。

四、遊子的思鄉之情及其表達

自由朗讀感悟、小組合作討論下列問題:

1.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託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他想做什麼呢?他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2.當因爲種種原因(上學、探親、旅遊等)而離家之後,時間稍長一點,你會有什麼感受?會用什麼方式表達這種感受?(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3.這位老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老人的花園裏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這樣不辭辛苦,不嫌麻煩?

(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託在這些事物上,寄託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五、知識拓展

1.透過這個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一點什麼呢?從文中勾畫出相關語句。

(學生勾畫、齊讀)“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3.透過剛纔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嗎?

例如:

①“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麼?

(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②老人爲什麼在介紹優越的家庭時卻“不好意思”?③爲什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卻說“沒出息”?

4.教師設疑,突破難點:這篇,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卻以“棗核”命題?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託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

六、再讀課文、揣摩語言

思考:

這篇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感情朗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殷切、託、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

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的情感。

七、課堂小結

1.本文借一個故事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思鄉愛國)

2.你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鑑?

①敘事樸實,以小見大。

②設定懸念,引人入勝。

③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八、效果檢測

請同學們借鑑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構思一段,表達一種感情,而且用上“我想……想……想”的句子:

①你準備怎樣說?

②你準備怎樣擬題?

九、欣賞《月之故鄉》,結束課文

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裏,擡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

板書設計

棗核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寄託切切思鄉之意

說棗核——爲解鄉愁表達深深愛國之情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①透過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體會友人熱愛故土的深情,理解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②以棗核爲線索結構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構思;

重點難點:以棗核爲線索結構全篇,突出主旨的精巧構思。

一、直接匯入。

明確我們的學習活動:

1、賞讀語言,咀嚼友人深情;

2、梳理思路,體會構思之妙:

3、學習圍繞線索組織材料,表達真情實感。

二、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注意下列詞語:

蹊(qī)蹺(qiāo),掐(qiā)指一算,殷(yīn)切,調(tiáo)皮,嫣(yān)紅,山坳(ào),拐(guǎi),掀(xiān)啓,精緻勻(yún)稱,劈(pī)頭,感慨(kǎi)良深,

風燭殘年,故弄玄虛,成家立業,踏訪,不約而同,泛舟,國籍。

思考交流:

1.讀完全文,請同學們說說,作者寫了一個什麼故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作者的一位故友託他從家鄉給他帶幾顆棗核的故事。

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

2.這位老人對故鄉的思念表現在他的哪些言行中?

明確:

思鄉的心理活動:

1、心裏總像是缺點什麼2、體會出遊子的心境3、想廠甸,想隆福寺4、這裏一過聖誕,我就想舊曆年5、近來老是想總布衚衕院裏那棵棗樹。

第七自然段中“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曆年、想衚衕棗樹”等詞語就集中表達了老人的思鄉之情。

思鄉的行動:

這位老人親手栽垂楊柳、種睡蓮、堆疊假山,還想再種下棗樹。

三、賞讀語言,咀嚼友人深情:

1、這是一篇具體敘述同窗言行的敘事文章,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們欣賞品味。文中除了一些具體的事情外,還有更多的詞也表達出了海外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老師先舉一例分析,再請同學們試着自己來找找,並作些簡單的賞析。

例如: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爲她帶幾顆生棗核。

明確:“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爲了試種。

①、擁抱之後,她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裏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明確:“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透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②、這是我開車到幾十裏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明確:“幾十裏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③家庭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好像是缺點什麼。也許是沒出息,怎麼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理解遊子的心境了。

明確:身在異國,心繫故土,“都如意”,“都有了”也無法替代故鄉的溫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

引導:想象描述缺的是什麼?

缺的是踩在祖國大地上的踏實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與故友歡聚的溫馨,缺的是故鄉親人的親情……

2、同窗的言行真實、生動、細膩,它們起伏於文中,生動地表現了同窗思鄉愛國之情的真切。請大家自由選讀我們剛纔交流的精彩句段,讀出深情。

讓我們一起來誦讀第七節,同窗京腔京味的傾訴,注意段末的四個“想”,要讀出癡情,讀出情味。

3、結尾的理解:點明老華僑思鄉之情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4、教師小結:透過我們剛纔的賞讀和咀嚼,我們體會到:樸實的話語,只要飽含真摯的情感就能感動人。我們說話作文時就應該用這些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來表達中心。

三、梳理思路,體會行文構思之妙:

1、既然這麼多的言行都能表達老人的思鄉之情,爲什麼文章卻以幾顆小小的.棗核爲題?(思考“棗核”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索要急切,不明用途。一設懸念;

如獲至寶,不宣用途。再設懸念。

作用:吊起讀者的好奇心,迫切想了解真相,引人入勝。

2、教師小結:棗核是本文的敘事線索,用棗核設定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是抒發遊子思鄉之情的載體,更是一條凝聚這鄉情的感情線索,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故鄉故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但在文中卻起到了以小見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幾顆棗核凝聚着海外遊子深深的愛國情,濃濃的思鄉情。

我們要學習作者的寫法: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以棗核這一事物爲線索,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四、聯讀拓展,佈置作業:

記事寫人的文章,總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把記敘的內容有機地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線索猶如縫製衣服的線。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後用線把一塊塊布料縫製起來。沒有線,縫不成衣服;記敘性文章如果缺少線索,容易成爲一盤散沙。請大家回憶我們學過哪些以事物爲線索的文章?

明確:如《繁星》、《皇帝的新裝》、《柳葉兒》、《草》

《皇帝的新裝》以“新裝”的奇怪特性爲線索,寫了皇帝愛新裝,騙子做新裝,君臣看新裝,遊行穿新裝,揭穿假新裝。

你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以中心事件爲線索的文章嗎?

明確:如《社戲》按照“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這一中心事件來構思全文。再現兒時在橋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安排線索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必須有利於記敘情節的展開,必須有助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2)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所要表達的內容。

(3)線索的安排還要注意所寫內容的層次性,做到首尾呼應,使全文上下一貫,結構嚴謹。

作業:

1、週記:你和你的小夥伴從相識到相知,友誼逐步加深。選擇與此相關的幾件事來寫,再現這一段美好的經歷。

要求:標題自擬,必須圍繞線索組織材料,寫出真情實感,不少於600字。

2、課後積累:古今的詩詞歌賦中吟誦思鄉情感的詩篇佳作。

棗核

蕭乾

索棗核---->見棗核---->種棗核

設定懸念慰藉鄉思

線索

[餘老說:閱讀教學中最自然最實惠的語言實踐方式就是讀寫結合。]

《棗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感受人物思鄉戀土的思想感情,引發愛家報國的情思。

教學重點:

人物思想感情及其表達。

教學難點

認識課文設定懸念的構思特點。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查找資料,瞭解作者及課文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歌曲《那就是我》匯入。圍繞標題提出兩個問題。

1、看到“棗核”這一標題,你想知道什麼?

2、看到“棗核”這一標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生字詞在文中圈出來,藉助工具書在文中注音。

2、同桌互相印證讀前預設,交流互補。

3、教師歸納。

(1)概述故事,棗核從哪裏來又到了哪裏去。

(2)棗核的用途是慰藉思鄉之情。

(3)以棗核爲題,既表明了文章的線索,又揭示了思鄉的主題。

三、再讀課文

討論“幾枚小小的棗核,就能充分的表達美籍華人朋友的濃濃的思鄉之情嗎?”

學生閱讀後探究討論,終於達成共識:美籍華人朋友對故鄉棗核的珍視可以看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在美國生活如此富有,還想着故鄉,也能看這種情感;還有自己親自建造故鄉模樣的“北海”,也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四、三讀課文,歸納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全班交流,明確。

1、以小見大、以物傳情。

作者借具體事物表現抽象的感情。

(1)以小小的棗核寄託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

(2)將這位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融化在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等細節中。烘托手法。

2、反襯手法的運用。

課文不惜筆墨,寫“同窗”在美國的居住環境的美麗(“一片嫣紅”、“定會有楓城之稱”等);寫“同窗”生活條件的現代、優越(“三層小樓”、“車庫門……自動開啓”、“後花園”);寫“同窗”全家事業有成(“老伴兒在研究所做營養試驗”、兒子在潛艇當總機械長、女兒在哈弗教書),但仍感不足,“年紀越大,思鄉越切”。顯然,課文以對“同窗”生活情況的介紹爲背景,烘托了她強烈的思鄉之心,愛國之情,突顯了故土、祖國在她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五、齊讀末節,體會它在文中的作用

六、由學生簡介課文寫作背景及作者,並歸結全文

1、有關背景及作者。

2、有關主題。

3、設定懸念。

4、有關以小見大,以物傳情,及烘托手法的運用。

七、佈置作業

1、拓展延伸:要求蒐集、摘抄、表思鄉愛國之情的詩歌、歌詞並作一點點評。

2、語言積累。收集整理鑑賞本課好詞佳句。